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因材施教,过程性评价恰恰就是针对不同个体“因材施评”,旨在对不同个体的阶段性发展给予认可、肯定、指导和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建立成长圈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心得得以良好的呈现,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圈子对学生而言是学习时代的风景,对教师而言是教坛成长的足迹,对家长而言是儿女成长的温馨。学习过程中瞬间的思想火花,讨论中的思想精髓,均能通过日志记载成为永恒记忆,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一串串坚定的脚印。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形式丰富多彩
交流探讨型。这包括课堂作品的构思交流、初稿的讨论、稿件的完善、案例的分析。例如,在案例分析时我将有关案例的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甚至漫画等资料收集在一个帖子中。学生可以反复对其研读揣摩,让部分“慢”思考的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问卷调查型。这包括知识点的考查、学情调查问卷、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等。通过博客提供的评价系统,我们可以灵活地制作学情调查问卷以及各种评价表。这种动态的评价系统不仅操作方便、具有开放性,调查的范围也更广泛,而且能动态生成结果,缩短问卷调查的周期,以便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心得感言型。在教学博客上,我经常撰写一些教育故事。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很少有人会再提起,但是当我把它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博客中时,给学生的启示有时候如同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社会点评型。博客的开放性使评价者可以是父母、长辈、亲朋好友、同学、教师,也可以是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专家学者。在教完《网络技术与安全》这一节课时,我发布了一个帖子展示目前网络安全存在的利弊现象。形象生动的图片不仅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使知识点变得不再空洞陌生。大家讨论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纷纷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各抒己见。突然,一个名字为“高手”的人留言:告诉大家防止U盘传播病毒的方法。专家的支招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开始在下面小声地说:“原来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有这么多高手在关注。我从高手那里还学到了一些很实用的知识。”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对象得以扩展
博客的开放性决定了过程性评价的全球化、全民化。利用圈子评价讨论不仅可以进行课堂内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还可以延伸到对话题感兴趣的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这个学术范围内的资深专家。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有表扬的,有批评的,有折中的。在对与错、优与劣的火花碰撞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优化学习过程,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内容可持续发展
圈子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让瞬间的思维火花在博客中留下永恒的烙印,更加有利于阶段性的评价。它能够根据过程有效地评价个体的发展变化,对过去和现在进行“前后比较”。同时,博客可以包罗个体的学习成长经历,有利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行比较”。博客的言论自由可以更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特长的收获、思想的成长等各个方面。这有利于个体将自身的不同侧面进行“交叉比较”,还可以在班级之间进行“跨越比较”。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的时空拓展延伸
圈子的开放性使过程性评价在时间上得到延续,从45分钟延伸至课后。圈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着学习过程,学生的思考、作品的形成、师生的评价都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形成,逐步完善。这刚好符合过程性评价阶梯式的学习过程。有时,学生对一个话题不一定当时就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特别对于一些“慢”思考的学生而言,经过缜密的思考,发表的观点可能是比较周全的,或者有时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的观点会有所改变,但已经下课了。如果是普通的课堂,讨论就结束了,但是圈子就可以将讨论继续延续下去,甚至会比课堂上更加激烈。
圈子让过程性评价在空间上得到拓展。“作业在机房电脑里”已不再成为我偷懒的理由。不管我在哪里,只要我可以上网就可以随时打开圈子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作品等进行评价,回复学生的评价。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更有价值
圈子让过程性评价的热情越来越高。利用圈子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展示了过程性评价内外结合、开放的特点,有效地实现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使评价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圈子记录下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的判断、成绩的肯定、问题的挖掘,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学会评价,使评价陪伴学生终身,从而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性评价都会在学生后面的学习中得到体现,这种体现有专家称之为“回流”。这种“回流”使得“评价”和“过程”达到了“质”的最高点。过程与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每次打开圈子首页看到推荐圈友中自己的头像在跳动,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感觉自己就是圈中的红人,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向你行注目礼。因此,能成为推荐圈友是学生们的向往。每一次课结束,我都会根据这些圈友的活跃程度、发帖质量来推荐部分圈友,并对学生们推荐的帖子进行星级评定。下一次上课时学生登录就会看到留言告知自己的帖子被认定为5星级文章,学生定会兴奋不已,这种热情一定会感染下面的整节课。更让大家开心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一部分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圈子管理员,享有和教师差不多的权利,这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备受鼓舞。这种激励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使其更加自觉地学习、完善自我。
圈子在过程性评价中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实施过程性评价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的回复与课堂无关,这时候智慧的回复、个别的交流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我很喜欢他,我很欣赏他。我常说,“你打篮球的动作很漂亮”、“你的歌唱得很好”……每每这时,学生都会露出惊喜和羞涩,而之后这些调皮的学生也会安静许多。赞美的话语和文字让师生的心彼此靠近。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在众多的评价中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并不断地调整自己。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
当我们跨出左脚时是为了更好地迈出右脚。每一个“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有了“过程”才可以“评价”,有了有效的评价才可以更好地发展。每一阶段的评价就如同楼梯的扶手,它会引导个体一步步地往前走。学习过程中,每一次努力、每一次争取、每一次失败,情感的波折起伏、技能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形成都会记录在日志里,都会圈在我们记忆深处。圈子让每一次成长都留下学习的“痕迹”,让学习成长的每一步都立下里程碑。
圈子功能十分强大,教师必须对圈子的每一项功能了如指掌,才能将圈子的优势在过程性评价中使用得游刃有余。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某些功能才能使圈子的优势发扬光大。
