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堂变式阅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课堂的“满堂问”,当前很多语文课堂象理科课堂一样围绕一个又一個问题展开,失去了语文的情境体验性,弱化了审美功能,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了语文活动课堂,开发了变式文本,进行了变式阅读的尝试。
  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和克伯屈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思想。语文活动课在我国新课改初期便崭露头角,但大多都侧重于课堂外的综合性活动实践,很少有人关注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进行专门的语文活动。
  笔者开设的语文活动课堂,它不是一般活动课程进行的活动课堂,而是具有语文专业性的语文活动课堂,是教师精心设计出具有体验性的言语活动情境,师生参与其中进行自主性的体验式言语活动,学生从中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高效课堂。它首先具有语文专业性,教师预设学习目标后,依据文本,紧扣语言文字设计专业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言语情境,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其次它具有情境性,学生参与到活动情境中,亲身体验出言语表达的好处,掌握篇章结构的规律,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文章材料动起来。另外它还具有创新性,课程内容不同,活动设计也不一样,学生始终处于新鲜的活动体验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这样的语文活动课堂需要师生开发出不同于原有文本的变式文本,设置出新鲜的阅读情境,然后师生对变式文本和原文本进行比较、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文本变式是相对常式文本的,师生对原文本进行技术性创造,开发出不同于原有文本的变式文本。文本变式阅读是语文活动课堂的核心环节,是专门的语文活动,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载体。它具有问题活动化的特点,确定好学习目标后,把主问题融在变式阅读活动中去,避免了“满堂问”的弊端。它还具有动态体验的特点,学生参与了变式阅读活动,也就预设问题,达成了学习目标,化静态回答问题为动态体验过程,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师生对原文本进行开发,挖掘、研究出变式文本,围绕教学目标对文本进行创新性的变式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增、删、改、换、仿、续、调等,以求得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活动课堂中对比、讨论、展讲、评价等。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变式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语言,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在课堂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体验和体悟,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实践效果来看,活动课堂,变式阅读,丰富了高中语文课堂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式阅读让学生体验到了新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语文活动课堂魅力。活动课堂,把问题融入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师生同体验,同感悟,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常式文本与变式文本对话,已有体验与未有经历对话,增强了课堂的体验性、思维力,教师教学有活力,学生学习有动力,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一、砼结构裂缝种类和成因砼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每一条裂缝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砼结构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市场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变革交响曲的主旋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就是市场化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不断扩展的过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体校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少,而且掌握的素材也有限,学校与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身体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这就导致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体校学生的特殊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明确阅读能力对于体校学生的重要性,不断地优化班级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浓厚读书氛围的平台,激发体校生对阅读的兴趣,传授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基本情感的满足、需求的动机出发,建构良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以便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这正是我们开展“学案阅读教学”的意义。学案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学习的一个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并能应用于语言实践,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是让学生会读书,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
要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  一、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內心世界  朗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激荡心灵情感的潮流。郭沫若在
摘 要:全国普通高考题非常注重对图表的考查,特别是区域图为载体的考查方式。因此,根据图示信息准确判读区域的相关信息来解答各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经纬网定位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以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定位;经纬网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044-02  DOI:10.1665
摘 要: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将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游戏化,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寓教于乐中让小学生学会知识,领悟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游戏设计,让学生参与并乐在其中,从而将课堂变得更趣味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97-02  DOI:10.16657/j.cnki.is
有幸聆听了全国优秀教师的一节《黄河化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的公开课,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魅力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更为可贵的是这个课例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把这些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策略,这才是最可宝贵的,因为这些行动策略恰恰是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最需要的。回顾这个课例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行动策略。  一、改革课堂组织转变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