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就长春工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本文通过实际数据,真切地反映本科生受导情况,揭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总结本科生导师制在长春工业大学实际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见解。
关键词:班导师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扩招以及教育的大众化,全国各个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逐步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结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别化,传统的统一教学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出现了学分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案。而为了保证学分制顺利进行,出现了本科生导师制。
一、 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 调研基本情况
本调研的调查对象为长春工业大学本科生与本科生导师。调研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的形式,对长春工业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和本科生导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本科生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99%,有效率95%。在实际调查中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访谈对象为本科生与本科生导师,在访谈提纲基础上对个别对象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访谈。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参照有关访谈的结果,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 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以及对本科生、导师访谈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本科生对班导师有相当程度的依赖,但对导师制了解的缺乏,使得学生和导师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并且导师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也难以对学生的指导做到细致、全面。
二、 长春工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导师的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
导师指导大学生是导师制度最为直观的体现,一旦导师的指导内容或是指导形式单一,就很难对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出全面有价值的指导。
在现有的导师制度下,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导致指导效果不好的问题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大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本科生与自己的导师缺少联系并且有半数以上的本科生不会主动联系自己的导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导师与被指导的大学生如果不联系,那么导师制度就没有办法进行。
当下的大学生们性格大多特立独行,再加上大学之前的老师令他们多少形成了不与老师主动交流的习惯,所以大学生们也不愿与导师们主动联系。
(三) 大学生与对导师制度不够重视
大多数本科生对于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了很多本科生与自己导师联系、沟通的频率低,更有甚者,几乎不见导师。
这个问题间接的造成了大学生与导师缺乏主动交流的问题,想要促进大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首先要使大学生们重视起班导师制度。
(四) 导师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和激励机制
在班导师制度中,需要激励和监督的不仅是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还有跟班导师制度实施有关的群体,都应该纳入监督和激励机制之中。只有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才有有效的制度实施。
三、 讨论与见解
(一) 丰富导师指导形式和内容
针对导师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造成导师制度实施效果不佳问题,导师有必要丰富自己的指导形式和内容。
在指导形式上,导师要融入大学生群体。至于选择如何的指导形式,还是要导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的性质、现实的条件、阶段性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选择。
在指导内容上,现有导师制度下的导师们依旧是传统地在为大学生们灌输专业知识。
(二) 促进导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导师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导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不仅是导师无法顺利指导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们也无法通过求助于导师解决自身的问题或是困难。
导师与学生们交流时要求同存异,多为对方考虑,有时需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
(三) 提高大学生对导师制度的重视
校方和导师们首先重视起这个制度;然后要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班导师制度,从现实考虑,人们最为重视的一定是他们最为切身的利益。要让大学生们了解导师制度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导师制度才会受到大学生们的极大重视。
(四)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了解导师的工作状况和成果、优化教学管理的有力保障。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对导师监督评价不到位、激励导师政策不切实等问题,需建立确切、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作为落实本导致实施的制度保障。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指标应以导师的教学成果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以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导师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内容。
其次,在完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诱因,激发导师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依据不同资历的老师设立不同的奖励措施,同时根据导师的工作态度、表现设立惩罚措施。同时在设立奖惩措施时,做到精神与物质相结合。
最后,要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每年安排一次导师培训课程,让导师明晰有关本科生班导师制的规章制度,使导师明确实施导师制的目的、职责、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焦馨蕙,李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4.
[2] 马靖.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变革初探[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3] 韩安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对策——以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孙昊,鹿石坤,郭娇,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班导师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扩招以及教育的大众化,全国各个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逐步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过渡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结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别化,传统的统一教学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出现了学分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案。而为了保证学分制顺利进行,出现了本科生导师制。
一、 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 调研基本情况
本调研的调查对象为长春工业大学本科生与本科生导师。调研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的形式,对长春工业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和本科生导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本科生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99%,有效率95%。在实际调查中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访谈对象为本科生与本科生导师,在访谈提纲基础上对个别对象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访谈。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参照有关访谈的结果,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 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以及对本科生、导师访谈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本科生对班导师有相当程度的依赖,但对导师制了解的缺乏,使得学生和导师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并且导师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也难以对学生的指导做到细致、全面。
二、 长春工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导师的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
导师指导大学生是导师制度最为直观的体现,一旦导师的指导内容或是指导形式单一,就很难对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出全面有价值的指导。
在现有的导师制度下,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导致指导效果不好的问题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大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本科生与自己的导师缺少联系并且有半数以上的本科生不会主动联系自己的导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导师与被指导的大学生如果不联系,那么导师制度就没有办法进行。
当下的大学生们性格大多特立独行,再加上大学之前的老师令他们多少形成了不与老师主动交流的习惯,所以大学生们也不愿与导师们主动联系。
(三) 大学生与对导师制度不够重视
大多数本科生对于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了很多本科生与自己导师联系、沟通的频率低,更有甚者,几乎不见导师。
这个问题间接的造成了大学生与导师缺乏主动交流的问题,想要促进大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首先要使大学生们重视起班导师制度。
(四) 导师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和激励机制
在班导师制度中,需要激励和监督的不仅是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还有跟班导师制度实施有关的群体,都应该纳入监督和激励机制之中。只有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才有有效的制度实施。
三、 讨论与见解
(一) 丰富导师指导形式和内容
针对导师指导形式和内容单一造成导师制度实施效果不佳问题,导师有必要丰富自己的指导形式和内容。
在指导形式上,导师要融入大学生群体。至于选择如何的指导形式,还是要导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的性质、现实的条件、阶段性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选择。
在指导内容上,现有导师制度下的导师们依旧是传统地在为大学生们灌输专业知识。
(二) 促进导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导师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导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不仅是导师无法顺利指导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们也无法通过求助于导师解决自身的问题或是困难。
导师与学生们交流时要求同存异,多为对方考虑,有时需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
(三) 提高大学生对导师制度的重视
校方和导师们首先重视起这个制度;然后要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班导师制度,从现实考虑,人们最为重视的一定是他们最为切身的利益。要让大学生们了解导师制度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导师制度才会受到大学生们的极大重视。
(四)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了解导师的工作状况和成果、优化教学管理的有力保障。解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对导师监督评价不到位、激励导师政策不切实等问题,需建立确切、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作为落实本导致实施的制度保障。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指标应以导师的教学成果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以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导师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内容。
其次,在完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诱因,激发导师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依据不同资历的老师设立不同的奖励措施,同时根据导师的工作态度、表现设立惩罚措施。同时在设立奖惩措施时,做到精神与物质相结合。
最后,要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每年安排一次导师培训课程,让导师明晰有关本科生班导师制的规章制度,使导师明确实施导师制的目的、职责、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焦馨蕙,李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4.
[2] 马靖.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变革初探[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3] 韩安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对策——以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孙昊,鹿石坤,郭娇,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