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拼音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符号,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会感觉枯燥无味。兴趣是孩子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动力。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学好拼音,用好拼音。
拼音教学中,导入方式精彩巧妙,能引起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激趣导入的方式有:(1)插图导入;(2)故事导入;(3)绘画导入;(4)演示导入;(5)游戏导入;(6)儿歌(或谜语)导入,还可以用唱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引出所学内容。
【关键词】 激趣导入;兴趣驱动;主动学习
在拼音教学中,导入方式设计得精彩巧妙,能在课的初始阶段有效地引起孩子的注意,扣住孩子心理的“痒点”,使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拼音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拼音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拼音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导入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由图导入
教字母的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这些插图趣味性比较浓,多为孩子熟知的事物,符合孩子的“口味”,易说易记。如在教学a字母时,先挂出插图:医生给病人看病。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有了兴趣。这时趁热打铁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回答:小朋友病了,医生在帮助他。这个时候我相机提问:“小朋友哪儿病了?”答:“牙齿(或者说嘴巴)。”接着问:“医生看牙齿,我们该怎么做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孩子答:“张大嘴巴,啊……”这个时候,a的音就出来了。老师借机点拨,图上什么地方和a相似?孩子们发现小朋友的口型和a相似。这一瞬间,孩子学习的成就感勃然而发。在看图时,孩子不仅掌握了韵母a的音形,而且体验到了仔细观察后获得的喜悦。由此,教学进入到良性的积极互动的过程当中,孩子会积极地要求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积极完成。
二、故事导入
故事这一文学形式比较生动和有趣,对低年级孩子特别地具有吸引力。教学拼音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教学“ h ”这一声母前,教师先讲《乌鸦喝水》的有趣故事,正当孩子兴味盎然时,教师板书“h”,告诉孩子,小乌鸦的动作就是“h”,带读“ hhh ”,再联系课本插图 h的音、形。也可以把两个字母连在一起编故事,如:小鸡和小鹅非常有礼貌,小鸡见人都说:“o”小鹅见人都低头:“e”。小主人就夸它们aaa,小鸡高兴得ooo,小鹅高兴直叫eee。教学过程中,孩子兴致勃勃,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学习任务。
三、绘画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抽象的拼音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绘画语言,把绘画引入拼音教学之中,可以促使孩子动脑动手,积极而愉悦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如教之前,引导孩子——
师:谁会画一条活碰乱跳的鱼儿?(孩子画出鱼儿。)
师: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它的嘴里会吐出什么?(泡泡),要求孩子在鱼嘴上画出一个小泡泡。(孩子画出泡泡。)
师:它太高兴了,跳得很高,所以尾巴上也溅起了小水花,请孩子在尾巴上添上一个水泡。(孩子添上水泡。)
师:这条小鱼真可爱。
——教师板书,师生共同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以绘画形式导入新课,既发展了孩子的形象思维,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又大幅度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演示法导入
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产生了解演示现象产生原因的强烈愿望,从而跃跃欲试。如教学声母 q 之前,让每个孩子准备好玩具——一个圆气球和一根木棒。要求孩子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左手拿气球,右手拿木棒,将气球放在木棒顶端左边,告诉孩子: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 q 。教学 P 前,要求每人准备一张薄纸,放在靠近口的正前方,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送气过程由轻转短,气流较强。这时,纸会被气流推出,让孩子反复做这个试验,孩子觉得很有趣,此时告诉孩子这就是声母“ P ”的发音过程。这种演示导入的过程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孩子牢牢记住与此相关的知识。
五、游戏表演法导入
教师让孩子做游戏或参与表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教学m前,可以让一名孩子蒙住眼睛,和其他同学做“摸瞎子”的游戏,从而引出“ m ”。而在教拼音方法时,可让两名孩子分别拿大卡片 b 和 a ,相对快跑,最后拼成 ba ,这就把拼音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形象地体现出来了。 再如“猜字游戏”,老师出示一个字母,让一个孩子模仿字母做出它的形状,其他孩子来猜。还有“送信”“找朋友”“争当小老师” 等趣味学习活动,都能使孩子“入情”“入境”,兴奋地学习,愉快地体验。将孩子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有效地结合,牢牢地锁定学习内容和目标,通过新颖别致、快乐满足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孩子好动的特点,还可以让孩子们制作卡片,老师念到哪个字母,他们就把手中相对应的卡片举起,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抽。——既有效地保持了孩子的注意力,又通过竞争的方式,以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六、儿歌(或谜语)导入
以儿歌或谜语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教学g之前,教师朗诵儿歌“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教师问:“这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节?”从而引出声母 g。又如:“b和d对面坐,讲故事唱儿歌。b的脸儿朝着右,d的脸儿朝着左”;“两扇大门mmm,小马磨粉做馍馍;一扇大门nnn,奶牛产奶真多呢。”。由此,将孩子引入学习情境。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喜欢有肢体语言的配合,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
在课的初始阶段,通过激趣导入,以新颖、活泼的媒介,抓住孩子的眼球,扣住孩子的兴奋点,调动孩子愉悦的学习体验,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参与互动,合作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总之,拼音教学中的趣味导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学好拼音,用好拼音。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使枯燥知识趣味化,書本知识实践化,让孩子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愉快高效地学习,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和境界。
