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课标强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词受到的重视,统编本教材特征尤为鲜明,古诗词篇目增多,内容更加丰满,如有反映民间疾苦的《悯农》,有写山水田园的《江南》,还有思念家乡的《静夜思》……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充分结合学生真实鲜活的生活,亲近古诗内容和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存在问题】
古诗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体,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由于教师对古诗教法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偏差,造成了古诗教学的低效,教师普遍感觉古诗难教。
问题一:诵读不入情,识字目标偏颇
教学中学生读古诗只是按照教师的示范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不能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由于低年级识字目标放在首位,每首古诗的教学目标中都会提出识字要求,我们应着重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掌握识字方法。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忽略这一教学目标,浅显易懂的古诗学生早已会背诵,读完古诗后教师急于反复讲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古诗的内涵,识字目标没有落实到位。
问题二:画面太单调,诗配画忘文体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诗词的意境,不少教师教学古诗喜欢运用以画配诗的教学策略,在学生读了两遍后就出示画,进入诗句意思的讲解,这样的“画”成为了一种形式;还有依诗作画的对象不适,不分古诗的特点,遇上古诗就让学生动笔作画,就像叙事性古诗,诗配画并不太适合低年级古诗的课堂教学。
问题三:表演痕迹重,演诗脱离生活
编剧表演是一些教师在古诗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在操作策略上课前事先安排好了,为演而演,课堂教学气氛虽好,却顾此失彼;也有课堂表演随意发挥,只顾演诗而失去悟诗的时间。
【教学对策】
一、借工具“诵”为中心,强调古诗教与学
古诗讲究韵律节奏,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具有音律美。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重点为诵读,诵读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体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本内涵。一年级学生是天生的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直观感性的思维、敏锐的节奏感,但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我针对学生年段实际情况、自身特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从“跟着学”变为“主动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是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也是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古诗“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来确定。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诵读还可以根据内容特点进行诵读,写景类古诗记录诗人看到的美景,诵读时应带着愉悦的心情。
诵读古诗时,让学生换位思考,结合内心真实情感,读出诗的味道。如《池上》呈现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我设计夏日午后大人们都午睡了,你趁机悄悄来到荷塘“采花”,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娃太喜欢这满池的白荷花了,大人正睡午觉呢,赶快去采几朵吧!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诵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你不是瞒着大人去采花嘛。这样的行踪会被大人发现了,谁的朗读可以不被大人发现呢?
(一生读这句诗的时候声音变小,低低的朗读声一下子把我们带入情境。这时候播放吟唱曲,引导学生在这样感知的基础上吟唱。)
学生们争着诵读古诗,继而愿意去表达所看到的、听到的,学诗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不是为了背诵,而是通过吟诵把古诗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
二、用画图“做”为中心,夯实古诗教与学
在一年级古诗教学中,由于时代、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获得诗人当时的直接经验去懂得诗中描述的内容。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意境特别美,诗情画意也在古诗插图中显现。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想象意境,先让学生谈谈读完诗后看到哪些景物,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再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图上:“诗人当时看到什么了呢?诗人看到的画面有哪些内容是你刚才没看到的,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最后让学生把古诗描绘的画面通过画笔再画出来。
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我们不可能还原诗人当时见到的真实情景,但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图画近处的山用墨较浓,远处的山用墨较淡,具有层次感;画的左边,是用彩墨描绘的一户人家;画的中央有池,池中有淡墨渲染开的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小荷上方是两三只用重墨勾勒出的蜻蜓。画的篇幅不大,却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到诗句的视野。没有“亲知”,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的插图信息也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学生们从画面中感知到爱,表达出泉眼爱流水、树阴爱晴柔、蜻蜓爱小荷。这样的解读,培养了学生从画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通过看插图学习诗句,读诗配图,让学生走进古诗词。插图上的信息我们要尊重并且引导学生读懂它,才能拓展开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用图片熏陶,抓住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或引导想象,诗的意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从而体悟诗情,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借书本“演”为中心,深化古诗教与学
1.演训结合
古诗教学中将课堂表演和语言训练、语言积累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于永正老师教学《草》一文时设计的表演可谓匠心独运。于老师引导学生回去将诗背给妈妈听,学生扮演女儿(儿子),师充当妈妈角色,聆听学生的背诵,然后互换角色,教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互换表演得情趣盎然。尤其是当于老师扮演耳朵有点聋的奶奶(说听不懂意思,让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词的积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在教学中,于老师将古诗词表演得富有情趣,演训结合,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悦的享受。
2.以演悟情
古诗詞编剧表演另一种目的是以演悟情,即意在让学生想象画面,体悟诗情。在学生读懂诗歌意境之后,方能采用以演悟情之策略。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挖掘诗词的空白点,结合诗歌的诵读,让学生演中悟情。
如教学《小池》,我让学生想象画面,师生进行对话表演,通过表演对话,学生进入了诗境,感受到小娃的天真、顽皮。
师:读了这首古诗同学们想象到了什么?
