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你在训练或者比赛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
陈子烽:我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时间比较紧,既要掌握时间,又要做得好。其实每一次比赛或者是训练我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要想完成,技术要很熟练,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掌握识图放样、切割、数学等能力以及比赛过程中不能出错,这些都很考验一个选手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记者: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什么?
陈子烽: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很耗体力,也比较费脑力,记忆要好,要记住很多关键点,动作要很连贯,不能做多余的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还要边做边思考,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記者:像你刚才所说的,不仅是体力方面的一个要求,还有一个就是脑力这方面的一个要求,是一种双重的考验。能举一个你在平时的训练中觉得印象深刻的例子吗?
陈子烽:一个作品是一个模块,世赛规定最多不能超过五个模块。这五个模块的总的砖数是有规定的,不超过600块,对图案切割量也是规定的。但是我们平常训练会比世赛难很多,图案的难度又比较大,再增加一些量,这样就很难在22个小时内完成,平常训练的难度大,比赛就会比较轻松。时间是固定的,如果量增多的话,要想做得好,你就要想方设法在各方面提高速度。所以平常训练我会先追求质量,再来提高速度。训练的话,难度大,我觉得不是问题,因为这样才能激发潜能,突破瓶颈,提高心理素质,等到比赛的时候应对没有砌过的图案就更有信心。所以,训练遇到一定瓶颈,速度提高不了,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加高效率的方法,这才是最大的困难。
记者:你刚才提到,一个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二是如何又提高速度,又能保证精确度和质量,针对这两个困难,你找到了什么方法?适合你自己的是什么方法?
陈子烽:比如,把砖块当作长方体,想象一下在空间上,怎么样才会是水平垂直的。有这种想法之后,砌之后就会跟准线,这一面就是水平的,用水平尺量垂直于线的那一面,那么整块砖就是水平垂直的状态,每一块砖减少一个量的步骤,如果一块砖快一秒的话,那600多块就快600多秒,所以这就是一个优势。
记者:你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省略了辅助工具,节约了时间,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克服了这个困难。
陈子烽:对,我觉得在训练过程中要多思考,才能找到更加高效率的方法,不能一味的依靠这些工具或者其他,要找到更加省时又高效率,能保质量,又能提高速度,才能展现出你的优势。
记者:以上同时回答了你刚才说那两个困难,一个是怎么样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如何能够又提高速度,又提高它的精度。
陈子烽:对。
记者:那你在这次世赛中的情况怎么样?
陈子烽:我觉得还好,因为每一次比赛我都会准备得比较充分,自己会做计划。比赛的时候是当天才发工作图纸给我们,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见过图纸,也没有练过。这次世赛有五个模块,有五个作品组合起来,600块砖,大概包含了十几个元素,还有俄罗斯的很多元素,难度还蛮大的。但是它分为五个模块的话,五个都比较独立,中间搬来搬去,也要耗很多时间,所以当我看到图纸之后我就知道这22个小时的时间很紧。
突发状况是,我前两天按照计划进行,但总共比计划慢了半个小时。上一届中国选手和奥地利选手并列冠军,这一届的奥地利选手也很厉害,他做得比我快,然后外观上看的话,他也做得很不错。所以那时候就会有压力,加上我这个项目在上一届也是拿了金牌,压力就更大。本来时间就紧,还慢了半小时,就说明后面要加快,既要保质量又要加快速度,这个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对手水平也很高,最后你是怎么克服了这个困难脱颖而出的呢?
陈子烽:最后就是运用了我平常训练总结出来一些比较高效率的方法,省了很多辅助工具调整的步骤,做起来动作加快很多,第三天最后两个小时砌了148块。
记者:后面砌了这么多砖呢?
陈子烽:对,因为那时候其实那148块是没有什么图案的砖,就是整砖半砖之类,但是它也是包含了很多步骤,那时候手感很好,砌得很快。你可以计算一下,600块砖,22小时平均下来一块砖就是130多秒。130多秒一块看似很长,但它包含了搬砖、识图、放样、切割、架皮数杆、铲灰铺灰、砌、调整、勾缝、清洁等步骤。最后那两个小时砌148块,我算了一下,平均一块砖用了48秒,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记者:多紧张呀,你心里多有压力。
陈子烽:对,那两个小时没有喝过水,我就是想着一定要砌到计划的位置,这样第四天才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品。想着一定要把它做上去,做好。把这个基础砌好,第四天砌中间图案就会比较轻松,比别人的时间都充足。那时候我的速度赶超了奥地利选手,成为了全场最快的那一个。
记者:比赛时的心态如何?
