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阳河民歌的文学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施市太阳河乡位于鄂、渝边陲,这里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国土面积358平方公里,2.4万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
  太阳河民歌是太阳河各族人民长期创造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品种繁多、内容丰富。从总体上说,太阳河民歌的文学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题材多样
  太阳河民歌从歌词的题材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礼仪歌、情歌、历史古人歌、儿歌、叙事歌等。
  1、劳动歌。即生产劳动时所唱的歌,不同的劳动内容唱不同的劳动歌。上山采茶唱《采茶歌》;清早放牛唱《放牛歌》;开山凿石唱曲牌众多的《石工号子》;下田劳作则唱有领有合的《薅草锣鼓》……太阳河石乳关一带流传的《背佬二歌》,应算是一首特色独具的劳动歌。“九十九道拐不算多,皮头有个欢喜坡。欢喜坡你莫笑,皮头有个麂子坳。麂子坳你莫想,皮头有个茅湖淌。茅湖淌你莫愁,皮头有个马咬牛。马咬牛你莫叫,皮头有个三步跳。三步跳你莫怕,前面就是三角坝。”
  此歌生动而沉重地再现了“背佬二”当年历尽艰辛、艰苦跋涉的劳作身影,也反映了旧时太阳河山势险峻、交通闭塞的自然情形。此歌“顶针”式手法的运用,体现太阳河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2、情歌。“无山无水不成河,不带姐郎不唱歌”。情歌在民歌中的数量是最多的,内容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从初识、试探、赞慕,到相恋、热恋、定情,再到结婚、怨情……爱情,是生活永恒的主题,也是歌谣永远的主题。
  ——如《十爱姐》(节选),倾吐了男女爱慕之心。“一爱姐,好人才,高不高来矮不矮,走路活像祝英台。二爱姐,好头发,梳子梳来篦子刮,梳起盘龙插鲜花。”
  ——如《棒棒甩哒过手摸》,表达了揣测试探之意。“昨日与姐同过河,捡个棒棒戳姐脚。戳姐一下姐没惹,戳姐两下姐没说,棒棒甩哒过手摸。”
  ——如《疙瘩歌》,写的是对爱情的忠贞誓愿。“三根丝线般般长,挽个疙瘩甩过墙,千年不准疙瘩散,万年不准姐丢郎。”
  ——如《情妹门口一树蒿》,则表达的是告诫劝诫之意。
  “情妹门口一树蒿,千枝百桠万丈高。你要开花开上顶,你要结果结成双,莫在半路丢情郎。“情歌中,还有大量描写偷情题材的,盼情人、送情人、与情人私会等,如《闹五更》、《情妹妹坐在三墩岩》等,反映了旧时人们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礼仪歌。是指在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礼仪中所唱的歌,或唱,或咏,它真切地反映了太阳河人民的民风民俗。太阳河礼仪歌大致分为:结婚歌(含陪十姊妹歌、陪十弟兄歌、哭嫁歌)、喪事歌、修造歌等。如《十枝梅花》(节选)“一枝梅花雪中托,一劝姑娘孝公婆。公婆打骂低头受,有理无理莫多说。孝顺感动天和地,今后媳妇也做婆。二枝梅花雪中铺,二劝姑娘孝丈夫。白日劝夫孝父母,夜晚劝夫苦读书。青年百岁同到老,儿孙满堂享天福。”这首歌在太阳河梭布垭村一带流传,是一首在陪十姊妹时唱的歌,通过歌唱的方式,劝教新姑娘嫁到婆家后,如何敬重丈夫、孝顺公婆、为人处世。旧社会推崇的“三从四德”思想在这首歌中得到了体现,也充分体现了民歌的教化作用。
  4、时政歌。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先状而创作的歌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政治上受到重重的压迫,经济上受到残酷的剥削,当人民无法抑制胸中的不平和愤怒时,就会喷涌出控诉之歌。如《抓兵歌》(节选):“睡到半夜更,外头喊开门。狗腿子保长来捉兵,看他捉谁人?走到大门口,妈妈拉着手。口叫妈妈你松手,尽他拉起走。走到半路上,妻子哭断肠。口叫妻子转回乡,看好小儿郎。”
  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时政歌的主要内容,变成了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伟大社会主义的颂歌。如《感谢共产党》、《土改工作队》、《大河涨水小河满》、《春季里》、《五湖四海同江河》等。
