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学习的主人翁。新课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优秀品质与创新意识。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教师的理念及方法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了几点关于小学数学教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说过:“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建设、生长,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具有好奇心强、精力充沛的性格特征,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而兴趣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学生会非常想要了解某种事物,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若小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其会积极思考想要去了解,于是就出现了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得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为创新思维的激发打下了基础。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极为有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确保学生产生创新行为,这样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其兴趣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教师才能容易的对其进行引导,激发其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潜在动力,而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这就决定了其创新意识容易萌芽。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的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让其在快乐学习中获取知识,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利用开放题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存在极好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题型的教学又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思维变通及创造性训练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开放题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开始提问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且又要给学生预留一定余地,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来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比如:调查学校学生的活动情况。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能自如的进行交流和探讨。一开始学生可以思考:应该采用和收集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接下来思考可以调查那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而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的办法各式各样,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其观点,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操作和讨论,认识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致,从而组织学生更进一步的讨论:通过以上的解释,大家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大家有没有什么可行方式来反驳这些结论?这个开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习来提高学生发问的次数,让学生主动的思维并提出新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及重组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综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个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莱士曾提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力、创造性人格的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对不同程度和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及个性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思维策略、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足够清楚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组织实践,提高小学生动手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涵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效率。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当中,生活中处处关联着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该找准数学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通过组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并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的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和激发。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点滴的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渗透。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数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必然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遍开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龙元.浅谈生活中的数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
[2]伍广.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南宁教育学院,2010.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说过:“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建设、生长,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具有好奇心强、精力充沛的性格特征,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而兴趣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学生会非常想要了解某种事物,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若小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其会积极思考想要去了解,于是就出现了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得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为创新思维的激发打下了基础。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极为有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确保学生产生创新行为,这样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其兴趣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教师才能容易的对其进行引导,激发其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潜在动力,而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这就决定了其创新意识容易萌芽。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的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让其在快乐学习中获取知识,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利用开放题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存在极好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题型的教学又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思维变通及创造性训练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开放题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开始提问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且又要给学生预留一定余地,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来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比如:调查学校学生的活动情况。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能自如的进行交流和探讨。一开始学生可以思考:应该采用和收集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接下来思考可以调查那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而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的办法各式各样,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其观点,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操作和讨论,认识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致,从而组织学生更进一步的讨论:通过以上的解释,大家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大家有没有什么可行方式来反驳这些结论?这个开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习来提高学生发问的次数,让学生主动的思维并提出新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及重组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综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及个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莱士曾提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力、创造性人格的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对不同程度和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及个性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思维策略、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足够清楚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组织实践,提高小学生动手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涵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效率。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当中,生活中处处关联着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该找准数学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通过组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并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的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渗透和激发。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点滴的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渗透。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数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必然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遍开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龙元.浅谈生活中的数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
[2]伍广.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南宁教育学院,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