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于话剧几乎没什么概念,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学过几部经典之作。我想《茶馆》应该算经典吧,《雷雨》中人物情节更是经典之经典,看完后总之发表感慨一番,之后也许就忘却了。但是,观完《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或许被震撼了,哭得稀里哗啦,笑得腰酸背痛,最后我想我不能忘却。这可能是喜剧的极致与悲剧的极致,最后可能都是一种顿悟吧。
一、“暗恋”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暗恋”这部分我觉得是典型的很老套的爱情故事。戏中的男主人公江滨柳和女主人公云之凡在战乱年代相爱,后来阴差阳错,没有走在一起,虽然两个人都生活在台北。我想这些是很多电视剧都会杜撰的故事情节,这应该是一出悲戏。
关键的一点,我想,江滨柳一生都活在思念与痛苦之中──因为他不能忘却。是啊,他不能忘却云之凡,不能忘却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许不能忘却纯真和美好,又或许不能忘却他自己,他的年轻时代。总之,他是一个不善于忘却的人,戏中云之凡还劝慰过他说:“你忘却吧,应该学会忘却!”是的,如果他真的忘却了,他也不会一生都在追寻,活在记忆中,似乎他生活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思念和回忆过去,在心灵上;另一个则是现实生活,他已有太太,有孩子,在身体上,或者说在现实中。他因为忘却不了表现出近乎无视现实的生活、现实的幸福(一个完满的家),他选择沉浸在第一个世界里,然而他活生生站在第二个世界中。这很悲哀,近乎矛盾的悲哀。很多人说“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我想:不能忘却的,总是最美的。
二、“桃花源”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桃花源这部分,理论上说是一出喜剧。然而悲与喜之间似乎不那么容易界定。戏中充满了插科打诨式的搞笑语言,让我们在悲伤之余(沉浸在暗恋里)轻松了些许。戏中的主人公老陶知道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好上了之后,那种错综复杂的情感让他近乎在生活中崩溃,不能不说他后来去打大鱼是一种无能为力的逃避,喜剧中充满的伤感。我想他也是想忘却吧,虽然最终他没有忘却得了(后来回去找春花不得却没再找到桃花源)。这似乎又转化了这部分喜剧的性质。
当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渔夫,或者说有点“粗俗”的男人遭遇了家庭的裂变后,他束手无策,他彷徨、犹豫,他想忘却,戏中他说:“忘了春花,忘了袁老板!”在误打误撞中,他来到了桃花源──人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追求的乌托邦式的梦想。他改变了,他变得平和了,或者如戏中的“变轻松”了,这似乎是许多人都追求的幸福。然而,这位朴实的渔夫没有想独自享受这境界,他依然不能忘却他美丽的妻子(在他眼中是美丽的)。他不顾热情夫妇的挽留,他毅然回去寻找他的妻子,想让她也幸福,不曾想他自己已经回不到桃花源了。
老陶也不能忘却。
三、那个白衣女子的不能忘却
乍一看那白衣女子,你会觉得她与这两部分戏无任何联系,但仔细想一想,她也是不能忘却的追随者。她忘不了那个男人,虽然她努力想忘却他。戏中她说:“忘了他吧!”但她还是喊出了那个名字──让她痛苦,影响她一生的名字;让她癫狂的名字。
有时我在想,戏中她也应该算做一部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无暇思索,对于真、善、美的东西,打动我们后,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了。然而我们是否也应该拷问自己的灵魂,我的精神家园呢?我们的信仰呢?我们关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不是都商业化了?是不是我们进步得太快了?是不是我们太善于忘却了而忽视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是的,我们挣扎着追求所谓的理想,遇到困难的、不开心的事儿,我们说我们忘却吧,之后我们忘了;看到有人在偷小女孩儿的钱包,我们本应制止,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说,算了,忘却吧,我们索性就视而不见了;为了毕业分配到好的工作,与曾经的恋人分手了,安慰自己说忘却吧,之后走上了锦绣前程……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忘却、太深的忘却、太俗的忘却,是否我们应该学学“暗恋”部分的江滨柳、“桃花源”部分的老陶、“暗恋桃花源”里的白衣女子?或许你会说,他们太痛苦了,但也正因为这样让我们不能忘却,被“敲”了一下脑袋。
我不甚知道戏的创作者的意图,或者说目的。单就戏的本身以及手法,当然她有很多的突破。比如说,将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戏揉和在了一起;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观众从戏中“拔”出来;悲剧与喜剧的结合,等等。但我想作者也有通过戏的形式、内在剖析人性的初衷吧,我的理解就在此,权当作一种反思吧。