  5、生活歌。生活歌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凡与生活有关的歌都包括。
  ——有反映妇女受苦的。在旧中国,处于封建压迫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没有恋爱、婚姻的幸福,有得只是一生不停地劳作、备受虐待摧残的悲惨遭遇。如《小媳妇歌》(节选):“正月我要去看我的妈、去看我的娘,婆婆说是正月忙,我说正月忙什么?婆婆说是来客忙。拿起刀子哭一场,眼泪水儿砧板上。”
  ——有反映单身汉生活苦的。如《单身汉歌》(节选):“出门三五天,家中断火烟,满屋牵起蜘蛛圈。上屋走下屋,走得灰直扑,郎儿无妻身无主。灶里刨两刨,刨出青竹标,想起单身好心焦。锅里刷两刷,刷出青客蚂,想起单身无达撒。”
  6、历史古人歌。历史古人歌多是讲述古人事迹的,且多为正面歌颂、缅怀历史英雄。如《十二古人》、《十字》、《倒采茶》、《十绣》等。
  7、儿歌,即童谣。太阳河的儿歌大致有摇篮曲、游戏歌、连锁调等。游戏歌,是指儿童在游戏时唱念的歌谣。在太阳河及恩施土家族地区,少年儿童常玩一些如“捉羊子”、“翻豆腐”、“跳皮筋”等益智游戏,这些游戏往往就伴随着童谣产生。谜语,也列入为儿童歌谣中。
  8、杂歌。是不便于归属其他类别的歌,如盘歌、耍钱歌、扯谎歌、好吃歌等。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语言精练,比喻生动,风趣感人。盘歌,是一种问答式的唱歌形式,有双句盘歌、多句盘歌,其内容多是人情、风物、天文、地理、数学等。其中又以唱花、唱树、唱动物的歌为多。如《唱在一》(节选):“唱在一,随在一,什么开花在水里?唱在二,随在二,什么开花起薹薹儿?唱在三,随在三,什么开花紅满山?唱在四,随在四,什么开花一包刺?……唱在一,解在一,灯草开花在水里。唱在二,解在二,油菜开花起薹薹儿。唱在三,解在三,桃子开花红满山。唱在四,解在四,黄瓜开花一包刺。”
  9、叙事歌。因其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完整、文学艺术性很强,所以单列为一类歌谣。太阳河乡广为流传的叙事歌谣有《风筝记》、《梁山伯与祝英台》、《远幺姑》等。   《风筝记》全歌464行,7185字。讲的是大户人家子弟江洪海和双玉雪的传奇爱情故事。一日,江洪海放风筝,风筝掉落于双家花园,江洪海到花园捡风筝偶遇双玉雪。江洪海被双玉雪的美貌倾倒,贸然夜闯双玉雪闺房,随后,两人促膝交谈,逐步相知、相爱,一见钟情,最终双玉雪以身相许江洪海。后来,两人又经历了分别、相思、在战乱中离奇重逢的过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结构形式多样
  太阳河民歌和恩施其他地区的民歌一样,在歌词结构上呈现出多种形式。
  1、有以自然物候为特征所构成的十二段体、五段体、四段体形式。如《十二月花》、《十二古人》、《望郎十二月》、《十二时》、《十二月采茶》、《绣五更》、《五更里》、《四季歌》等。这种歌词段落构成法,充分表现了土家族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是土家族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民间文艺中的具体体现。
  2、有以追求圆满、顺利为特征所构成的十段体、六段体形式。如《十绣》、《十劝》、《十想》、《十爱》、《十打》、《十哭》、《十梦》、《十字》、《十杯酒》、《六口茶》、《六杯酒》等。“十”,完美具足的意思。这种歌词段落构成法是土家族人追求“十全十美”的寓意寄托,反映了土家先民憧憬美好未来的愿望。
  3、有以吟唱、叙述为特征所构成的叙述体形式。太阳河民歌中的叙事民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如“锣鼓紧紧筛,闲言且丢开,听我唱本祝英台,山伯访友来……”这首《祝英台》叙述体民歌唱词达一百六十多段。因其段落独立性不强,需要持续、不间断地反复吟唱下去。
  4、有以问、答为特征所构成的盘歌体形式。“盘歌”的演唱方式为一问一答,人们经常能在山寨“赛歌”时听到他们演唱。其唱词内容有猜动物、植物的,有猜民风民俗的,有谈情说爱的等。这种盘歌的歌词结构无固定章法,一问一答,多问多答,全靠现场演唱者临场发挥。
