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那优雅的“圆舞曲”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摇滚乐激情澎湃,爵士乐风情万种,华尔兹圆舞曲则舒缓流淌,和声丰富,步步趋高,令人沉醉。而薛法根正是一个演绎华尔兹的乐手。
  最近,笔者有幸在溧阳市文化小学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爷爷的芦笛》一文,叹服于他优美的身姿与绝伦的舞步。
  
  一、一分为三,“圆舞曲”的结构
  
  《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章,文字优美,充满想象,又深含着做人和生活的哲理。学生由于知识、生活经验、感悟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薛老师的两课时教学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版块:1.扫除字词障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即写了几次笛声,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3.细读课文,讨论每次笛声分别给了“强强”什么样的感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看似很简单的操作,设计也并不新奇。但这样的设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难易适度,尊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对于这样的教材而言,合理科学,尊重了文本的价值;这样的设计,对于现今的语文课而言,朴实无华,尊重了“本色”而“简单”的语文教学。他的词语教学,步步为营,扎实有效;他引导学生对文中三次笛声的归纳,简洁明快,步履轻盈;他引导学生对三次笛声的理解、想象、感悟及练笔,调动多维参与,实现多元训练,耐人寻味,情趣盎然。
  这正是一支结构由“前奏、叙事、抒怀”组成的“圆舞曲”。
  
  二、一步三叹,“圆舞曲”的节奏
  
  本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对三次笛声的品味与理解。这三次笛声出现的情况不同(第一次是在强强的想象中,笛声婉转悠扬,带着浓浓的海水味;第二次是强强拉着爷爷做芦笛,听到了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快乐;第三次是强强在狂怒的大海的嘶叫声中,仿佛听到了笛声),在理解上也大相径庭。
  薛老师以一个中心问题(“这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带动三个教学片段,可谓一步三叹,每次所“叹”的内容均由学生从字里行间、从丰富的想象中感悟,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
  第一次笛声,薛老师给了学生“通感”,使学生领略了“大海的风情”;第二次笛声,薛老师给了学生“美感”,带学生享受了“初夏的诗意”:第三次笛声,薛老师给了学生“思感”,引学生品悟了“生活的哲理”。在有序的组织下,在扎实的训练中,步步深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实现了“工具”与“人文”的有效统一和完美融合。
  这正是一支节奏由“平淡、舒缓、激昂”融贯的“圆舞曲”。
  
  三、一波三折,“圆舞曲”的风格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薛老师这样说过:“上课要找感觉,感觉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关注,表情、眼神的变化、体态语言的变化。”薛老师的课堂,处处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注,也成就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轻松中,既有他的机智沉稳、风趣幽默,更有他精妙的设计与“对话”,可谓“一波三折”。
  如在指导课文第一小节的朗读时,一学生感情过于夸张,招致一片笑声。他问学生,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说美是美,就是有点悲哀的感觉。他说:“不是每一句都要婉转悠扬,比如‘三折两转’,就要快,你不能这么慢慢地读,太可怕了。”给予学生直接的指导。然后再指名读,可学生读得又过快了。他指出后再叫那位学生读……他曾说:“语文老师要研究《朗诵学》,具体的很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要学习。”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教学片段中,体现了他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的实用技巧和方法的训练。但他的训练不是机械地训练,而是源于学生的体验,源于对培养学生丰富语感的敏锐意识,从而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
  再如,对第三次笛声的教学,他先引导学生就“在惊涛骇浪的黑夜里,这笛声……这笛声……这笛声……”写下感受,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可谓个个写得精彩,说得漂亮。在此基础上,他又把学生引向课文第一小节:“从海边浓浓的海水味,你还品味出什么来?”(这是在第一次笛声教学中遗留的问题)从而实现对难点的突破,对主题的升华,对“大海”“生活”和“长大”的思考。可谓“峰回路转”,实现了他“语文课要上到学生的心里去”的教学追求。
  这正是一支风格由“恬静淡雅、简洁明快、催人深思”渗透的“圆舞曲”。
  薛老师的语文课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滋味的”。他在课堂上用粉笔和语言把华尔兹指挥得更和谐;他在课堂上用思想和智慧把圆舞曲演绎得更优雅。
其他文献
《宇宙小子》数学绘本讲述了一个叫吉姆的小男孩,想尽办法收集10000张能量棒包装纸参加太空夏令营的故事。故事中有两个悬念:一是他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包装纸?二是怎么能把包装纸数清?课堂上以这两个大问题贯穿,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操作、发现,在动态生成中呈现从头到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最终达成价值观的引领——梦想、坚持、感恩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  我们围绕“梦想”这一
一位最博学的希腊人曾说过,疑惑(wonder)是科学和哲学的创造者。疑惑并不等于好奇,但好奇达到理智的程度,就同疑惑是一回事了。外部的单调呆板和内部的因循守旧是惊异的最坏的敌人。惊奇、意外、新奇等都对“惊异”起刺激作用。每个人都知道,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眼睛看到,身体的可动部分比身体的固定部分有更大的感觉辨别能力,可动性愈大,感觉的辨别力愈强。可是,在纪律和良好秩序的名义下,人们经常使学
关键词:【日记起步、轻松有趣、有效、习惯】  摘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小学生益处很多,因此,在三年级阶段帮助孩子们爱上写日记,学会写日记,意义深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感受多彩生活乐于写作”、“融合语文课堂学习表达”、“丰富课外阅读促进写作”、“引领坚持日记养成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记对于帮助小学生增强写作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且深
【摘要】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回到事物的本源,带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字成万象”主题课程群从一个个汉字出发(以“石”字为例),探究汉字的演变脉络,构筑立体动态的汉字文化,多学科协作,在项目学习中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关键词】“字成万象”全科课程综合性主题学习  我校小学部的全科教育已经探索了近六年时间,从一两个教师的探索发展到三十多人参与、涵盖全部学科的“大全科组”联动,走出了一条艰苦而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随着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一种形式新颖多样的数学课型——数学与手工课,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一节“手拎袋(制作与)作品展示”课的四个关键点展开探究,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获得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数学 手工 制作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把数学学习看作整体“1”,那么练习无可非议应占其中的50%以上。练习可以达到消化、巩固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作用,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思维 练习 举一反三  仔细审视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仅有及时巩固新知,帮助内化的部分,适时地还穿插了一部分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练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而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仅
打赢“蓝天保卫战”已成为牵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攻坚战之一。  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未来,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控制与分析将是中国环境控制的重点研究领域。  每一微克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次环保政策和标准制定变更的背后,都是一支支环保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坚。在过去20多年里,清华大
【摘要】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事关学生的自主发展,乃至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的主干问题。为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践研究,就必须理清“小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根本原因”、明晰“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本质内涵”、找到“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突破口”及构建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学生 问题意识 培养  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学
[内容摘要]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学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的黑板板书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目前课堂教学中板书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结合PEP教材内容,分别从单词教学课、对话教学课、阅读教学课进行板书设计例析。  [关键词] 板书设计 情境 目标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展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成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摘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四基”之一,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基本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多种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践、猜想、建模、论证、应用等方式,“动”出操作经验,“悟”出思维经验,“寻”出探究经验,“用”出综合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 积累 基本经验  三、“寻”出探究经验  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