(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一、“暗恋”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暗恋”这部分我觉得是典型的很老套的爱情故事。戏中的男主人公江滨柳和女主人公云之凡在战乱年代相爱,后来阴差阳错,没有走在一起,虽然两个人都生活在台北。我想这些是很多电视剧都会杜撰的故事情节,这应该是一出悲戏。
关键的一点,我想,江滨柳一生都活在思念与痛苦之中──因为他不能忘却。是啊,他不能忘却云之凡,不能忘却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许不能忘却纯真和美好,又或许不能忘却他自己,他的年轻时代。总之,他是一个不善于忘却的人,戏中云之凡还劝慰过他说:“你忘却吧,应该学会忘却!”是的,如果他真的忘却了,他也不会一生都在追寻,活在记忆中,似乎他生活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思念和回忆过去,在心灵上;另一个则是现实生活,他已有太太,有孩子,在身体上,或者说在现实中。他因为忘却不了表现出近乎无视现实的生活、现实的幸福(一个完满的家),他选择沉浸在第一个世界里,然而他活生生站在第二个世界中。这很悲哀,近乎矛盾的悲哀。很多人说“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我想:不能忘却的,总是最美的。
二、“桃花源”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桃花源这部分,理论上说是一出喜剧。然而悲与喜之间似乎不那么容易界定。戏中充满了插科打诨式的搞笑语言,让我们在悲伤之余(沉浸在暗恋里)轻松了些许。戏中的主人公老陶知道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好上了之后,那种错综复杂的情感让他近乎在生活中崩溃,不能不说他后来去打大鱼是一种无能为力的逃避,喜剧中充满的伤感。我想他也是想忘却吧,虽然最终他没有忘却得了(后来回去找春花不得却没再找到桃花源)。这似乎又转化了这部分喜剧的性质。
当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渔夫,或者说有点“粗俗”的男人遭遇了家庭的裂变后,他束手无策,他彷徨、犹豫,他想忘却,戏中他说:“忘了春花,忘了袁老板!”在误打误撞中,他来到了桃花源──人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追求的乌托邦式的梦想。他改变了,他变得平和了,或者如戏中的“变轻松”了,这似乎是许多人都追求的幸福。然而,这位朴实的渔夫没有想独自享受这境界,他依然不能忘却他美丽的妻子(在他眼中是美丽的)。他不顾热情夫妇的挽留,他毅然回去寻找他的妻子,想让她也幸福,不曾想他自己已经回不到桃花源了。
老陶也不能忘却。
三、那个白衣女子的不能忘却
乍一看那白衣女子,你会觉得她与这两部分戏无任何联系,但仔细想一想,她也是不能忘却的追随者。她忘不了那个男人,虽然她努力想忘却他。戏中她说:“忘了他吧!”但她还是喊出了那个名字──让她痛苦,影响她一生的名字;让她癫狂的名字。
有时我在想,戏中她也应该算做一部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无暇思索,对于真、善、美的东西,打动我们后,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了。然而我们是否也应该拷问自己的灵魂,我的精神家园呢?我们的信仰呢?我们关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不是都商业化了?是不是我们进步得太快了?是不是我们太善于忘却了而忽视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是的,我们挣扎着追求所谓的理想,遇到困难的、不开心的事儿,我们说我们忘却吧,之后我们忘了;看到有人在偷小女孩儿的钱包,我们本应制止,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说,算了,忘却吧,我们索性就视而不见了;为了毕业分配到好的工作,与曾经的恋人分手了,安慰自己说忘却吧,之后走上了锦绣前程……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忘却、太深的忘却、太俗的忘却,是否我们应该学学“暗恋”部分的江滨柳、“桃花源”部分的老陶、“暗恋桃花源”里的白衣女子?或许你会说,他们太痛苦了,但也正因为这样让我们不能忘却,被“敲”了一下脑袋。
我不甚知道戏的创作者的意图,或者说目的。单就戏的本身以及手法,当然她有很多的突破。比如说,将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戏揉和在了一起;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观众从戏中“拔”出来;悲剧与喜剧的结合,等等。但我想作者也有通过戏的形式、内在剖析人性的初衷吧,我的理解就在此,权当作一种反思吧。
(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