  5、有以五句子歌为特征所构成的五句子体及其变异体形式。五句子体歌以七言五句为基本格,五句为一段,可独立成段,如“情姐当门一树槐,手攀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差点说出望郎来。”这类歌在太阳河以及鄂、湘、渝的土家族地区大量存在,数不胜数。五句子体歌也可联缀成篇,如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甚广的《郎在高山打伞来》,就是此类体式的歌。
  赶五句体歌则是五句子体山歌的发展。即在五句子体山歌中,将第三句或第四句,或第三、四两句加进较长的快速垛句,与其他几句形成强烈对比,造成“赶”的效果,热烈而风趣。如《郎在高山唱山歌》:“郎在高山唱山歌,姐在房里织绫罗,哪里来的风流浪荡子,在我屋前屋后屋左屋右唱些子巴心巴肝巴肋巴骨的歌,唱得我脚瘫手软手软脚瘫扳不得城墙踩不得板抛不得梭,眼泪汪汪望情哥。”
  还有一类歌叫“穿号子”,也是五句子体歌的变化和发展。“穿号子”分为“梗子”和“叶子”两部分,“梗子”是在歌中起联络作用的四句子歌,“叶子”则是一首叙述主要内容的五句子歌,其结构形式与加垛句的赶五句子体有异曲同工之妙。如《隔河望见山花开》:
  梗子:隔河映山红,生在河当中,小郎来采花,除非变蛟龙。
  叶子:隔河望见山花开,恨不得连根扯过来,好花不要连根扯,好姐不用郎口开,眼睛一眨就拢来。
  穿合:隔河望见山花开(隔河映山红),恨不得连根拔过来(生在河当中),好花不要(小郎来采花)连根扯,好姐不用(除非变蛟龙)郎开口,眼睛一眨就拢来。
  三、语言丰富多彩
  1、含蓄深沉。如“情姐门前一架坡,别人走少我走多,铁打鞋子都磨破,石板踩起灯盏窝。”此歌里,通篇没有直白浅露地说出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却含蓄深沉地表露出“我”对“情姐”的深情厚谊。语言虽然质朴无华,但是仔细推敲却是另有一番深意,“石板踩起灯盏窝”是我对“情节”爱的最好的证明。
  2、生动形象。语言生动、形象,这是太阳河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对门来个俏幺妹,伸手拣个歪嘴桃,扯起罗裙揩掉毛,口里吃来眼睛瞄……”通过一连串动作的描写,把一个俏丽、调皮的乡姑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
  3、诙谐风趣。如“小郎打扮一枝花,手提二封茶,摇摇摆摆到姐家。”小郎要见“姐”,自然免不了一番擦油抹粉、梳妆打扮,但似乎又装扮过头,堂堂一须眉男儿却扮成了“一枝花”,实乃有些风趣、幽默、滑稽。
  4、通俗洗煉。如“说起单身好不苦,衣服破了无人补,吃了许多含浆饭,穿哒几多鸡屁股。”寥寥几句通俗、直白的唱词,单身汉的惨然生活便跃然纸上。
  四、表现手法多样
  1、比兴。这种手法在太阳河民歌中大量存在,它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闪烁着动人的奇光异彩。如“桃子没得李子圆,郎口没得姐口甜,前年腊月杵回嘴,今年三月还在甜,硬是甜哒两三年。”
  2、谐音。如太阳河的丧鼓歌中唱道:“(甲)哑谜嗬、哑谜嗬,抱鸡母过河是哪乡?哑谜嗬;(乙)哑谜嗬、哑谜嗬,抱鸡母过河是巫山(乌扇),哑谜嗬。”这是一首猜地名的谜语歌,此句唱词中,重庆的地名“巫山”与母鸡在河中翅膀扑棱扑棱“乌扇”谐音。
  3、白描。如“这山望到那山高,望到那山好葡萄。望到葡萄得不到吃,望到姐儿得不到捞,你看心焦不心焦。”没有多余的修饰辞藻,却把“姐儿”可望不可及的心态直白的表达出来,不用多余刻画,却已惟妙惟肖。
  4、直叙。山里人表达情感往往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新打镰刀慢慢弯,缠不上小妹心不干,等到哪天缠上了,心中就像扇子扇。”从“缠不上、缠上了”里豪放豁达的传达出对小妹的爱慕之情,死缠烂打在这里不显得恼人反而增加了无畏的可爱。
  五、修辞手法广泛
  太阳河民歌中,修辞手法被广泛使用,使用较多的有比喻、夸張、对偶、比拟、层递、顶针、双关等。
  1、比喻。如“情妹生得白又白,十指尖尖像藕节。”用“藕节”来形容姑娘“白”的程度。又如“三爱姐好眉毛,眉毛弯弯一脸笑,说话好比鹦哥叫”。情姐的确招人爱,不光人才好,说话声也有如“鹦哥”那样婉转、清脆、悠扬。
  2、夸张。强烈的艺术夸张,才能使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新鲜有趣、回味无穷。如“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一天不把山歌唱,三岁娃娃白了头。”此歌十分夸张地、让人不容置疑的介绍了山歌的神奇之处,即:可解忧愁。即使它可能并没有这些实际功用,却不妨碍人们理解接受。
