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表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成为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音乐在电影中就像是电影的表情,在突出影片的主题、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电影音乐 功能 作用 分类
  
  电影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成为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彩色化、宽银幕化以及立体声音响和数码制作的出现,杜比录音系统、数字多轨录音技术的运用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最初是为了配合剧情的电影音乐,如今一步一步迈上了主角级的地位。电影音乐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不断涌现,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音乐在电影中就好比是电影的表情。在突出影片的主题、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银幕形象更丰富、生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电影与音乐的关系
  
  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导演统领下的一个群体的艺术。导演、编剧、录音、摄影、音乐、美术六大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个电影就不存在。而音乐与电影更是骨肉相连。首先,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著名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教授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电影音乐的分类
  
  电影音乐按照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影片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重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概括来说,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包括主题歌。插曲,主题曲和情境音乐。
  
  电影音乐的功能和作用
  
  电影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特定性。电影音乐可以根据电影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必须通过电影艺术整体各构成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实现,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共融,去服务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总的来说,电影音乐就像电影的表情,能够突出影片的主题,刻画人物的形象,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影片的气氛,帮助观众明确电影的内容和思想意义,使电影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
  电影中的主题歌或插曲一般是由词曲作家为影片专门创作的,能够直接表达电影作品中心思想或人物性格的音乐。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不但电影增添了精彩的对白、真实的音效,还有了迷人的音乐、动听的歌曲。到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电影会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电影的故事情节或许会被人们淡忘,但是从中涌现出来的许多音乐佳品会被后人永远的传唱下去,成为一部独立的作品。在我国的电影音乐中,运用“主题歌”来概括一部影片主题思想的做法,有着优良的传统。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电影歌曲,如《毕业歌》、《新女性》、《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等等。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于1935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70多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奋勇前进。《风云儿女》上映后,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它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和信心,具有高昂的时代激情和雄伟的民族气魄。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电影第一歌。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60年来,这首歌曲作为新中国的象征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华人心中最引以为豪的旋律。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了许多成功的电影歌曲。这些主题歌或插曲与影片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突出影片主题思想刻画人物的作用。1961年,长影厂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上映了。英雄王成就此成为经典,而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中国几乎所有人都在传唱的歌曲。著名诗人公木,作曲家刘炽用歌曲为我们描述了战争年代一个英雄的大无畏形象,成为电影为英雄礼赞的点睛之笔。此外,还有乔羽/刘炽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歌曲《我的祖国》,至今为止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数十年来久唱不衰。已经成为那个年代无法替代的标识。优秀电影音乐家雷振邦为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谱写的乐曲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将爱情的主题注入像天山泉水一样清澈婉转的歌曲当中。让它在极富异域风情的雪山草原、蓝天白云之间静静地回旋、流淌。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朗朗上口,充满着童趣,蕴涵着希望,描绘了新中国的儿童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欢乐景象。这首真实的记录和反映了五十年代少年儿童生活状态的歌曲被传唱至今,成为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的凭证。电影公映后,这首优美轻快的儿童歌 曲就传遍了全国。后来又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并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这首歌曲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新中国最著名的儿童歌曲。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电影丰富了银幕,大量的优秀电影歌曲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电影《红高粱》的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由姜文粗哑雄浑的嗓子里“吼”出来,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西北大地的粗犷汉子,用最朴实最诚恳的语言讲出对心爱女子的最大要求,这是男性情爱中最勇往直前的精神,毫不掩饰地袒露心底里最直接的要求,不虚伪、不做作、不矫情。红红的高粱酒,就是西北汉子与西北女子浓烈情怀的象征。《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说是我国武侠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的成功运用的代表之一。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男儿当自强》的歌曲或以此改变的旋律反复出现,将威武中华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这首歌也成为《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标志性符号。
