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从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现状来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对事情的道理学生一般能认知明白,但很难内化为自觉行动,在学校大多数学生能做一个“好”学生,但在家里和社会上却又是一副面孔,没有产生家校教育的合力,没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德育育人体系,青少年学生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隐患。
二、课题界定
课题《小学品德教育“A、B、C、D、E”五合一》教改实验中的“A”是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B”是指班队活动;“C”是指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D”和“E”分别指教师对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跟踪指导。
三、研究意义与目标
小学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阶段,我校是科研兴校的先进单位,前几年我校承担的“小学品德教育A、B、C、D、E五合一”实验研究工作,旨在实现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为主渠道、班队活动为主阵地、各学科教学相互配合、家庭与社会跟踪的小学德育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明辨是非,开发智力,培养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验中,我们严格要求实验教师按照“联实五步训练法”上好品德课,坚持教材理论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教师要通读教材,再按教材内容划分几个单元,每单元归纳出一条要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渠道,利用不同形式集中对学生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加深了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避免了过去那种单一分散、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走过场现象。
2.增强了班队活动课的针对性。以往的班队活动课,都是由班主任讲一讲本班学生在本周的一些表现,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并提出今后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老师凭着自己的一些观察和记忆,在班上大讲特讲,随意性强,计划性、条理性、系统性差。实验中,我们每学期除考虑解决思想热点问题外,还要根据各单元的品德课要点、其他学科的渗透要点、家庭和社会的思想倾向,做好活动安排,编好活动方案,组织学生采用畅谈或表演朗诵、实践操作训练等形式开展班队第二课堂活动,各班中队除了集体活动外还有小队配合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创五星”活动,内化学生的思想行为。
3.克服了学科教学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决定因素的道德教育不可能只依赖于单独的时空,而必然要通过渗透的方式去实现。学校是进行系统品德教育的阵地,就不只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任务,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是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在语文课上,利用课文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树》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价值;《詹天佑》、《长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会培养学生为了战斗的胜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群鸟学艺》、《老牛》更能激发学生发扬中华民族谦虚好学、任劳任怨的美德。在数学课中,利用数学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主义观、对立统一观、运动联系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通过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对全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立下振兴中华的大志。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4.增进了家长和学校的相互了解。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方式、方法和校规校纪,消除了许多思想上的疑问和误会,对学校更加亲近,对老师更加尊敬。通过家长函授学校和家长会,培养了家长正确引导、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教师进一步了解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家庭状况,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需求,理解家长求生存和教育子女的艰辛,主动帮家长出主意,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子女问题,甚至解决家庭矛盾。
5.加强了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在实验中,我们主动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我们成立了社区委员会,争取社会各方面和各界人士对学校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我们聘请了司法局普法科长、公安局派出所所长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自卫、自护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再次是组织学生开发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军营、厂矿、市容和生态农业区,慰问敬老院、烈军属、困难户,游览名山大川,访问英雄劳模、“两会”代表,考察环保实地等,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生动有趣的活动联系起来,把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建设联系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实践中体验,以此来感染、熏陶、培养学生,形成爱心献社会、孝心送父母、关心给同学、信心留自己的良好氛围,活跃学生的身心,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6.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实验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德才学各方面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爱岗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把爱的种子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夯实了教育理论,拓宽了知识领域,博学多才,一专多能,提高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转变了人才观念和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创新了教学方法,摸索了娴熟实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实验教师的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基本技能在市、省乃至全国获奖的人次不计其数。
从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现状来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对事情的道理学生一般能认知明白,但很难内化为自觉行动,在学校大多数学生能做一个“好”学生,但在家里和社会上却又是一副面孔,没有产生家校教育的合力,没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德育育人体系,青少年学生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的隐患。
二、课题界定
课题《小学品德教育“A、B、C、D、E”五合一》教改实验中的“A”是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B”是指班队活动;“C”是指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D”和“E”分别指教师对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跟踪指导。
三、研究意义与目标
小学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阶段,我校是科研兴校的先进单位,前几年我校承担的“小学品德教育A、B、C、D、E五合一”实验研究工作,旨在实现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为主渠道、班队活动为主阵地、各学科教学相互配合、家庭与社会跟踪的小学德育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明辨是非,开发智力,培养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验中,我们严格要求实验教师按照“联实五步训练法”上好品德课,坚持教材理论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教师要通读教材,再按教材内容划分几个单元,每单元归纳出一条要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渠道,利用不同形式集中对学生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加深了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避免了过去那种单一分散、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走过场现象。
2.增强了班队活动课的针对性。以往的班队活动课,都是由班主任讲一讲本班学生在本周的一些表现,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并提出今后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老师凭着自己的一些观察和记忆,在班上大讲特讲,随意性强,计划性、条理性、系统性差。实验中,我们每学期除考虑解决思想热点问题外,还要根据各单元的品德课要点、其他学科的渗透要点、家庭和社会的思想倾向,做好活动安排,编好活动方案,组织学生采用畅谈或表演朗诵、实践操作训练等形式开展班队第二课堂活动,各班中队除了集体活动外还有小队配合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创五星”活动,内化学生的思想行为。
3.克服了学科教学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决定因素的道德教育不可能只依赖于单独的时空,而必然要通过渗透的方式去实现。学校是进行系统品德教育的阵地,就不只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任务,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是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在语文课上,利用课文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树》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价值;《詹天佑》、《长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会培养学生为了战斗的胜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群鸟学艺》、《老牛》更能激发学生发扬中华民族谦虚好学、任劳任怨的美德。在数学课中,利用数学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主义观、对立统一观、运动联系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通过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对全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立下振兴中华的大志。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
4.增进了家长和学校的相互了解。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方式、方法和校规校纪,消除了许多思想上的疑问和误会,对学校更加亲近,对老师更加尊敬。通过家长函授学校和家长会,培养了家长正确引导、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教师进一步了解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家庭状况,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需求,理解家长求生存和教育子女的艰辛,主动帮家长出主意,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子女问题,甚至解决家庭矛盾。
5.加强了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在实验中,我们主动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我们成立了社区委员会,争取社会各方面和各界人士对学校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其次我们聘请了司法局普法科长、公安局派出所所长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自卫、自护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再次是组织学生开发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军营、厂矿、市容和生态农业区,慰问敬老院、烈军属、困难户,游览名山大川,访问英雄劳模、“两会”代表,考察环保实地等,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生动有趣的活动联系起来,把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建设联系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实践中体验,以此来感染、熏陶、培养学生,形成爱心献社会、孝心送父母、关心给同学、信心留自己的良好氛围,活跃学生的身心,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6.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实验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锻炼。教师们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德才学各方面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爱岗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把爱的种子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夯实了教育理论,拓宽了知识领域,博学多才,一专多能,提高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转变了人才观念和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创新了教学方法,摸索了娴熟实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实验教师的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基本技能在市、省乃至全国获奖的人次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