拼音教学中,导入方式精彩巧妙,能引起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激趣导入的方式有:(1)插图导入;(2)故事导入;(3)绘画导入;(4)演示导入;(5)游戏导入;(6)儿歌(或谜语)导入,还可以用唱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引出所学内容。
【关键词】 激趣导入;兴趣驱动;主动学习
在拼音教学中,导入方式设计得精彩巧妙,能在课的初始阶段有效地引起孩子的注意,扣住孩子心理的“痒点”,使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拼音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拼音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拼音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导入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由图导入
教字母的图,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这些插图趣味性比较浓,多为孩子熟知的事物,符合孩子的“口味”,易说易记。如在教学a字母时,先挂出插图:医生给病人看病。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有了兴趣。这时趁热打铁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回答:小朋友病了,医生在帮助他。这个时候我相机提问:“小朋友哪儿病了?”答:“牙齿(或者说嘴巴)。”接着问:“医生看牙齿,我们该怎么做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孩子答:“张大嘴巴,啊……”这个时候,a的音就出来了。老师借机点拨,图上什么地方和a相似?孩子们发现小朋友的口型和a相似。这一瞬间,孩子学习的成就感勃然而发。在看图时,孩子不仅掌握了韵母a的音形,而且体验到了仔细观察后获得的喜悦。由此,教学进入到良性的积极互动的过程当中,孩子会积极地要求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积极完成。
二、故事导入
故事这一文学形式比较生动和有趣,对低年级孩子特别地具有吸引力。教学拼音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教学“ h ”这一声母前,教师先讲《乌鸦喝水》的有趣故事,正当孩子兴味盎然时,教师板书“h”,告诉孩子,小乌鸦的动作就是“h”,带读“ hhh ”,再联系课本插图 h的音、形。也可以把两个字母连在一起编故事,如:小鸡和小鹅非常有礼貌,小鸡见人都说:“o”小鹅见人都低头:“e”。小主人就夸它们aaa,小鸡高兴得ooo,小鹅高兴直叫eee。教学过程中,孩子兴致勃勃,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学习任务。
三、绘画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抽象的拼音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绘画语言,把绘画引入拼音教学之中,可以促使孩子动脑动手,积极而愉悦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如教之前,引导孩子——
师:谁会画一条活碰乱跳的鱼儿?(孩子画出鱼儿。)
师: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它的嘴里会吐出什么?(泡泡),要求孩子在鱼嘴上画出一个小泡泡。(孩子画出泡泡。)
师:它太高兴了,跳得很高,所以尾巴上也溅起了小水花,请孩子在尾巴上添上一个水泡。(孩子添上水泡。)
师:这条小鱼真可爱。
——教师板书,师生共同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以绘画形式导入新课,既发展了孩子的形象思维,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又大幅度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演示法导入
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产生了解演示现象产生原因的强烈愿望,从而跃跃欲试。如教学声母 q 之前,让每个孩子准备好玩具——一个圆气球和一根木棒。要求孩子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左手拿气球,右手拿木棒,将气球放在木棒顶端左边,告诉孩子: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 q 。教学 P 前,要求每人准备一张薄纸,放在靠近口的正前方,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送气过程由轻转短,气流较强。这时,纸会被气流推出,让孩子反复做这个试验,孩子觉得很有趣,此时告诉孩子这就是声母“ P ”的发音过程。这种演示导入的过程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使孩子牢牢记住与此相关的知识。
五、游戏表演法导入
教师让孩子做游戏或参与表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教学m前,可以让一名孩子蒙住眼睛,和其他同学做“摸瞎子”的游戏,从而引出“ m ”。而在教拼音方法时,可让两名孩子分别拿大卡片 b 和 a ,相对快跑,最后拼成 ba ,这就把拼音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形象地体现出来了。 再如“猜字游戏”,老师出示一个字母,让一个孩子模仿字母做出它的形状,其他孩子来猜。还有“送信”“找朋友”“争当小老师” 等趣味学习活动,都能使孩子“入情”“入境”,兴奋地学习,愉快地体验。将孩子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有效地结合,牢牢地锁定学习内容和目标,通过新颖别致、快乐满足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孩子好动的特点,还可以让孩子们制作卡片,老师念到哪个字母,他们就把手中相对应的卡片举起,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抽。——既有效地保持了孩子的注意力,又通过竞争的方式,以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六、儿歌(或谜语)导入
以儿歌或谜语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教学g之前,教师朗诵儿歌“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教师问:“这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节?”从而引出声母 g。又如:“b和d对面坐,讲故事唱儿歌。b的脸儿朝着右,d的脸儿朝着左”;“两扇大门mmm,小马磨粉做馍馍;一扇大门nnn,奶牛产奶真多呢。”。由此,将孩子引入学习情境。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喜欢有肢体语言的配合,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
在课的初始阶段,通过激趣导入,以新颖、活泼的媒介,抓住孩子的眼球,扣住孩子的兴奋点,调动孩子愉悦的学习体验,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参与互动,合作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总之,拼音教学中的趣味导入,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学好拼音,用好拼音。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使枯燥知识趣味化,書本知识实践化,让孩子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愉快高效地学习,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