  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电影作品中,通过音乐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来增加影片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导演的常用手法。同时,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对剧情还起到推动作用,影片音乐在与画面结合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电影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而且参与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直接影响剧情的发展。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影片里,如果去掉音乐,故事情节将连接不起来而发生中断。匈牙利已故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在他的《电影美学》书中指出:“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的一个剧作元素”。例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导演赵心水,作曲雷振邦)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影片中就像个无形的“角色”,是影片故事情节的组成因素,它的三次出现都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
  第一次歌声:战士阿米尔回忆童年时和伙伴古兰丹姆的一段悲伤往事——古兰丹姆被狠心的叔叔卖走,阿米尔和古兰丹姆被迫分离。歌声唱出了这对苦难的小伙伴的纯洁友谊,表达了他俩被迫分离的痛苦心情。
  第二次歌声:杨排长发现新娘子“古兰丹姆”向冰峰上走,为了辨明真伪,有意叫阿米尔唱起这首歌。歌声起处这个“古兰丹姆”却无动于衷。继续朝冰峰上走,为什么“顺风不顺耳”呢?这更加深了杨排长对这个“古兰丹姆”的怀疑。
  第三次歌声:当又一个古兰丹姆来到部队时,杨排长先是叫人送去一盆花借以试探,接着叫阿米尔唱起这首歌。歌声传来,古兰丹姆凝神细听,沉浸在激动的回忆里,片刻,她情不自禁地随声和唱起来,这一次的歌声成了两个经历坎坷的年轻人相认的“证明”,同时解开了真假古兰丹姆之谜。
  再如日本影片《人证》的例子:著名服装设计师八杉恭子为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亲手杀死了从美国来的亲生儿子——黑人乔尼,为此遭到警察的追捕。影片最后,从八杉恭子在领奖台上发表讲话(无声),到台口出现追捕八杉恭子的警察,到八杉恭子驾车离开会场后警察尾随跟踪,再到八杉恭子跳崖自尽,草帽在空中飘落,这一系列镜头画面也没打对白。伴随它们的是影片的主题歌《草帽歌》。音乐把过去时和现在时联结在一起,揭示了八杉恭子内心的惭愧和痛苦。《草帽歌》在这里起到了绝妙的连贯镜头,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音乐作为声音主导动机的关键环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烘托氛围、创造节奏的有效手段。音乐能为整部影片或其局部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包括渲染环境气氛、渲染时代气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点等方面。例如上海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的故事片《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作曲吕其明)。它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现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林海音从这些往事的回忆中所引起的那种“离我而去”的惆怅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为此,影片导演吴贻弓规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作曲家吕其明根据这个总的基调,选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学堂歌曲《送别》为这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并采用了非常规的配器,只用了弦乐队和抱笙等几件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以非常简洁凝练,平缓疏淡的音乐语言。恰如其分,含而不露地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惆怅惜别之情。例如美国故事片《人鬼情未了》,讲述一对真诚相爱的年轻人的生死之恋。这部影片中有一首美妙、悠扬、动听的男声独唱,就是那首广为流传、深受中国青年喜爱的《奔放的旋律》(或译《我的爱人》)。这首具有美国黑人音乐特色的歌曲,是一首纯朴的爱情之歌,美妙悠扬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在画外多次响起,是两位年轻人生死相爱的象征,是人鬼之情的真切写照。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歌《菊花台》,由周杰伦原创并演唱,曾经入围角逐当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作品提名。整首歌曲的基调充满了朦胧的意境和哀伤愁怨的情绪,渲染了影片的悲剧色彩,揭示了影片的无奈结局,为整部影片锦上添花。
  不仅电影歌曲可以起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乐曲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并且比用歌曲的时候多。这种用以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乐曲,被称作主题音乐。它是影片音乐的核心,全片音乐发展的基础。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用主题音乐对剧情或主要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影片中用以深化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的主题音乐,是经过作曲者深思熟虑、精心创作出来的。主题音乐不仅有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通过它的重复、变化可贯串于整个影片之中,以配合影片中有关的内容及人物情感的变化。在电影《卧虎藏龙》和《英雄》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发挥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使电影配乐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的新民族风情。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让人感觉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卧虎藏龙》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该片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英雄》中的电影音乐也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是视听艺术的大胆实验。《英雄》从头至尾有一支主旋律萦绕在人心头,时而凄切、悲凉,时而雄浑、激越,时而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讲述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传奇。
  好电影不能没有好音乐。第六十六界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以其特殊的题材和高超的导演水平,赢得了全球广泛的赞誉。影片音乐作曲约翰威廉姆斯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多次合作。他深切体会到这位流着犹太人血液的导演在创作此片时的心情。为此,威廉姆斯在作曲过程中充分吸取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犹太人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表现得丝丝入扣。影片中背景音乐几乎贯穿始终,音乐注重的不再仅仅是画面,而更多注重的是人物(民族)的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影片的主题配乐结构十分完整,采用复杂三部曲式,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主题乐段,这段贯穿全片的哀怨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仿佛反复倾诉着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里历程。展示着一段灰暗、沉重、无情的历史。该片长达197分钟,大量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煽情音乐的完美结合,使整部电影成为了一道视听的精品大餐。
  
