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激趣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交待動机,或渲染气氛,或设下悬念,或引人思考等等都是导入文章的手段,能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朗读兴趣。
  二、读中激趣
  1、通过反复朗读激趣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先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首先要读得流畅才能读出意境,然后再从心灵上去感受,不能浅尝辄止。当然反复诵读并不能让学生一遍接着一遍去读,这样学生很快会觉得枯燥乏味。老师可以使用各种方式来诵读,如老师范读、个别读、齐读、比赛读、分角色读、脱稿诵读等等。
  2、利用文章的音韵美激趣
  朗诵也是具有音韵美的。我们知道字音的发声有“阴 阳 尚 去”,在朗诵一篇美文的同时,也是在演绎着文章的音韵美。尤其是在古诗文中最能体现。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古诗文难以理解透彻,读着读着,学生就会对那些传世之作失去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本身字音的平仄以及句末的韵脚,利用古诗文的音韵美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诵读古诗文的速度不宜快,读得抑扬顿挫,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不是规定在哪些字后面很生硬地停顿,而是要做到“音断意不断”,用气要做到“欲断还连”。 文章的有些部分,我们还需要用到延长音和颤音,从而达到吟诵的境界,让人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
  三、文本激趣
  1、利用课文内容、背景激趣
  通过课前的预习、查资料,让学生对所学文章的作者与写作背景有所了解,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文章就是自己所作,在此基础上通过诵读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情怀。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就会更有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悟课文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个做法很有效,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将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感情,以及写作背景拿捏准确,理解文章还值得一提吗?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诵读文章,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不断熟悉课文内容,不断地使朗诵技巧熟练,不断地比较、揣摩,不断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更深刻地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育辅助手段激趣
  1、音像资料、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教材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形象地呈现,能够让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更为具体地感受课文内容,从而对朗读课文产生兴趣。但这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出示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资料
  通过与课文相关资料、故事的补充,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文本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比如《卧薪尝胆》这一课,经过对吴王、越王的介绍。补充小故事,吴王得胜后的骄傲,越王夫妇是如何受尽屈辱,越王如何转弱为强……同学们喜欢上这些小故事的同时也对课文的朗读更有兴趣。
  在朗读兴趣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比较快速地了解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每个学习阶段的情况,让老师能够整体地了解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朗读兴趣的培养,能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熏陶感染,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朗读教学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诵读,热爱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文明。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让学生不感到吃力,这是数学教育历来要面对的问题。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了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特别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巧妙设计“问题串”,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数学本质,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笔者从课堂上不同的几个教学片段入手,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  【关键词】问题串;最近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的提问能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拙做。  一、新颖设疑,激发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力求新颖,讲求新意,激发情趣。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
《新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应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应是双向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应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故我们的现代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作为一位教学
在新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原来印象中苹果不再只是球体,红、黄等颜色的固定模式,教学方式也在改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習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目前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互补、互助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它是传统教学,特别是我国大班制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和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合作学习 互动性 互动策略     在农村,我国数学教学长期以来存在“费时低效”的状况,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用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
在教学时,我们应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以“问题情境”为前提的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所以创设问题情境
物质在与水混合时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我们把它叫做溶液;二是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存在,我们称之为悬浊液;三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我们把它叫做乳浊液。有的物质在与水混合的时候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些在考试时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散形式   对于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记住溶液的概念,要把握好溶液的特点,即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显示不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能力 培养     一、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写作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  1、丰富词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
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宗旨和意义所在,教育应该关注的是“人”本身,人是鲜活的,是综合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全面的关注学生,不仅是学习方面的,更应该是身心发展方面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还应该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因此,改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形式,从巧举应用、巧设疑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语言生动幽默、一题多解、一题巧解、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等方面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培养    数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