  3、对偶。“大山砍柴不用刀,大河挑水不用瓢。”“高坡种荞荞秆红,坪地种麦麦秆空”等都是对偶。
  4、比拟。“郎是远乡一只鹅,飞到姐乡不敢落”是拟物,“斑鸠上树喊脚酸,鱼在河里喊口干”是拟人。
  5、层递。《十写》一歌中,女主人从一月写到十月,随着次数的增多,进一步增加了对男主人的思念、爱慕之情。民歌中的《十绣》、《十劝》、《十想》、《十爱》等都是采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
  6、顶针。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如《背佬二歌》(歌词见上),既展现了“背佬二”艰辛、艰苦的形象,又使得这首歌更富有韵律美,让人备感亲切。
  7、双关。双关在情歌中运用较多。如“街头铜锣声声打,打着中心响当当。”锣声的“响当当”只是表面,姑娘心中的“想郎郎”才是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种手法使真挚、热烈的感情含蓄地表现出来,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太阳河民歌是太阳河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太阳河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更是太阳河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深信,只要各界重视,多方努力,太阳河民歌这朵奇葩定会绽放得更加艳丽。
其他文献
【摘要】: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山水画写生感知自然界中蕴含的艺术气息,可有效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太行山;山水画;艺术气息  与此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收集、创作技巧的训练、创作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次太行山写生中,使我受益颇多。当我踏上太行山之行的旅途时,内心不可谓是雀跃、激动且充满幻想的。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
期刊
【摘要】:《北迁的季节》是苏丹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成名作。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小说中“尼罗河”及其叙述者与穆斯塔法两人在特殊语境下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解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以及其作品。  【关键词】:《北迁的季节》 ;语境;符号学  塔依卜·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北迁的季节》是他的成名作,自其出版后,阿拉伯文学界和西方媒体曾一再发表评论,一些评论家甚至把它奉为阿拉伯文坛“当
期刊
【摘要】:《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期黄门令史游所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童蒙识字课本。在此之前,最早被记载的童蒙课本是西周周宣王时期所做的《史籀篇》。至秦代,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等著作都是古老的识字课本。汉字反映了先民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包含着他们对世界隐喻式的体验。《急就篇》一书涵盖人名姓氏、农业饮食、服饰器用等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对研究汉代的风俗习惯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期刊