  结语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及微妙丰富的感情变化,是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电影音乐对深化影片主题,刻画影片人物,推动影片发展,渲染影片气氛,丰富影片表现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导演们和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在电影中必将发挥更加广泛和多方位的艺术功能。
其他文献
摘要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视觉和听觉元素在电影中的和谐统一,使得电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然而在关注画面的色彩、画面间的剪辑、节奏的同时,人们却很少在意蕴藏其中的声音所带来的感受。在电影中,声音及其形式是难以捉摸的。这一难以捉摸说明了声音技术具有威力的部分原因:声音虽然仍未被人注意,却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电影 声音 特性    电影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视听语言
[摘要]相声、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是对于现在求新求变的观众们来说,旧的播出形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如何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面创新,从而更好的保存发扬优秀的曲艺遗产,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相声 小品 动漫    听相声、看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些经典的小品相声,大家更是早已熟知。有时,电视中,小品相声演员的声音一出。只要说上几句,观众就马上能够“对号入座”说
[摘要]根据在西方热销的中国灰姑娘的故事《马燕日记》改编的电影《上学路上》,在强化故事的基础上为西方书写了中国西部落后的生存和教育景况,满足了西方后殖民语境下奇现化的中国想象和定势思维下的西海固影像传播,影片还通过王燕和三花两个女孩的故事隐括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深层问题。  [关键词] 西海固映像 奇观想象 乡村教育 《上学路上》    一、由《马燕日记》到《上学路上》。    一个在中国西部落后地
【摘要】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生活在香港天水围的底层市民为描写对象,在以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朴实手法展示他们边缘生存状态的同时,传达出了一种温暖而又富有诗意的情感力量;在平淡如水地讲述底层小人物艰难窘迫的处境中,倾注了导演许鞍华浓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诗意现实主义 人文关怀 许鞍华 《天水围的日与夜》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
摘要 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和论证了死亡本能的存在,但爱欲究竟是与死亡本能相抗衡的主要力量,还是为死亡本能开辟道路,众说纷纭。电影《苦月亮》中的爱欲纠缠,别为研究爱欲与死亡本能的相互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 《苦月亮》 爱欲 死亡本能    爱欲一向是被视为作为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抗衡的主要力量,然而罗曼·波兰斯基的影片《苦月亮》中所展现的爱欲却导致并加速了人的毁灭。小说家奥斯卡在遇见咪
从2004年5月到现在。湖南卫视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超级女声”,这三届节目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舆论热潮。2004年,大众参与“超级女声”的程度,敌不过2005年。而2006年,大众对超级女声的关注程度。已明显有所下滑。2005年的“超级女生”可以创造出中国有30%,约2.1亿的电视机观众同时收看这个节目。它创造了新的收视纪录,同时也给很多人以思考。这三期节目参与程度的差别,从某些层面上说。与湖南卫视
摘要 艺术与商业的高度融合是每一个电影人的理想境界。这是由于电影的艺术和商业的双重特性所决定的。冯小刚在其一系列的平民题材的贺岁片取得商业票房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在坚守平民视角、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喜交加、幽默荒诞的前提下,追求人性思考和艺术审美以及商业元素的变化。这种商业和艺术的双向追求和简单化的结合,导致了商业与艺术的双重剥离。  关键词 《天下无贼》 艺术 商业 双重剥离    冯小刚就是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代表性的歌唱家,其中以女高音和男高音两个声部最为突出,因为在我国民间原本不存在声部的概念,实际上也只有女高音和男高音,因此,可以说民族声乐的发展史也就是女高音和男高音的发展史。同时,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基本上是以女高音和男高音为话语核心建构起来的。对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高音和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和声型特点作一些简略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 迪斯尼研究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内学术研究的新兴课题,在中国的振兴民族动画艺术的今天,作为借鉴与学习,笔者在阅读大量资料和参加多次国际有关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迪斯尼研究的状况加以概括综合成文介绍给国内同侪,师友和学子们。  关键词 迪斯尼 迪斯尼公司 迪斯尼动画电影 沃尔特·迪斯尼 电影批评 中国动画艺术    五、女权主义对于迪斯尼的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Feminis
[摘要] 电影浪潮于80年代影响到宝岛台湾,激活了以侯孝贤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他们既执著地回忆历史、童年,追溯往事,亲近传统,执着地坚守着写实美学精神;又力图在现代社会的重重诱惑与琐碎经历中寻找出路,展现一代人生存的艰辛、荒谬与无奈,处处流露着存在主义的哀伤。《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一种展现,表象上关于爱情,而内核却异常沉重而严肃。  [关键词] 《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 电影 语言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