生 :我知道荷叶刚长出尖尖的角还没有展开呢。
生:我发现荷叶尖尖的,蜻蜓来到荷塘只能立在荷叶上,所以古诗中这样写道:“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那哪只蜻蜓立在这刚出水的荷叶身上呢,听他们俩在聊什么?
生:蜻蜓说荷叶你真美呀,在你身上休息,我真舒服。
生:蜻蜓,你一定累了吧,多休息一会儿吧。
师:这样的有爱的画面,我真想把这种爱读出来。(师范读)。
师:你们也想读了吧,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完问女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荷叶长出了尖尖角,有一只蜻蜓在上面休息。
生:我看见大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很美。
生:我看到大树在阳光下投下一片树阴,大树一定喜爱阳光。
(换角色读书,男生说看到什么。)
生:我看见溪水从泉眼中轻轻流出。
生:我看见诗人在凉亭中欣赏这美丽景色。
上述教学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体悟古诗传达的美感,个人素养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定教,以“做”定学,让古诗学习更生动、更主动。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充分结合学生真实鲜活的生活,亲近古诗内容和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存在问题】
古诗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体,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由于教师对古诗教法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偏差,造成了古诗教学的低效,教师普遍感觉古诗难教。
问题一:诵读不入情,识字目标偏颇
教学中学生读古诗只是按照教师的示范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不能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由于低年级识字目标放在首位,每首古诗的教学目标中都会提出识字要求,我们应着重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掌握识字方法。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忽略这一教学目标,浅显易懂的古诗学生早已会背诵,读完古诗后教师急于反复讲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古诗的内涵,识字目标没有落实到位。
问题二:画面太单调,诗配画忘文体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诗词的意境,不少教师教学古诗喜欢运用以画配诗的教学策略,在学生读了两遍后就出示画,进入诗句意思的讲解,这样的“画”成为了一种形式;还有依诗作画的对象不适,不分古诗的特点,遇上古诗就让学生动笔作画,就像叙事性古诗,诗配画并不太适合低年级古诗的课堂教学。
问题三:表演痕迹重,演诗脱离生活
编剧表演是一些教师在古诗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在操作策略上课前事先安排好了,为演而演,课堂教学气氛虽好,却顾此失彼;也有课堂表演随意发挥,只顾演诗而失去悟诗的时间。
【教学对策】
一、借工具“诵”为中心,强调古诗教与学
古诗讲究韵律节奏,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具有音律美。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重点为诵读,诵读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体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本内涵。一年级学生是天生的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直观感性的思维、敏锐的节奏感,但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我针对学生年段实际情况、自身特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从“跟着学”变为“主动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是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也是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古诗“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来确定。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诵读还可以根据内容特点进行诵读,写景类古诗记录诗人看到的美景,诵读时应带着愉悦的心情。
诵读古诗时,让学生换位思考,结合内心真实情感,读出诗的味道。如《池上》呈现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我设计夏日午后大人们都午睡了,你趁机悄悄来到荷塘“采花”,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娃太喜欢这满池的白荷花了,大人正睡午觉呢,赶快去采几朵吧!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诵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你不是瞒着大人去采花嘛。这样的行踪会被大人发现了,谁的朗读可以不被大人发现呢?
