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增强自主复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所当然成为复习的主人。但有些学生仍抱着你(老师)教我学的观念对待复习,往往待老师布置了作业再做,提出了问题再思考,节奏总是慢一拍。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观念,端正复习态度:不是为复习而复习,也不是为高考而复习,而是帮助自己构建新知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介绍一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觉探究的成功复习经验。启发他们努力成为复习的主人,争取通过复习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提高自主复习的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阶段的自主预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老师下次讲述的内容先过目一遍。通过翻翻课本、看看讲义、查查资料、做做习题去完成,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已经学过且易懂的,哪些是老师曾经提过,但没有深入讲透,需要加深理解的;哪些是根本没有讲过,在综合问题中却出现的,需要关注和认识的。通过预习,会发现哪些知识可引申拓展,加以研究的。有了自主预习,便能带着问题进入复习,超前一步。这样在上课时可以自觉地、带有选择性地接受老师的指点,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懂或新增的内容上,使复习更主动,更能胜人一筹。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问学问,就是不断学习,经常询问,这样才会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但有较多学生很不习惯提问题,明知自己不懂却闷在肚子里。原因是问同学怕丢面子,问老师怕受到冷落——“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会问”。如果有问题不问,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则问题就会越积越多难以消化,从而导致学生对学科复习产生畏惧,挫伤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尽管基本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并不表示学得十全十美,肯定有不同程度的未知和半知,处理每个问题不都是得心应手的,这中间有待我们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中暗藏的问题,只有靠学生提问才能暴露出来,所以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提问,师生一起交流探讨,逐个解决。如果一天提一个问题,一年就可解决三百多个疑难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逐渐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提问欲望不断加强,成为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鼓励学生提问,一是复习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新问题,遇到的问题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面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则,提出的问题代表个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教师总是把普遍性、共性的问题讲得细腻透彻,属于个性的问题却不一定讲述到。倘若你不积极主动地提问,只能为复习的盲目埋下解题的隐患。所以,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感到迷惑、只知所以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不管简单还是复杂,都要随时做记录,整理成问题,及时提问,真正弄懂后还得注释出正确的思路和答案,进一步加深巩固。
四、 对照《考试说明》,督促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考试说明》规定了试题的难易程度比例,教师就得把握好尺寸——夯实基础,抓好中档问题,对难题量力而行。《考试说明》指出了各个知识点的能力考查要求,我们应善待它,不能搁置一边,要经常对照,一旦发现复习中出现偏离就及时拨乱反正。在复习过程,学生难免有疏漏,这是无意识的,但不能主动有意识地发现,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使认知体系残缺不全,使解题显得苍白无力,要克服这种困境,最好的办法是督促学生查漏补缺。
譬如一些力学及其综合问题,容易疏漏基本的受力分析,往往缺少用能量观点居高临下分析思考问题,这样弱化了基本功,又把问题弄得过分复杂。又如在解答一些理解基本概念、辨析似是而非、判断是非曲直的选择题,出现漏选或错选,正是查漏补缺的节点。我们可以围绕选项涉及的知识重温一下,甚至默写一遍,自我掂量疏漏在哪里;对于计算题(包括有一定计算量的填空题),出现解题半途而废,或者最终得到错误结果,也要主动寻找问题症结所在。是审题有误,建立的物理模型不对,还是盲目代公式,忘记适用的条件,或是数学运算技能有差错,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纠正,防止以后重犯。不要急于对答案,也不要依赖别人,要在查漏补缺中获得新知识。
督促学生查漏补缺,查知识漏洞,找理解疏漏,补方法缺失和技能欠缺,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有所作为。弥补以往留下的坑坑洼洼,不留任何遗憾,充满自信地达成复习目标,从而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营造自主提问的氛围,引导学生尽快形成查漏补缺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感悟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增强自主复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所当然成为复习的主人。但有些学生仍抱着你(老师)教我学的观念对待复习,往往待老师布置了作业再做,提出了问题再思考,节奏总是慢一拍。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观念,端正复习态度:不是为复习而复习,也不是为高考而复习,而是帮助自己构建新知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介绍一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觉探究的成功复习经验。启发他们努力成为复习的主人,争取通过复习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提高自主复习的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阶段的自主预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老师下次讲述的内容先过目一遍。通过翻翻课本、看看讲义、查查资料、做做习题去完成,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已经学过且易懂的,哪些是老师曾经提过,但没有深入讲透,需要加深理解的;哪些是根本没有讲过,在综合问题中却出现的,需要关注和认识的。通过预习,会发现哪些知识可引申拓展,加以研究的。有了自主预习,便能带着问题进入复习,超前一步。这样在上课时可以自觉地、带有选择性地接受老师的指点,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懂或新增的内容上,使复习更主动,更能胜人一筹。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问学问,就是不断学习,经常询问,这样才会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但有较多学生很不习惯提问题,明知自己不懂却闷在肚子里。原因是问同学怕丢面子,问老师怕受到冷落——“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会问”。如果有问题不问,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则问题就会越积越多难以消化,从而导致学生对学科复习产生畏惧,挫伤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尽管基本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但并不表示学得十全十美,肯定有不同程度的未知和半知,处理每个问题不都是得心应手的,这中间有待我们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中暗藏的问题,只有靠学生提问才能暴露出来,所以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提问,师生一起交流探讨,逐个解决。如果一天提一个问题,一年就可解决三百多个疑难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逐渐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提问欲望不断加强,成为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鼓励学生提问,一是复习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新问题,遇到的问题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面对,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则,提出的问题代表个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教师总是把普遍性、共性的问题讲得细腻透彻,属于个性的问题却不一定讲述到。倘若你不积极主动地提问,只能为复习的盲目埋下解题的隐患。所以,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感到迷惑、只知所以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不管简单还是复杂,都要随时做记录,整理成问题,及时提问,真正弄懂后还得注释出正确的思路和答案,进一步加深巩固。
四、 对照《考试说明》,督促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考试说明》规定了试题的难易程度比例,教师就得把握好尺寸——夯实基础,抓好中档问题,对难题量力而行。《考试说明》指出了各个知识点的能力考查要求,我们应善待它,不能搁置一边,要经常对照,一旦发现复习中出现偏离就及时拨乱反正。在复习过程,学生难免有疏漏,这是无意识的,但不能主动有意识地发现,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使认知体系残缺不全,使解题显得苍白无力,要克服这种困境,最好的办法是督促学生查漏补缺。
譬如一些力学及其综合问题,容易疏漏基本的受力分析,往往缺少用能量观点居高临下分析思考问题,这样弱化了基本功,又把问题弄得过分复杂。又如在解答一些理解基本概念、辨析似是而非、判断是非曲直的选择题,出现漏选或错选,正是查漏补缺的节点。我们可以围绕选项涉及的知识重温一下,甚至默写一遍,自我掂量疏漏在哪里;对于计算题(包括有一定计算量的填空题),出现解题半途而废,或者最终得到错误结果,也要主动寻找问题症结所在。是审题有误,建立的物理模型不对,还是盲目代公式,忘记适用的条件,或是数学运算技能有差错,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纠正,防止以后重犯。不要急于对答案,也不要依赖别人,要在查漏补缺中获得新知识。
督促学生查漏补缺,查知识漏洞,找理解疏漏,补方法缺失和技能欠缺,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中有所作为。弥补以往留下的坑坑洼洼,不留任何遗憾,充满自信地达成复习目标,从而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营造自主提问的氛围,引导学生尽快形成查漏补缺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感悟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