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分析研究,下面就我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增大演示实验可视度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是利用摄像头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实验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电动机”这一节课时,在演示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时,直接放在讲桌上演示,坐在后几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是怎么回事,全靠教师的一张嘴去介绍,学生的一双耳去听。利用摄像头与电脑,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当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发生变化时,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变化明显的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温度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其次,是利用网络资源,将演示的实验用视频或flash动画展示。例如,在教学“热机”这节课时,如果用模型演示,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曲轴的转动方向,只能靠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相关知识,而教学效果一般。我近几年从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中下载了关于“热机”的教学flash动画,这个动画中不仅有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而且还有它们俩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这样在教学中只需一个flash动画资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够轻松的完成。
最后,是自制或改装演示实验用具。例如,學习“蒸发吸热”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演示燃烧后的手绢为什么没被烧坏。在教学“压强”时用铅笔和小刀做实验;在教学浮力时,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我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中的盛液筒中放一颗鸡蛋,然后改变液体密度(加食盐),效果相当显著;在教学电学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它可以将各元件科学地排布,把它放在讲台上,一目了然,而且好多电学实验都可用这块演示板进行演示;我还用水做光的色散实验,用鼓做声音的传递,用气球做大气压强、摩擦起电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二、注重学生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其次,上好每节实验课。在课前,教师要充分的备好实验教案,将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写出来,并且提前将每组的实验器材检查好,甚至要亲自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在课上,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在实验时要做好记录,实验后要进行数据处理、交流评估等;分组实验时强调:每次以一人为主,另一人为辅,轮流做主,或者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人一次实验,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有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测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开拓实验的范围。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因此,我们有必要想办法将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拓展为适合于学生自己做的实验。例如,实验室中的橡胶棒和玻璃棒比较多,将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改为学生实验;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发光二极管,所以将想想做做中的“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改为学生实验;在教学“电压”时,将课前的“水果电池”改为学生小制作等。
三、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看,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下列特点: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生动活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如自制温度计、小孔成像、万花筒、电铃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今后自制简易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九年级物理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还有“想想议议”、“想想做做”中所提到的,学生容易操作和制作的实验如:“纸锅烧水”“硬币升高”等,这些小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有些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有些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了解科技最新动态,用已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也可用效果更明显、实验误差更小的新实验器材进行教学,还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等,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增大演示实验可视度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是利用摄像头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实验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电动机”这一节课时,在演示电动机工作原理实验时,直接放在讲桌上演示,坐在后几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是怎么回事,全靠教师的一张嘴去介绍,学生的一双耳去听。利用摄像头与电脑,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当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发生变化时,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变化明显的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温度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其次,是利用网络资源,将演示的实验用视频或flash动画展示。例如,在教学“热机”这节课时,如果用模型演示,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曲轴的转动方向,只能靠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相关知识,而教学效果一般。我近几年从北京四中网校的资源中下载了关于“热机”的教学flash动画,这个动画中不仅有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而且还有它们俩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这样在教学中只需一个flash动画资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够轻松的完成。
最后,是自制或改装演示实验用具。例如,學习“蒸发吸热”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演示燃烧后的手绢为什么没被烧坏。在教学“压强”时用铅笔和小刀做实验;在教学浮力时,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我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中的盛液筒中放一颗鸡蛋,然后改变液体密度(加食盐),效果相当显著;在教学电学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它可以将各元件科学地排布,把它放在讲台上,一目了然,而且好多电学实验都可用这块演示板进行演示;我还用水做光的色散实验,用鼓做声音的传递,用气球做大气压强、摩擦起电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二、注重学生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其次,上好每节实验课。在课前,教师要充分的备好实验教案,将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写出来,并且提前将每组的实验器材检查好,甚至要亲自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在课上,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在实验时要做好记录,实验后要进行数据处理、交流评估等;分组实验时强调:每次以一人为主,另一人为辅,轮流做主,或者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每人一次实验,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有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测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开拓实验的范围。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因此,我们有必要想办法将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拓展为适合于学生自己做的实验。例如,实验室中的橡胶棒和玻璃棒比较多,将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改为学生实验;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发光二极管,所以将想想做做中的“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改为学生实验;在教学“电压”时,将课前的“水果电池”改为学生小制作等。
三、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看,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下列特点: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生动活泼。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如自制温度计、小孔成像、万花筒、电铃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今后自制简易工具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九年级物理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还有“想想议议”、“想想做做”中所提到的,学生容易操作和制作的实验如:“纸锅烧水”“硬币升高”等,这些小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有些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有些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了解科技最新动态,用已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也可用效果更明显、实验误差更小的新实验器材进行教学,还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等,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