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浪潮于80年代影响到宝岛台湾,激活了以侯孝贤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他们既执著地回忆历史、童年,追溯往事,亲近传统,执着地坚守着写实美学精神;又力图在现代社会的重重诱惑与琐碎经历中寻找出路,展现一代人生存的艰辛、荒谬与无奈,处处流露着存在主义的哀伤。《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一种展现,表象上关于爱情,而内核却异常沉重而严肃。
  [关键词] 《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 电影 语言
  
  上世纪20、30年代受胡塞尔“现象学”及之后海德格尔“语言与存在”理论的影响,电影世界发生转向,作品更加关注现实,关注人们生存的真实状况。继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运动和巴赞“真实美学”的提出,法国新浪潮把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电影又对“真实”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超越,呼吁以表象的真实来呈现内心的真实。电影浪潮于80年代影响到宝岛台湾,激活了以侯孝贤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他们既执著地回忆历史、童年,追溯往事,亲近传统,执着地坚守着写实美学精神;又力图在现代社会的重重诱惑与琐碎经历中寻找出路,展现一代人生存的艰辛、荒谬与无奈,处处流露着存在主义的哀伤。
  《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一种展现,表象上关于爱情,而内核却异常沉重而严肃。影片中运用了大量“侯孝贤式”的中长远镜头、空镜头、道具符号,寄予对传统的怀念和对于文化的忧虑和批判。侯导曾说,“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又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就是在心里萦绕不去”,包括台湾的历史变迁,人生的沉浮流转,文化的今非昔比,都被融于神奇的光影之中。
  一 、 写实缄默的镜象语言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拥有了语言,才能实现对存在的理解和表述。对于电影导演来说,电影语言,包括镜头的剪辑、声音的设置、符号色彩的搭配等,都至关重要。导演在《最好的时光》中通过对静止长镜头、景深镜头、抒情蒙太奇(即空镜头)、大中全境的灵活驾驭,对节奏的恰当把握,和诗意氛围的营造,凸现了其“东方式表意”的写实美学风格。影片分为三个独立的梦境,时间跨度大,看似独立,实则存在隐喻式的关联。
  1、“恋爱梦”(1966)
  “恋爱梦”一开篇就呈现了许多表意符号,镜头从台球摇到看球的人,又摇回球,再摇回人。之后长镜头中不同的撞球馆里相似的球桌、客人,大中全镜里往返的渡轮、路牌、渺茫的大海和激荡的浪花,这些情节似生活描摹,节奏舒缓深沉。撞不进的球如碰不对的人,辗转漫长的路就像可遇不可求的缘分。狭小拥挤的内景如一个人的生活,狭窄而庸碌,而于虚渺的远景之中人则像粟粒之于沧海,透着出世的悲凉。影片背后清淡的色调,属于我们记忆中青春的色彩。
  侯孝贤的长镜头多固定机位,即静止长镜头,一个镜头能够持续几分钟,这种缺少技巧的技巧,放松了摄像机对观众的支配,消解了情节的戏剧性和必然性,保全了空间的完整性,客观冷静地记录下琐碎生活的一点一滴,如一个充满智慧的旁观者,时而慧言妙语,时而沉默寡言,用散文般的笔触呈现情感意象的无限延伸。
  2、“自由梦” (1911 默片)
  海氏认为“语言就是语言”,“能被理解的语言就是语言”,这样想来,人或许说了很多,但可能什么也没有“言” ,也可能什么都没有说,却“言”了许多。在“自由梦”沉默的世界里,语言的精彩运用带来了丰富的理解。人物的发型服饰,精巧的阁楼家具,是古老时代最直观的再现,大量的盆景、油灯,特写的君子兰,流畅的字幕,把意境之美推向极致。如此环境中艺妓的命运如袅袅的南管曲调,咿咿呀呀,低婉悠长。默片的形式,给人的是一个时代真实的背影…复古的色调,让人联想到陈逸飞的油画,庄重而神秘,也许那个时代果真如此。
  导演采用固定机位,抛弃了西方影界擅长的段落运动长镜头,场面调度身后隐藏的是一个深厚又真诚的内核,一种严谨含蓄的真实美学,一种个体话语与宏大叙事之间微妙而暧昧的相关性。
  3 、“青春梦” (2005)
  在剧本里,这部分“青春梦”的字数最多,远远超过前两段落字数之和。侧面表现出当代生活的烦乱、拥堵和作者的“无所措手足”。低调实景拍摄的画面具有现实的原态感,而景深、空镜头的运用又使画面多义而暧昧。故事忧郁而残酷,当代都市生活远没有前两段的美感和悠闲,这是导演电影题材上的突破,虽然这个尝试并不算成功,形同符号的推陈堆砌,流于浮浅,但不可否认这种挖掘和探索是有价值的。
  飞驰的摩托车、龙蛇纵横的高架桥和快速环道,暗喻着工业文明下血液喷张的速度和感情的速食食利性;键盘的敲打声、手机铃声,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灰黑的低色调,狭窄的室内、阳台、长廊让人压抑和绝望,映衬着女主人公颈上鲜红的刺青“
其他文献
[摘要]  日本电影《四月物语》是岩井俊二继青春爱情片《情书》之后的又一代表作,影片依然延续岩井俊二所擅长的暗恋题材、音乐式画面,符号般寓意的风格。  [关键词] 镜恋 恋物 唯美    以电影《情书》成名的岩井俊二,擅长在MTV式的画面中表达淡淡的却唯美式的爱情。他说。人越长大就越向往单纯,所以他总是把那些表情尴尬的少年人的细微情绪当作盛大美好的事情仔细描摹。与《情书》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不
