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89-02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至今,我接受过很多教育理念培训,决心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师生生命永动的课堂,所上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喜欢。可一到课堂实践就明显感觉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怎样才能将课程理念有效物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呢?我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理解课程理念——确立有效目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策略——落实反思评价”为操作要素,在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地指导下,研究性地备课、上课,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基本要义与实践技术,明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并以《诚实与信任》为例进行阐述。
一、内化学习,理解课程理念
我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及《“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为学习载体,进行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实际需求的解读,吸收培训得来的先进教科研成果,运用所掌握的新课程理念、教育技术、教学策略自行设计课堂教学,感受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逐渐把对理念的研读和理解融入自己的备课中。
《诚实与信任》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深夜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上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圆满解决问题的哲理故事,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文章内容发人深思,是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真情体验的好材料,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我的教学主旨确定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这一理念的支撑有四点:一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的学习需要先让学生独立与文本对话交流,直接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以增强对文本内容的内化,发展语感;三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表达,本课的教学主要聚焦在“交流与表达”活动中,一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二要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实现语言与情感的沟通。学生要充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互相借鉴表达形式和思维形式,在获得他人信息、产生新的理解后,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体验,再经过个人经验的加工,实现自我建构,从而把课例以及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更上层次;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在课堂互动中不断闪烁。
二、理念引领,确立有效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确立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落实课程理念的基础。我在悉心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力求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还兼顾了三个因素,即: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阅读是知、情、意、行的协调活动,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立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认识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诚实与宽容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境界,领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3.研读课文,借助课文内容及课外搜集的名人名言等,真切感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这样,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促读,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自主感悟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感,在语文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形成和发展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目标导向,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课程是“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的巧妙结合”,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我充分利用、努力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各种课内外资源。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以指定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或生活、网络素材等多种教学资源的有利因素,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宏观的视野、辨证的思维、全局的观念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广泛参考教材内外的优秀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教学思路并进行教学实践。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让学生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勇于认错”的故事,激起学生对“诚实”这一美好品质的认同。
在“读中学”环节,学生自读自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和质疑,既开发了课程资源,又关注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议中学”环节,我补充事例《应聘风波》:“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某名牌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决定留在德国发展。可他找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甚至是不知名的小公司,均被谢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留学生不缺能力,不缺文凭,他缺的是什么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到答案吗?”答案不言而喻。
在“做中学”环节,我组织学生“围绕诚实和信任专题,分组进行名人名言名篇、名人佚事”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领悟“诚实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在“拓中学”环节,我出示《诚信赞歌》引导学生诵读体味——“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以此激情导行,期望“诚实与信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四、资源优化,探索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思维对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特定的教学行为程序,它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的落实理念,达成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四学法”来组织教学——即在“读中学、议中学、做中学、拓中学”。
“在读中学”:是学生独立阅读、自主获取的重要环节,我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去体验去感悟去欣赏“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指导学生边读边做批注,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懂生字词等,我则有目的地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一环节,力求让每个学生入情入境地经历文章阅读的过程,获得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议中学”:是“读中学”的深化环节。我首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阅读收获。要求每个成员都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进一步梳理困惑准备班级研讨。我一边巡视指导,一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学会接受每个伙伴的不同看法,为了使每位成员都能代表小组水平汇报收获,我除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缜密思考、反复操练外,还调控着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厌其烦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训练。因为我采用的是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捆绑式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互助程度和学习效果,规定“小组获好评得红花标志,个人受表扬得绿叶标志。 4人一个小组,获3片绿叶就可换得1朵红花,小组成员全部得到绿叶便可换到2朵红花,红花多者胜出”,这样既避免了小组成员对学困生的抱怨,也调动了他们合作互助的积极性,使优秀学生的才能得以尽情发挥,困难学生也学有所得,让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发现自我、悦纳别人。集体研讨时,对于理解不够到位的问题,我不是急于呈现结论,而是采用多种方法为解惑铺路搭桥。对于重难点、关键点、学生争论不休点,如“作者不小心撞碎了反光镜,无人知晓,且小红车的主人不打指示灯也有责任,他却主动承担责任,太傻了吧?”,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象进行辩论,针贬时弊,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课文题目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还可换个题目吗?”则组织学生交流研讨,碰撞观点。对于 “小红车主人的两句话为什么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则进行精讲点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真切感受那种在内心扎根的诚实。同时也让规范的书面语言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达到自然同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在做中学——是让学生尽情释放已有经验并引发新知识学习的环节。我一是以“对话”为赏析处,引导学生尝试着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真情体验人物美好的情操,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以情促读,读出“我”的诚实、歉意和负责之情,读出车主的谢意、感动和信任之情;以读促悟,真正悟出“诚实和信任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对话”这一形式写一个反映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片断。三是围绕“诚实和信任”专题,推荐课外读物,运用课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启发学生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更要有意识地去尝试读整本的书,以体验读书的乐趣。
在拓中学——是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环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教育的天地就有多大”。根据“诚实和信任”专题讨论的结果,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收获用手抄报、连环画报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可以制作诚信书签送给好友,互相勉励,还可以合作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让大家共受启发,提高认识。
五、关注状态,落实反思评价
在反思评价阶段,我注重用研究的眼光来关注课堂,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思维、教学机智” 等。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也从学生参与课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对同课题录像课资料的观看、剖析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出分析和判断,为上好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服务。