同时,圈子的开放性使每一次过程的发展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准备更多的学习素材,让学习资源相对集中,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情绪等,及时调整学习方案、学习进程以及课堂情绪等。
总之,教师要做到“勤学习、勤积累、勤回复”,才能更好地利用圈子做好过程性评价,使圈子成为过程性评价中一个绚丽多彩的光环。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艺术学校)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形式丰富多彩
交流探讨型。这包括课堂作品的构思交流、初稿的讨论、稿件的完善、案例的分析。例如,在案例分析时我将有关案例的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甚至漫画等资料收集在一个帖子中。学生可以反复对其研读揣摩,让部分“慢”思考的学生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问卷调查型。这包括知识点的考查、学情调查问卷、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等。通过博客提供的评价系统,我们可以灵活地制作学情调查问卷以及各种评价表。这种动态的评价系统不仅操作方便、具有开放性,调查的范围也更广泛,而且能动态生成结果,缩短问卷调查的周期,以便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心得感言型。在教学博客上,我经常撰写一些教育故事。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很少有人会再提起,但是当我把它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博客中时,给学生的启示有时候如同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社会点评型。博客的开放性使评价者可以是父母、长辈、亲朋好友、同学、教师,也可以是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专家学者。在教完《网络技术与安全》这一节课时,我发布了一个帖子展示目前网络安全存在的利弊现象。形象生动的图片不仅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使知识点变得不再空洞陌生。大家讨论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纷纷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各抒己见。突然,一个名字为“高手”的人留言:告诉大家防止U盘传播病毒的方法。专家的支招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开始在下面小声地说:“原来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有这么多高手在关注。我从高手那里还学到了一些很实用的知识。”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对象得以扩展
博客的开放性决定了过程性评价的全球化、全民化。利用圈子评价讨论不仅可以进行课堂内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还可以延伸到对话题感兴趣的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这个学术范围内的资深专家。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有表扬的,有批评的,有折中的。在对与错、优与劣的火花碰撞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优化学习过程,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内容可持续发展
圈子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让瞬间的思维火花在博客中留下永恒的烙印,更加有利于阶段性的评价。它能够根据过程有效地评价个体的发展变化,对过去和现在进行“前后比较”。同时,博客可以包罗个体的学习成长经历,有利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行比较”。博客的言论自由可以更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特长的收获、思想的成长等各个方面。这有利于个体将自身的不同侧面进行“交叉比较”,还可以在班级之间进行“跨越比较”。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的时空拓展延伸
圈子的开放性使过程性评价在时间上得到延续,从45分钟延伸至课后。圈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着学习过程,学生的思考、作品的形成、师生的评价都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形成,逐步完善。这刚好符合过程性评价阶梯式的学习过程。有时,学生对一个话题不一定当时就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特别对于一些“慢”思考的学生而言,经过缜密的思考,发表的观点可能是比较周全的,或者有时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的观点会有所改变,但已经下课了。如果是普通的课堂,讨论就结束了,但是圈子就可以将讨论继续延续下去,甚至会比课堂上更加激烈。
圈子让过程性评价在空间上得到拓展。“作业在机房电脑里”已不再成为我偷懒的理由。不管我在哪里,只要我可以上网就可以随时打开圈子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作品等进行评价,回复学生的评价。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更有价值
圈子让过程性评价的热情越来越高。利用圈子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展示了过程性评价内外结合、开放的特点,有效地实现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使评价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圈子记录下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的判断、成绩的肯定、问题的挖掘,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学会评价,使评价陪伴学生终身,从而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性评价都会在学生后面的学习中得到体现,这种体现有专家称之为“回流”。这种“回流”使得“评价”和“过程”达到了“质”的最高点。过程与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每次打开圈子首页看到推荐圈友中自己的头像在跳动,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感觉自己就是圈中的红人,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向你行注目礼。因此,能成为推荐圈友是学生们的向往。每一次课结束,我都会根据这些圈友的活跃程度、发帖质量来推荐部分圈友,并对学生们推荐的帖子进行星级评定。下一次上课时学生登录就会看到留言告知自己的帖子被认定为5星级文章,学生定会兴奋不已,这种热情一定会感染下面的整节课。更让大家开心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一部分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圈子管理员,享有和教师差不多的权利,这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备受鼓舞。这种激励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使其更加自觉地学习、完善自我。
圈子在过程性评价中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实施过程性评价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的回复与课堂无关,这时候智慧的回复、个别的交流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我很喜欢他,我很欣赏他。我常说,“你打篮球的动作很漂亮”、“你的歌唱得很好”……每每这时,学生都会露出惊喜和羞涩,而之后这些调皮的学生也会安静许多。赞美的话语和文字让师生的心彼此靠近。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在众多的评价中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并不断地调整自己。
圈子使过程性评价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
当我们跨出左脚时是为了更好地迈出右脚。每一个“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有了“过程”才可以“评价”,有了有效的评价才可以更好地发展。每一阶段的评价就如同楼梯的扶手,它会引导个体一步步地往前走。学习过程中,每一次努力、每一次争取、每一次失败,情感的波折起伏、技能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形成都会记录在日志里,都会圈在我们记忆深处。圈子让每一次成长都留下学习的“痕迹”,让学习成长的每一步都立下里程碑。
圈子功能十分强大,教师必须对圈子的每一项功能了如指掌,才能将圈子的优势在过程性评价中使用得游刃有余。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某些功能才能使圈子的优势发扬光大。
同时,圈子的开放性使每一次过程的发展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准备更多的学习素材,让学习资源相对集中,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情绪等,及时调整学习方案、学习进程以及课堂情绪等。
总之,教师要做到“勤学习、勤积累、勤回复”,才能更好地利用圈子做好过程性评价,使圈子成为过程性评价中一个绚丽多彩的光环。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