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应该是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些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让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体到被教师肯定所带来的亲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自己设计版面办报;自己写新闻、演说;讲故事、复述课文。也可以介绍对话,轮流值日报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二、讲“真话”,允许学生自由立意
《修汀大纲》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学了巴金写的《春蚕》一文后.班上出现了一股“养蚕热”,有的同学甚至把蚕带到学校来。面对这种现象,我干脆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天上课.我特意买了几只蚕带到课堂上和学生讨论起“养蚕经”来。当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要养蚕时,有的说“培养观察能力”,有的说“好玩”,还有一个学生反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养蚕”我便明确地告诉孩子们:“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完整地养过一批蚕,现在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补上这堂课,多学点知识。”老师率真的话语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成了孩子们的一个“蚕友”,并要求学生养完蚕后每人交一篇作文,汇报自己养蚕过程中的体会,文章立意不限。作文收上来了,孩子们的思路宽松了,一改以往写“春蚕”不管你爱不爱它,熟悉不熟悉它,就是千篇一律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这种高论调的立意法。有从珍爱生命角度去立意的(蚕繁殖太多了,蚕虽小却不忍心抛弃一条生命);有从社会实践体验去写的(觉得养蚕很辛苦,得花很多的时间):有从养蚕的乐趣去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虽然辛劳.但长见识);有从探究蚕的生命奥秘去写的(为了证实书上的知识,亲自喂养,并作解剖观察);也有同学宣言不善养蚕的(说蚕的生命力脆弱,吃了有水的桑叶就“拉肚子身亡”,太娇气了)……
同一题材,却有如此丰富的感悟。如果没有孩子们认真的观察,真心的体验,能有这样的“创新”吗?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中,引导学生领悟一些作文常识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虽然主要靠增加读写实践,但是作文常识,可以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提高实践效果。因此,小学高年级有必要结合阅读课,引导学生领悟一些作文常识。例如,常用的叙事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记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同时.还应当结合习作实践。使学生了解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习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习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等。对于这些作文常识,如果说小学中年级是结合阅读教学有意无意地进行渗透、暗示的话,那么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就应该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和探索,并且指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些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让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体到被教师肯定所带来的亲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自己设计版面办报;自己写新闻、演说;讲故事、复述课文。也可以介绍对话,轮流值日报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二、讲“真话”,允许学生自由立意
《修汀大纲》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学了巴金写的《春蚕》一文后.班上出现了一股“养蚕热”,有的同学甚至把蚕带到学校来。面对这种现象,我干脆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天上课.我特意买了几只蚕带到课堂上和学生讨论起“养蚕经”来。当我问到同学们为什么要养蚕时,有的说“培养观察能力”,有的说“好玩”,还有一个学生反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养蚕”我便明确地告诉孩子们:“老师小的时候没有完整地养过一批蚕,现在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补上这堂课,多学点知识。”老师率真的话语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成了孩子们的一个“蚕友”,并要求学生养完蚕后每人交一篇作文,汇报自己养蚕过程中的体会,文章立意不限。作文收上来了,孩子们的思路宽松了,一改以往写“春蚕”不管你爱不爱它,熟悉不熟悉它,就是千篇一律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这种高论调的立意法。有从珍爱生命角度去立意的(蚕繁殖太多了,蚕虽小却不忍心抛弃一条生命);有从社会实践体验去写的(觉得养蚕很辛苦,得花很多的时间):有从养蚕的乐趣去写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虽然辛劳.但长见识);有从探究蚕的生命奥秘去写的(为了证实书上的知识,亲自喂养,并作解剖观察);也有同学宣言不善养蚕的(说蚕的生命力脆弱,吃了有水的桑叶就“拉肚子身亡”,太娇气了)……
同一题材,却有如此丰富的感悟。如果没有孩子们认真的观察,真心的体验,能有这样的“创新”吗?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中,引导学生领悟一些作文常识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虽然主要靠增加读写实践,但是作文常识,可以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提高实践效果。因此,小学高年级有必要结合阅读课,引导学生领悟一些作文常识。例如,常用的叙事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记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同时.还应当结合习作实践。使学生了解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习作前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如何确定要表达的意思: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和拟定习作提纲;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等。对于这些作文常识,如果说小学中年级是结合阅读教学有意无意地进行渗透、暗示的话,那么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就应该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和探索,并且指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