陈子烽:我很有信心,每一次比赛我都觉得很有信心,因为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及合理的计划,只要按着计划做完就可以了。只要正常发挥,那就很有希望。因为我觉得一个有实力的选手,只会想着怎么把作品做到最完美。
记者:砌筑这个项目,我们非专业的人士一听,600块砖,很考验体力。建筑行业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大家听起来感觉又脏又累,很基础,很辛苦,都是这样一个印象。砌筑项目对数学方面又有要求,不仅是体力,还有脑力,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是挺辛苦的一个项目。手脑要协调,数学要好,动作要灵活,身体素质要好。
陈子烽:这个项目还是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涉及很多能力,各种能力要比较综合一点才能做得好。但是你如果说在我们中国这个砌筑的话,给人印象其实都是工地上又脏又累的活。中国比较需要高效率的砌,不需要砌那些清水墙之类的,所以它要求精度不会那么高,像我学校那些实训教的难度肯定也不会那么大,但是实际上中国还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出那种精度又高又有图案的作品。
记者:精度要求是什么?误差是怎么衡量的?
陈子烽:误差是以零为标准的,意思就是说给你个图纸,然后你要把图纸还原到现实中,如果跟图纸有一点误差,就会根据误差来扣分。以零为标准,比如尺寸多一个毫米就扣分,少一个毫米也扣分。评分标准分为主观分和客观分。客观分有尺寸、垂直、水平、平整,还有细节,细节里面包含了图案的进深、角度等,角度要非常精确,用数字测量工具来量。主观分对勾缝也有要求,还要美观。勾的缝要根据图纸上所标注的。还有整个图案缝隙的均匀,不能有大有小,水平缝要看起来水平,然后垂直那些缝,上下都要对起来要连得上,不能有错开。砂浆也要砌得很饱满。切割图案的话,有些尖尖小小的东西不管多少,砌出来要跟图纸一模一样,砌的时候不能砌崩角,对切割质量也是有要求的。
记者:我刚才听你说对精度的要求,就是要跟图纸最小的误差,是0.01毫米的误差,还是1毫米的误差?
陈子烽:1毫米。
记者:这个你是怎么保证它?用尺子量,来保证不超过1毫米是吧?超过1毫米就要扣分了,那你是怎么去保证精度都控制在了这个范围之内呢?
陈子烽:基本上每一块砖我都会量水平垂直尺寸。每一个作品的基础很关键,基础做得好,上面砌起来就顺畅,影响误差的因素就会变少。基础要反复量,第一层的砂浆要铺少,防止下沉,下沉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水平和高度以及美观。往上做的时候要边做边调,用手指按砂浆来掌握好砂浆的干湿程度,再来调整和勾缝,不能太湿,太湿调整的时候会下沉,勾的缝不方正等,太干也不行,太干调整不了,也勾不了缝,要刚刚好才行。很多时间其实都不是花在砌上面,而是花在调整上面。砌的时候要快和准,调整要轻微调,这跟平时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
陈子烽:我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时间比较紧,既要掌握时间,又要做得好。其实每一次比赛或者是训练我都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要想完成,技术要很熟练,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掌握识图放样、切割、数学等能力以及比赛过程中不能出错,这些都很考验一个选手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记者: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什么?
陈子烽: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很耗体力,也比较费脑力,记忆要好,要记住很多关键点,动作要很连贯,不能做多余的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还要边做边思考,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記者:像你刚才所说的,不仅是体力方面的一个要求,还有一个就是脑力这方面的一个要求,是一种双重的考验。能举一个你在平时的训练中觉得印象深刻的例子吗?
陈子烽:一个作品是一个模块,世赛规定最多不能超过五个模块。这五个模块的总的砖数是有规定的,不超过600块,对图案切割量也是规定的。但是我们平常训练会比世赛难很多,图案的难度又比较大,再增加一些量,这样就很难在22个小时内完成,平常训练的难度大,比赛就会比较轻松。时间是固定的,如果量增多的话,要想做得好,你就要想方设法在各方面提高速度。所以平常训练我会先追求质量,再来提高速度。训练的话,难度大,我觉得不是问题,因为这样才能激发潜能,突破瓶颈,提高心理素质,等到比赛的时候应对没有砌过的图案就更有信心。所以,训练遇到一定瓶颈,速度提高不了,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加高效率的方法,这才是最大的困难。
记者:你刚才提到,一个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二是如何又提高速度,又能保证精确度和质量,针对这两个困难,你找到了什么方法?适合你自己的是什么方法?
陈子烽:比如,把砖块当作长方体,想象一下在空间上,怎么样才会是水平垂直的。有这种想法之后,砌之后就会跟准线,这一面就是水平的,用水平尺量垂直于线的那一面,那么整块砖就是水平垂直的状态,每一块砖减少一个量的步骤,如果一块砖快一秒的话,那600多块就快600多秒,所以这就是一个优势。
记者:你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省略了辅助工具,节约了时间,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克服了这个困难。
陈子烽:对,我觉得在训练过程中要多思考,才能找到更加高效率的方法,不能一味的依靠这些工具或者其他,要找到更加省时又高效率,能保质量,又能提高速度,才能展现出你的优势。
记者:以上同时回答了你刚才说那两个困难,一个是怎么样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如何能够又提高速度,又提高它的精度。
陈子烽:对。
记者:那你在这次世赛中的情况怎么样?
