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其他文献
商务信函写作的目的是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促成愉快合作。其语言不仅应符合一般文书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的要求,还应礼貌谦和。 The purpose of business letter writing is to
摘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我认为,应当先从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入手。在视听、节奏、听音、表演等基本功训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兴趣、愉快教学。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还是一个民族与社会以及社会文明科技发达的先进与落后的标志。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全力以赴的开发出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它们多方面发展,让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加提高与发展,使它们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认识创新 培养 创新 发展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需求,才能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把数学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教学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比与生活相疏离的教学更能激发小学生
人们常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如同新闻的导语、跳高运动员的助跑、长跑运动员的热身。一节课的精心导入,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知识。下面根据个人近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自我介绍导入法。  自我介绍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时需要,通过言语、肢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至2008年8月,煤炭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对下游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进入2008年9月后,煤炭又在港口出现积压,煤炭价格有向下运行的趋势。本文从分析电煤价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 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结 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专心倾听 专心倾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示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
【策略名称】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适用范围】每一节课最后 “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环节。  【理论依据】  “梳理知识,建构网络”环节是一个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形成技能、提升认识的过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梳理知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现如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手机的运用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但目前手机用户大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