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后习题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助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排的助学系统,也是分解和落实教材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是支撑和指导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从解读、洞察和创造的视角,分别就“是什么”“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等不同的方面,将课后习题运用得高效而灵动。
  一、解读:关注如此设置的用意,明確教学方向
  1.课后习题揭示了内容方法
  以《雷雨》(二年级下册)一文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而丰富地想象语言所描述的画面,很多教师在多次朗读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景象。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三个板块的想象都各自为阵,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想象脱离了文本的整体性情境。
  教材编者在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背诵课文。”这样的习题设置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统整,关注了雷雨前、后雨点大小的变化、雷声大小的变化、景物不同状态的变化。为此,教师就可以紧扣“变化”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尝试排序,尝试厘清文本表达的脉络。其次,紧扣文本的语言品析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之间的景色变化,依托具体语境相机教学生字、感知语言、想象画面。
  这样的课后习题不仅为师生明确了基本的学习内容,还提供了“怎么学”的方法范例。只有洞察编者如此设置的意图,在明确内容、了解方法的基础上,才会精准定位教学的基本方向。
  2.课后习题隐含了情境
  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都不是在枯燥认知下形成的,都需要建立在鲜活的认知体验上,这是“为未来而学”的核心理念。统编本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写过程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鸟的天堂》(五年级下册)一文的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说说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这就隐藏了引导学生尝试做“小导游”的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两个层次:(1)感知并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初步描述两个不同时间段“鸟的天堂”的景色。(2)在了解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细致化的辨析,在对比性思维下洞察“鸟的天堂”在两个时间段展现出来的不同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综合地呈现文本信息和视频资源,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考,凸显课后习题中的情境意识,为确保课后习题的高效落实而奠基。
  相对于内容和方法的明示,这种情境是以隐藏的方式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加以开掘、领悟,才能真正发挥教材内容的价值,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服务。
  二、洞察:关注策略转化的方式,铸造高效课堂
  1.统整关联,落实语文要素
  真正高效而优质的课后习题绝不是被分隔开的,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或以文本内容为载体,形成彼此相关的练习链条;或以语文要素为支柱,共同指向统一的训练中心。正是基于这种整体课后习题群,才能真正实现课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结。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后习题的不同维度入手,尝试运用整合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内在的认知框架,真正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服务。
  以《盼》(六年级上册)一文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围绕这一语文要素,编者在课后就设置了这样的练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很显然,这两个题目都共同指向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且进行了更有层次的设置。教师就可以从语文要素的训练入手,进行统整性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从课文内容入手,并梳理“盼望下雨”“盼望买酱油”“盼望明天再下”等三个素材事例与达成最终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从而完成第一题的内容。利用第二题教学的契机,将学生的关注点从文本表层引向内容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在指向表达的材料中,紧扣人物心理活动展开描写的策略,让学生从整体观照和微观细节中认识到作者“围绕着中心进行表达”的写作策略。
  上述教学中,教师就深入把握了课后习题的内在关联,以统整化的思维彰显了课后习题在落实语文要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进阶推进,推动思维发展
  所谓进阶,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进入思维的下一个阶梯,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从表层逐步向深度开发。统编本教材中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依循着学生解读文本思维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以《蜘蛛开店》(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为例,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讲述这个故事,课后习题二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来续编故事。对比之下,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事物,呈现出鲜明的进阶性。清楚课后习题训练的定位,教师就可以在第一题的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认知定位于感知内容、内化语言和结构,而在第二题的训练中,则是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创新思维和异样性表达上,真正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服务。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正是把握课后习题之间呈现出来的进阶性,在定位认知过程训练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真正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创造:关注具体实践的智慧,教学走向灵动
  1.融通,创造性转化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课文学习的有效拓展和补充,彼此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关系。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加强课文与课后习题之间的关联,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整个课堂教学迈向更加灵动的境界。
  比如《雾在哪里》(二年级上册)的教学,教师在处理课后习题时,就可将习题转化为鲜活的儿童诗形式。如初读课文时,提供语言表达句式:“雾娃娃,
其他文献
中国有一句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阅读教学中,比较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适时而巧妙地运用比较的策略,对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表达特点,感知表达效果,积累写作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拓展资料,在比较中明晰语言特点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当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上好小学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筑基的作用。加强母语学习,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母语不仅是一种伴随一生的语言,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寄托的精神支柱,学好母语、亲近母语有着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养成良好品格、传承优良传统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习语文,从本质上来讲是语言的启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作品的背景来看,《荷花》改选自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个少年的笔记》,它包含三则笔记,分别是《诗的材料》《三棵老银杏》《爬山虎的脚》。叶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这一阅读意识,编者编选了《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紧扣“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阅读目的,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学会阅读,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学会细致、深入地阅读。  一、扣整体,理文脉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依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顺序。面对任何一篇全新的课文,教师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守规则,行為不雅,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  暑假时,我带着孩子去了安徽黄山市宏村,间隙时去了《卧虎藏龙》的拍摄地——木坑竹海。满山遍野的竹林,一片幽静,在我和孩子上山时,来了两辆旅游大巴车。在半山腰的一个竹亭子里,我们邂逅了那群从大巴车上下来的游客,他们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团体。这个竹亭子建在一个较为险要的
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这为他们能写出富有灵性的话语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利用活动构建相关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乐于写话,写出真心话。  一、紧扣生活来选题,让学生敢于创造  1.生活是最好的取材地  低年级学生写话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生活积累。这其实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养成关注自身、关注周边生活的习惯。学生在课间做的活动,在家里玩的游戏,在公园看
信息化环境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名词”充盈着人们的生活。“微习作”应运而生,它的优点是时间短,规模小,操作简单,可谓短平快,不侃侃而谈,是一种即时性写作,记录思想,谈谈感受与想法。由于微习作的形式灵活,篇幅短小,容易实施,深受教师的青睐,有利于教师以简驭繁,化整为零,在微时代下开启随课微习作。  一、在生活中找寻源头活水  微习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微习作的真谛就是还原生活。只有生活化
以“学”为基点不是课堂的创新,而是课堂的还原,强调学生学语文的活动。传统的古诗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实践很少,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以《游园不值》这首诗为例,谈谈以“学”为基点指导下的教学策略。  古诗创作的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其语言表现形式与现在也有很大差异,再加上诗人创作的背景比较复杂等因素,就给学生的古诗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效果呢?以学生的“学”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是低年级教学的“老大难”,那么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规律,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得有兴趣,让教师教得有效率呢?我们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  一、追寻“变序”痕迹  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先学拼音后识字”,使得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统编本教材,反其道而行之,是“先识字后学拼音”。学龄前儿童已经在生活中通过父母的教读、媒体的熏陶、语言的学习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个人素材库,可以熟练运用一些习作方法与技巧。在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收获习作的快乐,在趣味盎然中自由练笔。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学习模式。  一、学习任务单:层层深入,练习中生发兴趣  学习任务单,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单,要求学生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条件、任务的目的、任务的完成方法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