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生教育。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感;把握
一、“隔代人”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
我班有这样的学生,父母离异后,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或是姥姥家,“隔代人”觉得孩子可怜,父母也不在身边,于是,“隔代人”的生活都以孩子为“中心”。记得我班学生赵妍同学不爱上学,她的爷爷就给我打电话说:老师,孩子病了,需请假一天。怎么办?爷爷请假了,给假吧。可是第二天,爷爷又打电话说:老师,孩子的病没好,得再请一天假。又请一天假?我拨通了赵妍同学妈妈的电话,让她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结果是孩子根本没生病,而是不爱上学,爷爷拗不过她,只好找了个理由打电话请假。“隔代人”那种“特别的爱”,会给孩子养成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认知误差。由于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也正是基于家庭缺乏关爱,使一些学生的性格变态,心灵阴暗,一些孩子脱离家庭监管,经常夜不归宿,行为失控。
我班还有名学生叫张月,父母离异后,她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父母又各自组建了家庭。张月的姥姥家里人口很多,除了姥姥、姥爷外,还有舅舅家三口人,姥姥要看舅舅家的孩子,无暇照顾她,导致张月的性格古怪,情商很低,整天与她的电子书为伴,和同学们相处得并不融洽,而张月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居然编出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说她曾经出过车祸,是她的一个好朋友救了她,她的好朋友倒在了血泊中,当她抱起她的好朋友时问她“你为什么要救我”时,她的朋友说:“只因为是你。”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看小说、看电视剧的感觉,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父母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孩子?
二、被忽视的“点点滴滴”
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我班陈曦同学“顶嘴”现象经常出现,明明自己做错了,可是只要老师或同学们一说,她肯定会有一百个理由和老师或同学争辩,不分场合和地点,同学们都对她这一行为非常反感,不仅如此,据同学们反映:她给她的妈妈打电话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并且每次打电话都是不耐烦地、没好气地、大吵大嚷地说话,这种行为不能不说她不爱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不说她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跑到哪里去了?也许,在她的心目中,或许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陈曦同学的身上还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班级大扫除时,她总是拎着抹布溜边,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在她的心中只有“我”的利益。难怪她在学校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不就是家庭教育的严不入格吗?家长针对孩子的“顶嘴”“不尊重老人”“自私”怎么能听之任之呢?怎能不进行教育呢?
三、把握不好教育的尺度
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要说教育孩子,我就是奉行那句话:棍棒出孝子,恩养无义儿。打他,也是为他好,要知道养不教,父之过!”这是李林家长的一段话,殊不知,越打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越打孩子他就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人。
我班的李林同学也是名父母离异的孩子,跟着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对她管教甚是严格,只要犯错误,肯定是一顿揍。这样严格的家庭是不是能教育出非常优秀的孩子呢?回答是否定的。李林同学整天谎话连篇,用一个谎话来掩盖一个错误,再用一个谎话来掩盖另一个谎话,她说谎话的目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怕挨揍。记得有一次,她没上晚自习出去玩了,被学校查出旷晚自习后,我找她了解情况,她说她那晚生病了,到医院去打针了,还伸出打针的手让我看,由此来证明她没说谎。我说:“那好吧,领我上你昨晚看病的医院,找到给你看病的医生,我要让他开个诊断来证明你昨晚的去处。”听我这么一说,她惊慌地一再推辞,看到她的反应,我知道这里一定有问题,经过多方的调查得知,她旷晚自习那天晚上根本没上医院。读到这里你肯定要问:那她手上的针眼哪来的?结果是她自己用针扎上去的。她总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千万别告诉我爸,我爸会打死我的。”棍棒下真的能出孝子吗?真的能出好孩子吗?家长的教育是不是有些偏差?没有注重到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撒谎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撒谎的原因就是犯错误就要挨打。
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是关系着民族希望和国家发展的大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要想消除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状,亟待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感;把握
一、“隔代人”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
我班有这样的学生,父母离异后,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或是姥姥家,“隔代人”觉得孩子可怜,父母也不在身边,于是,“隔代人”的生活都以孩子为“中心”。记得我班学生赵妍同学不爱上学,她的爷爷就给我打电话说:老师,孩子病了,需请假一天。怎么办?爷爷请假了,给假吧。可是第二天,爷爷又打电话说:老师,孩子的病没好,得再请一天假。又请一天假?我拨通了赵妍同学妈妈的电话,让她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结果是孩子根本没生病,而是不爱上学,爷爷拗不过她,只好找了个理由打电话请假。“隔代人”那种“特别的爱”,会给孩子养成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认知误差。由于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也正是基于家庭缺乏关爱,使一些学生的性格变态,心灵阴暗,一些孩子脱离家庭监管,经常夜不归宿,行为失控。
我班还有名学生叫张月,父母离异后,她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父母又各自组建了家庭。张月的姥姥家里人口很多,除了姥姥、姥爷外,还有舅舅家三口人,姥姥要看舅舅家的孩子,无暇照顾她,导致张月的性格古怪,情商很低,整天与她的电子书为伴,和同学们相处得并不融洽,而张月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居然编出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说她曾经出过车祸,是她的一个好朋友救了她,她的好朋友倒在了血泊中,当她抱起她的好朋友时问她“你为什么要救我”时,她的朋友说:“只因为是你。”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看小说、看电视剧的感觉,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父母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孩子?
二、被忽视的“点点滴滴”
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我班陈曦同学“顶嘴”现象经常出现,明明自己做错了,可是只要老师或同学们一说,她肯定会有一百个理由和老师或同学争辩,不分场合和地点,同学们都对她这一行为非常反感,不仅如此,据同学们反映:她给她的妈妈打电话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并且每次打电话都是不耐烦地、没好气地、大吵大嚷地说话,这种行为不能不说她不爱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不说她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跑到哪里去了?也许,在她的心目中,或许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陈曦同学的身上还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班级大扫除时,她总是拎着抹布溜边,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在她的心中只有“我”的利益。难怪她在学校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不就是家庭教育的严不入格吗?家长针对孩子的“顶嘴”“不尊重老人”“自私”怎么能听之任之呢?怎能不进行教育呢?
三、把握不好教育的尺度
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要说教育孩子,我就是奉行那句话:棍棒出孝子,恩养无义儿。打他,也是为他好,要知道养不教,父之过!”这是李林家长的一段话,殊不知,越打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越打孩子他就越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人。
我班的李林同学也是名父母离异的孩子,跟着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对她管教甚是严格,只要犯错误,肯定是一顿揍。这样严格的家庭是不是能教育出非常优秀的孩子呢?回答是否定的。李林同学整天谎话连篇,用一个谎话来掩盖一个错误,再用一个谎话来掩盖另一个谎话,她说谎话的目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怕挨揍。记得有一次,她没上晚自习出去玩了,被学校查出旷晚自习后,我找她了解情况,她说她那晚生病了,到医院去打针了,还伸出打针的手让我看,由此来证明她没说谎。我说:“那好吧,领我上你昨晚看病的医院,找到给你看病的医生,我要让他开个诊断来证明你昨晚的去处。”听我这么一说,她惊慌地一再推辞,看到她的反应,我知道这里一定有问题,经过多方的调查得知,她旷晚自习那天晚上根本没上医院。读到这里你肯定要问:那她手上的针眼哪来的?结果是她自己用针扎上去的。她总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千万别告诉我爸,我爸会打死我的。”棍棒下真的能出孝子吗?真的能出好孩子吗?家长的教育是不是有些偏差?没有注重到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撒谎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撒谎的原因就是犯错误就要挨打。
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教育是关系着民族希望和国家发展的大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要想消除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状,亟待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