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助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传统的被动、独立和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学习。但同时也要避免走极端。
关键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课题学习 避免走极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39-01
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美国有一位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她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她识读了26个字母后,便失去了这种能力。看了这则新闻后,身为教师的我感慨颇多。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告诉式教学与复制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师框定的范围内,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潜能受到压制。我在想:我们的教学有时候是不是也在犯薇拉小姐相同的错误呢?
从2006年开始,宁波市开始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提出了“互助互动”教学模式。“互助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传统的被动、独立和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助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个体得以借助教学媒介(教材、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体)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在这两年的教改实验中,自己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并且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反思和总结,对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学生们的互助互动,有了一些新的感想和体会。
一、教师自己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大家经常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真正是“教学之本”。数学教学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考卷考学生,学生被动地进行简单的评价。我们希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能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让学生明白作为21世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个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从中学开始就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我在每上一堂新课之前就会布置一项自学作业,具体的要求是:(1)通读课本内容,仔细思考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2)用铅笔直接完成书本中的“试一试”,“做一做”及“练习”部分,在做习题中完成对新知识点的初步理解。(3)随时记录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课本边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或者是让学生对老师要讲授的知识先形成一些简单的认识,这对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三、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做”的过程
过去的教材中这一点强调的很少,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值,猜转盘的概率,动手切白萝卜找几何体的截面……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比方说《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通过模型制作开始,引出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课生动起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使课堂充满了乐趣。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不是教师给出的,也不是教材“抛”出的,而是在教师的设计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比较讨论——揭示规律——多媒体辅助,使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概括得出来的。通过这堂实验课,我获得了一些启示。由于手头上的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平面图形,怎么借助这些工具来测量立体几何呢?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利用对顶角相等来解决问题。
五、应该有效开展课题学习
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来展开课题学习,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如何有效开展课题学习,我认为首先教师应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解决问题的新课题学习过程。只有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才会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深入的投入探究活动,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当然问题的选择要具有探究价值。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尤其是在校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掌握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只用一种学习方式是不可想象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作为具体的数学问题都可以用探究方式来学习,但从有效教学效益性考虑,并不是每个数学问题都有探究价值。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突显了学习时间的不足。这要求我们要精选探究内容,探究点应设在那些主干知识以及对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有所发展的地方。
最后,课堂教学的互动要避免走极端。
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还有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襯,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总之,课堂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是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课题学习 避免走极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39-01
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美国有一位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她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她识读了26个字母后,便失去了这种能力。看了这则新闻后,身为教师的我感慨颇多。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告诉式教学与复制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师框定的范围内,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潜能受到压制。我在想:我们的教学有时候是不是也在犯薇拉小姐相同的错误呢?
从2006年开始,宁波市开始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提出了“互助互动”教学模式。“互助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传统的被动、独立和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助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个体得以借助教学媒介(教材、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体)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在这两年的教改实验中,自己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并且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反思和总结,对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学生们的互助互动,有了一些新的感想和体会。
一、教师自己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大家经常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真正是“教学之本”。数学教学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考卷考学生,学生被动地进行简单的评价。我们希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能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让学生明白作为21世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一个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从中学开始就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我在每上一堂新课之前就会布置一项自学作业,具体的要求是:(1)通读课本内容,仔细思考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2)用铅笔直接完成书本中的“试一试”,“做一做”及“练习”部分,在做习题中完成对新知识点的初步理解。(3)随时记录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课本边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或者是让学生对老师要讲授的知识先形成一些简单的认识,这对于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三、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做”的过程
过去的教材中这一点强调的很少,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如: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值,猜转盘的概率,动手切白萝卜找几何体的截面……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比方说《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通过模型制作开始,引出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数学课生动起来,使学生充满了兴趣、使课堂充满了乐趣。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不是教师给出的,也不是教材“抛”出的,而是在教师的设计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比较讨论——揭示规律——多媒体辅助,使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概括得出来的。通过这堂实验课,我获得了一些启示。由于手头上的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平面图形,怎么借助这些工具来测量立体几何呢?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利用对顶角相等来解决问题。
五、应该有效开展课题学习
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来展开课题学习,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如何有效开展课题学习,我认为首先教师应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解决问题的新课题学习过程。只有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才会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深入的投入探究活动,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当然问题的选择要具有探究价值。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尤其是在校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掌握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只用一种学习方式是不可想象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作为具体的数学问题都可以用探究方式来学习,但从有效教学效益性考虑,并不是每个数学问题都有探究价值。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突显了学习时间的不足。这要求我们要精选探究内容,探究点应设在那些主干知识以及对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有所发展的地方。
最后,课堂教学的互动要避免走极端。
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还有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襯,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
总之,课堂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是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