(一生读这句诗的时候声音变小,低低的朗读声一下子把我们带入情境。这时候播放吟唱曲,引导学生在这样感知的基础上吟唱。)
学生们争着诵读古诗,继而愿意去表达所看到的、听到的,学诗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不是为了背诵,而是通过吟诵把古诗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
二、用画图“做”为中心,夯实古诗教与学
在一年级古诗教学中,由于时代、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获得诗人当时的直接经验去懂得诗中描述的内容。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意境特别美,诗情画意也在古诗插图中显现。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想象意境,先让学生谈谈读完诗后看到哪些景物,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再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图上:“诗人当时看到什么了呢?诗人看到的画面有哪些内容是你刚才没看到的,并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最后让学生把古诗描绘的画面通过画笔再画出来。
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我们不可能还原诗人当时见到的真实情景,但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图画近处的山用墨较浓,远处的山用墨较淡,具有层次感;画的左边,是用彩墨描绘的一户人家;画的中央有池,池中有淡墨渲染开的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小荷上方是两三只用重墨勾勒出的蜻蜓。画的篇幅不大,却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到诗句的视野。没有“亲知”,但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的插图信息也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学生们从画面中感知到爱,表达出泉眼爱流水、树阴爱晴柔、蜻蜓爱小荷。这样的解读,培养了学生从画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通过看插图学习诗句,读诗配图,让学生走进古诗词。插图上的信息我们要尊重并且引导学生读懂它,才能拓展开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用图片熏陶,抓住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或引导想象,诗的意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从而体悟诗情,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借书本“演”为中心,深化古诗教与学
1.演训结合
古诗教学中将课堂表演和语言训练、语言积累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于永正老师教学《草》一文时设计的表演可谓匠心独运。于老师引导学生回去将诗背给妈妈听,学生扮演女儿(儿子),师充当妈妈角色,聆听学生的背诵,然后互换角色,教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互换表演得情趣盎然。尤其是当于老师扮演耳朵有点聋的奶奶(说听不懂意思,让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词的积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在教学中,于老师将古诗词表演得富有情趣,演训结合,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悦的享受。
2.以演悟情
古诗詞编剧表演另一种目的是以演悟情,即意在让学生想象画面,体悟诗情。在学生读懂诗歌意境之后,方能采用以演悟情之策略。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挖掘诗词的空白点,结合诗歌的诵读,让学生演中悟情。
如教学《小池》,我让学生想象画面,师生进行对话表演,通过表演对话,学生进入了诗境,感受到小娃的天真、顽皮。
师:读了这首古诗同学们想象到了什么?
生 :我知道荷叶刚长出尖尖的角还没有展开呢。
生:我发现荷叶尖尖的,蜻蜓来到荷塘只能立在荷叶上,所以古诗中这样写道:“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那哪只蜻蜓立在这刚出水的荷叶身上呢,听他们俩在聊什么?
生:蜻蜓说荷叶你真美呀,在你身上休息,我真舒服。
生:蜻蜓,你一定累了吧,多休息一会儿吧。
师:这样的有爱的画面,我真想把这种爱读出来。(师范读)。
师:你们也想读了吧,男女生比赛读,男生读完问女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荷叶长出了尖尖角,有一只蜻蜓在上面休息。
生:我看见大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很美。
生:我看到大树在阳光下投下一片树阴,大树一定喜爱阳光。
(换角色读书,男生说看到什么。)
生:我看见溪水从泉眼中轻轻流出。
生:我看见诗人在凉亭中欣赏这美丽景色。
上述教学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体悟古诗传达的美感,个人素养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定教,以“做”定学,让古诗学习更生动、更主动。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