本堂课“四学”的每个环节,都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目标的设定,资源的整合,策略的选择、评价的运用都服务于学生能够形成“自立、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完成自我建构,使得本堂课既有浓浓的“语文味”,又有暖暖的“人情味”,还有香香的“书卷味”。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至今,我接受过很多教育理念培训,决心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师生生命永动的课堂,所上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喜欢。可一到课堂实践就明显感觉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怎样才能将课程理念有效物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呢?我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理解课程理念——确立有效目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策略——落实反思评价”为操作要素,在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地指导下,研究性地备课、上课,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基本要义与实践技术,明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并以《诚实与信任》为例进行阐述。
一、内化学习,理解课程理念
我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及《“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为学习载体,进行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实际需求的解读,吸收培训得来的先进教科研成果,运用所掌握的新课程理念、教育技术、教学策略自行设计课堂教学,感受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逐渐把对理念的研读和理解融入自己的备课中。
《诚实与信任》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深夜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上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圆满解决问题的哲理故事,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文章内容发人深思,是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真情体验的好材料,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我的教学主旨确定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这一理念的支撑有四点:一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的学习需要先让学生独立与文本对话交流,直接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以增强对文本内容的内化,发展语感;三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表达,本课的教学主要聚焦在“交流与表达”活动中,一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二要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实现语言与情感的沟通。学生要充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互相借鉴表达形式和思维形式,在获得他人信息、产生新的理解后,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体验,再经过个人经验的加工,实现自我建构,从而把课例以及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更上层次;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在课堂互动中不断闪烁。
二、理念引领,确立有效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确立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落实课程理念的基础。我在悉心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力求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还兼顾了三个因素,即: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阅读是知、情、意、行的协调活动,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立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认识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内容,体味诚实与宽容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境界,领悟文章“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写作特色。
3.研读课文,借助课文内容及课外搜集的名人名言等,真切感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这样,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促读,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自主感悟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感,在语文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逐步形成和发展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目标导向,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课程是“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的巧妙结合”,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我充分利用、努力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各种课内外资源。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以指定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或生活、网络素材等多种教学资源的有利因素,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宏观的视野、辨证的思维、全局的观念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广泛参考教材内外的优秀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教学思路并进行教学实践。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让学生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勇于认错”的故事,激起学生对“诚实”这一美好品质的认同。
在“读中学”环节,学生自读自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和质疑,既开发了课程资源,又关注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议中学”环节,我补充事例《应聘风波》:“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某名牌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决定留在德国发展。可他找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甚至是不知名的小公司,均被谢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留学生不缺能力,不缺文凭,他缺的是什么呢?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到答案吗?”答案不言而喻。
在“做中学”环节,我组织学生“围绕诚实和信任专题,分组进行名人名言名篇、名人佚事”等方面的交流,进一步领悟“诚实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在“拓中学”环节,我出示《诚信赞歌》引导学生诵读体味——“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以此激情导行,期望“诚实与信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四、资源优化,探索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思维对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特定的教学行为程序,它决定着我们能否有效的落实理念,达成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四学法”来组织教学——即在“读中学、议中学、做中学、拓中学”。
“在读中学”:是学生独立阅读、自主获取的重要环节,我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去体验去感悟去欣赏“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指导学生边读边做批注,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懂生字词等,我则有目的地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一环节,力求让每个学生入情入境地经历文章阅读的过程,获得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议中学”:是“读中学”的深化环节。我首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阅读收获。要求每个成员都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进一步梳理困惑准备班级研讨。我一边巡视指导,一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学会接受每个伙伴的不同看法,为了使每位成员都能代表小组水平汇报收获,我除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缜密思考、反复操练外,还调控着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厌其烦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训练。因为我采用的是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捆绑式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互助程度和学习效果,规定“小组获好评得红花标志,个人受表扬得绿叶标志。 4人一个小组,获3片绿叶就可换得1朵红花,小组成员全部得到绿叶便可换到2朵红花,红花多者胜出”,这样既避免了小组成员对学困生的抱怨,也调动了他们合作互助的积极性,使优秀学生的才能得以尽情发挥,困难学生也学有所得,让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发现自我、悦纳别人。集体研讨时,对于理解不够到位的问题,我不是急于呈现结论,而是采用多种方法为解惑铺路搭桥。对于重难点、关键点、学生争论不休点,如“作者不小心撞碎了反光镜,无人知晓,且小红车的主人不打指示灯也有责任,他却主动承担责任,太傻了吧?”,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象进行辩论,针贬时弊,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课文题目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还可换个题目吗?”则组织学生交流研讨,碰撞观点。对于 “小红车主人的两句话为什么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则进行精讲点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真切感受那种在内心扎根的诚实。同时也让规范的书面语言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达到自然同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在做中学——是让学生尽情释放已有经验并引发新知识学习的环节。我一是以“对话”为赏析处,引导学生尝试着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真情体验人物美好的情操,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以情促读,读出“我”的诚实、歉意和负责之情,读出车主的谢意、感动和信任之情;以读促悟,真正悟出“诚实和信任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对话”这一形式写一个反映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片断。三是围绕“诚实和信任”专题,推荐课外读物,运用课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启发学生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更要有意识地去尝试读整本的书,以体验读书的乐趣。
在拓中学——是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环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教育的天地就有多大”。根据“诚实和信任”专题讨论的结果,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收获用手抄报、连环画报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可以制作诚信书签送给好友,互相勉励,还可以合作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让大家共受启发,提高认识。
五、关注状态,落实反思评价
在反思评价阶段,我注重用研究的眼光来关注课堂,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思维、教学机智” 等。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也从学生参与课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对同课题录像课资料的观看、剖析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作出分析和判断,为上好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服务。
本堂课“四学”的每个环节,都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目标的设定,资源的整合,策略的选择、评价的运用都服务于学生能够形成“自立、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完成自我建构,使得本堂课既有浓浓的“语文味”,又有暖暖的“人情味”,还有香香的“书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