【摘要】:《影的告别》是《野草》中的第二首散文诗,文章通过写影子脱离形的过程揭示了灵魂深处的彷徨无助。学界历年来较多的关注《影的告别》中影与形的关系问题,在《影的告别》中,鲁迅先生巧妙的把自己的内心以及灵魂比喻成影,备受现实生活环境折磨的苦难比喻成“形”。通过影的独白,灵魂深处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彷徨再次被揭露出来。  【关键词】:鲁迅;《野草》;形与影  一、沉睡的影  在《影的告别》中,以诗
期刊
【摘要】:《围城》是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讽刺小说。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英文版( Fortress Besieged)由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妮·凯利译出初稿,再经美国学者茅国权审阅、润色、排序和注释,出版后受到热烈欢迎。本文通过对《围城》译本的分析,旨在通过接受美学角度对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接受美学;《围城》;翻译策略  一、引言  《围城》
期刊
张洁小说《无字》是对一个世纪的中国妇女命运的总结,审视作品中几代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命运,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背景上,展开了女性生命历史的追溯,在描摹人物的坎坷人生中表达出对生命的体味、对生活和命运的感悟。在这部长达八十万字的三卷本长篇中,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从离婚后进入精神病院的吴为的惨状开始,追诉吴为、胡秉宸、白帆三人的复杂关系及胡秉宸的经历;二是与前一线索交叉并行的,讲述墨荷、叶莲
期刊
【摘要】:余秀华的诗歌在创作的过程颇引人关注,她用极具穿透力的语言展现了底层乡村女性的生活经验。本文将基于对余秀华诗歌的剖析,通过其自身境遇,生活环境等因素,在底层女性的苦难中,寻找行吟在生命深处的余秀华。  【关键词】:女性;疼痛;底层;苦难;美  余秀华,一个女性的残疾的底层诗人,笔者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在于她诗歌所包含的特征,蕴含在心中的女性的力量,身体上的疼痛,来自底层的生活环境,正是这些塑
期刊
【摘要】:《琵琶记》作为中国南戏之祖,主要讲述了蔡伯喈,赵五娘和牛小姐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故事以蔡伯喈在新婚之期被逼进京赶考为开端,高中状元后又与牛小姐另结新婚,而后赵五娘寻夫发展至故事的高潮,终以大团圆结束故事。看似圆满,团圆背后却隐藏着人物的各色悲剧与心酸,更折射出全剧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悲剧性;团圆;婚姻;悲苦  “秋灯鸣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
期刊
【摘要】: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工笔花鸟画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突破传统,画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品。实现中国花鸟画的繁荣。只有关注当代人的精神,真正关心和投入现实生活,遵守艺术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当代花鸟画家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肩负起社会责任。  【关键词】:图式;工笔花鸟;传统;创新  1.对图式的理解  1.1图式的含义  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出
期刊
【摘要】:福建舞蹈传到台湾后,有的逐渐增加脚色和花样,有的成为一种表演的民俗技艺,有的吸收戏曲等因素又发展为一种新舞蹈,有的衍化出新的套路,增加了新角色。从福建传到台湾的舞蹈,经过长期台湾特定环境的发展,虽然目前已形成自己风格,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华经典、民俗传统并存”的舞蹈文化建构,以期厘清台湾地区传统舞蹈的史实脉络,阐明中华舞蹈文化主要经由福建移植台湾地区,两岸长期互动,在同中有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