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文章从“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直观展示,突破难点”“动静结合,加深理解”“联系实际,感受身边数学”“巩固提高,及时纠正”“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六个方面进行论述,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多媒体技术;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有活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学习情境,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活力。笔者就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往往影响其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节课时,笔者利用教室的窗门,通过推拉,让学生认识平移;通过观察风扇,认识旋转。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再讓学生说说身边平移、旋转的例子,这时候,学生的热情高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平移,旋转的变化、动态的图像变换,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直观展示,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教学中重点涉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全部回放,使其再现于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之内。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一个圆分割成若干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屏幕上就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平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三、动静结合,加深理解
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的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和静有机结合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教授“圆柱的认识”时,笔者利用计算机课件线、面的闪烁、依次闪动底面、侧面、高,来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圆柱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立体图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还通过旋转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圆柱的形状、动态,轻松愉快地学会这一知识。再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电脑出示大众图标、奥迪图标、双喜字、天平等折叠重合的动态过程,闪烁对称轴让学生认识对称的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了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四、联系实际,感受身边数学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时、分的认识”的教学离不开钟表及钟表模型,传统数学课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常常是借助钟表或模型,讲解钟面的组成及大格、小格等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某一时刻。不难发现,这样的设计显然忽略学生已有的对钟表的感性认识。如儿童观看电视节目,每当整时屏幕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时刻,这时儿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挂在墙面上的钟表相对照。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设计教学环节,再现生活情境,可取得绝佳的效果: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或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再现——电视或广播播放的时钟画面;理解——不同时刻显现出位置不同指针的界面,来帮助理解;重现——运用课件设计出放大的钟面,进一步帮助理解钟面的大格、小格等相关钟面知识。拓展——(课件演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及时、刻的两种记法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开展学习。
五、巩固提高,及时纠正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学生的课外复习有时又因为家长不恰当的“压迫”而流于形式。计算机学习软件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
六、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拼摆活动,然后选派代表让各组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通过长、宽、高的变化,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再通过计算发现这些长方体体积都相等,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长方体的面积与其长、宽、高有关。
所以,想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高效,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方法,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课件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通过计算机将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最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多媒体技术;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有活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学习情境,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活力。笔者就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往往影响其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节课时,笔者利用教室的窗门,通过推拉,让学生认识平移;通过观察风扇,认识旋转。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再讓学生说说身边平移、旋转的例子,这时候,学生的热情高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平移,旋转的变化、动态的图像变换,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直观展示,突破难点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教学中重点涉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全部回放,使其再现于学生面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之内。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一个圆分割成若干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屏幕上就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平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三、动静结合,加深理解
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的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和静有机结合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教授“圆柱的认识”时,笔者利用计算机课件线、面的闪烁、依次闪动底面、侧面、高,来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圆柱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立体图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还通过旋转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圆柱的形状、动态,轻松愉快地学会这一知识。再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电脑出示大众图标、奥迪图标、双喜字、天平等折叠重合的动态过程,闪烁对称轴让学生认识对称的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了数学与生活的链接,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四、联系实际,感受身边数学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例如:“时、分的认识”的教学离不开钟表及钟表模型,传统数学课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常常是借助钟表或模型,讲解钟面的组成及大格、小格等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某一时刻。不难发现,这样的设计显然忽略学生已有的对钟表的感性认识。如儿童观看电视节目,每当整时屏幕上就会出现相应的时刻,这时儿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挂在墙面上的钟表相对照。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设计教学环节,再现生活情境,可取得绝佳的效果: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或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再现——电视或广播播放的时钟画面;理解——不同时刻显现出位置不同指针的界面,来帮助理解;重现——运用课件设计出放大的钟面,进一步帮助理解钟面的大格、小格等相关钟面知识。拓展——(课件演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及时、刻的两种记法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开展学习。
五、巩固提高,及时纠正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学生的课外复习有时又因为家长不恰当的“压迫”而流于形式。计算机学习软件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
六、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拼摆活动,然后选派代表让各组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通过长、宽、高的变化,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再通过计算发现这些长方体体积都相等,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长方体的面积与其长、宽、高有关。
所以,想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高效,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方法,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课件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通过计算机将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最终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