陈子烽:我觉得还好,因为每一次比赛我都会准备得比较充分,自己会做计划。比赛的时候是当天才发工作图纸给我们,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见过图纸,也没有练过。这次世赛有五个模块,有五个作品组合起来,600块砖,大概包含了十几个元素,还有俄罗斯的很多元素,难度还蛮大的。但是它分为五个模块的话,五个都比较独立,中间搬来搬去,也要耗很多时间,所以当我看到图纸之后我就知道这22个小时的时间很紧。
突发状况是,我前两天按照计划进行,但总共比计划慢了半个小时。上一届中国选手和奥地利选手并列冠军,这一届的奥地利选手也很厉害,他做得比我快,然后外观上看的话,他也做得很不错。所以那时候就会有压力,加上我这个项目在上一届也是拿了金牌,压力就更大。本来时间就紧,还慢了半小时,就说明后面要加快,既要保质量又要加快速度,这个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对手水平也很高,最后你是怎么克服了这个困难脱颖而出的呢?
陈子烽:最后就是运用了我平常训练总结出来一些比较高效率的方法,省了很多辅助工具调整的步骤,做起来动作加快很多,第三天最后两个小时砌了148块。
记者:后面砌了这么多砖呢?
陈子烽:对,因为那时候其实那148块是没有什么图案的砖,就是整砖半砖之类,但是它也是包含了很多步骤,那时候手感很好,砌得很快。你可以计算一下,600块砖,22小时平均下来一块砖就是130多秒。130多秒一块看似很长,但它包含了搬砖、识图、放样、切割、架皮数杆、铲灰铺灰、砌、调整、勾缝、清洁等步骤。最后那两个小时砌148块,我算了一下,平均一块砖用了48秒,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记者:多紧张呀,你心里多有压力。
陈子烽:对,那两个小时没有喝过水,我就是想着一定要砌到计划的位置,这样第四天才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品。想着一定要把它做上去,做好。把这个基础砌好,第四天砌中间图案就会比较轻松,比别人的时间都充足。那时候我的速度赶超了奥地利选手,成为了全场最快的那一个。
记者:比赛时的心态如何?
陈子烽:我很有信心,每一次比赛我都觉得很有信心,因为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及合理的计划,只要按着计划做完就可以了。只要正常发挥,那就很有希望。因为我觉得一个有实力的选手,只会想着怎么把作品做到最完美。
记者:砌筑这个项目,我们非专业的人士一听,600块砖,很考验体力。建筑行业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大家听起来感觉又脏又累,很基础,很辛苦,都是这样一个印象。砌筑项目对数学方面又有要求,不仅是体力,还有脑力,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是挺辛苦的一个项目。手脑要协调,数学要好,动作要灵活,身体素质要好。
陈子烽:这个项目还是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涉及很多能力,各种能力要比较综合一点才能做得好。但是你如果说在我们中国这个砌筑的话,给人印象其实都是工地上又脏又累的活。中国比较需要高效率的砌,不需要砌那些清水墙之类的,所以它要求精度不会那么高,像我学校那些实训教的难度肯定也不会那么大,但是实际上中国还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出那种精度又高又有图案的作品。
记者:精度要求是什么?误差是怎么衡量的?
陈子烽:误差是以零为标准的,意思就是说给你个图纸,然后你要把图纸还原到现实中,如果跟图纸有一点误差,就会根据误差来扣分。以零为标准,比如尺寸多一个毫米就扣分,少一个毫米也扣分。评分标准分为主观分和客观分。客观分有尺寸、垂直、水平、平整,还有细节,细节里面包含了图案的进深、角度等,角度要非常精确,用数字测量工具来量。主观分对勾缝也有要求,还要美观。勾的缝要根据图纸上所标注的。还有整个图案缝隙的均匀,不能有大有小,水平缝要看起来水平,然后垂直那些缝,上下都要对起来要连得上,不能有错开。砂浆也要砌得很饱满。切割图案的话,有些尖尖小小的东西不管多少,砌出来要跟图纸一模一样,砌的时候不能砌崩角,对切割质量也是有要求的。
记者:我刚才听你说对精度的要求,就是要跟图纸最小的误差,是0.01毫米的误差,还是1毫米的误差?
陈子烽:1毫米。
记者:这个你是怎么保证它?用尺子量,来保证不超过1毫米是吧?超过1毫米就要扣分了,那你是怎么去保证精度都控制在了这个范围之内呢?
陈子烽:基本上每一块砖我都会量水平垂直尺寸。每一个作品的基础很关键,基础做得好,上面砌起来就顺畅,影响误差的因素就会变少。基础要反复量,第一层的砂浆要铺少,防止下沉,下沉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水平和高度以及美观。往上做的时候要边做边调,用手指按砂浆来掌握好砂浆的干湿程度,再来调整和勾缝,不能太湿,太湿调整的时候会下沉,勾的缝不方正等,太干也不行,太干调整不了,也勾不了缝,要刚刚好才行。很多时间其实都不是花在砌上面,而是花在调整上面。砌的时候要快和准,调整要轻微调,这跟平时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