摘要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视觉和听觉元素在电影中的和谐统一,使得电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然而在关注画面的色彩、画面间的剪辑、节奏的同时,人们却很少在意蕴藏其中的声音所带来的感受。在电影中,声音及其形式是难以捉摸的。这一难以捉摸说明了声音技术具有威力的部分原因:声音虽然仍未被人注意,却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电影 声音 特性    电影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视听语言
[摘要]相声、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是对于现在求新求变的观众们来说,旧的播出形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如何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面创新,从而更好的保存发扬优秀的曲艺遗产,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相声 小品 动漫    听相声、看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些经典的小品相声,大家更是早已熟知。有时,电视中,小品相声演员的声音一出。只要说上几句,观众就马上能够“对号入座”说
[摘要]根据在西方热销的中国灰姑娘的故事《马燕日记》改编的电影《上学路上》,在强化故事的基础上为西方书写了中国西部落后的生存和教育景况,满足了西方后殖民语境下奇现化的中国想象和定势思维下的西海固影像传播,影片还通过王燕和三花两个女孩的故事隐括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深层问题。  [关键词] 西海固映像 奇观想象 乡村教育 《上学路上》    一、由《马燕日记》到《上学路上》。    一个在中国西部落后地
【摘要】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生活在香港天水围的底层市民为描写对象,在以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朴实手法展示他们边缘生存状态的同时,传达出了一种温暖而又富有诗意的情感力量;在平淡如水地讲述底层小人物艰难窘迫的处境中,倾注了导演许鞍华浓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诗意现实主义 人文关怀 许鞍华 《天水围的日与夜》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
摘要 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和论证了死亡本能的存在,但爱欲究竟是与死亡本能相抗衡的主要力量,还是为死亡本能开辟道路,众说纷纭。电影《苦月亮》中的爱欲纠缠,别为研究爱欲与死亡本能的相互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 《苦月亮》 爱欲 死亡本能    爱欲一向是被视为作为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抗衡的主要力量,然而罗曼·波兰斯基的影片《苦月亮》中所展现的爱欲却导致并加速了人的毁灭。小说家奥斯卡在遇见咪
从2004年5月到现在。湖南卫视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超级女声”,这三届节目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舆论热潮。2004年,大众参与“超级女声”的程度,敌不过2005年。而2006年,大众对超级女声的关注程度。已明显有所下滑。2005年的“超级女生”可以创造出中国有30%,约2.1亿的电视机观众同时收看这个节目。它创造了新的收视纪录,同时也给很多人以思考。这三期节目参与程度的差别,从某些层面上说。与湖南卫视
摘要 艺术与商业的高度融合是每一个电影人的理想境界。这是由于电影的艺术和商业的双重特性所决定的。冯小刚在其一系列的平民题材的贺岁片取得商业票房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在坚守平民视角、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喜交加、幽默荒诞的前提下,追求人性思考和艺术审美以及商业元素的变化。这种商业和艺术的双向追求和简单化的结合,导致了商业与艺术的双重剥离。  关键词 《天下无贼》 艺术 商业 双重剥离    冯小刚就是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代表性的歌唱家,其中以女高音和男高音两个声部最为突出,因为在我国民间原本不存在声部的概念,实际上也只有女高音和男高音,因此,可以说民族声乐的发展史也就是女高音和男高音的发展史。同时,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基本上是以女高音和男高音为话语核心建构起来的。对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女高音和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和声型特点作一些简略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 迪斯尼研究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内学术研究的新兴课题,在中国的振兴民族动画艺术的今天,作为借鉴与学习,笔者在阅读大量资料和参加多次国际有关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迪斯尼研究的状况加以概括综合成文介绍给国内同侪,师友和学子们。  关键词 迪斯尼 迪斯尼公司 迪斯尼动画电影 沃尔特·迪斯尼 电影批评 中国动画艺术    五、女权主义对于迪斯尼的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Femi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