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多种策略培养、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以调动学生兴趣、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与策略,希望能为教学创新与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设疑;训练
创新思维与能力作为现代教育培养重点备受关注,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对于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个人潜力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努力方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个人创新思维的目的。下面简要探讨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与策略。
一、 巧妙设疑,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感性思维主导下他们展开学习活动更多的还是依靠兴趣、好奇心与探究欲,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疑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情境,利用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跟上教学节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诱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如采用趣味课堂导入,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时,像这一示范例题 “一年级一班共有35个学生,二年级一班学生的人数是其2倍,那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教师适当给出可供学生们发挥的已知条件,让他们从问题入手发散个人思维,积极踊跃参与提出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在激发起学生们兴趣、调动其思维的同时,围绕“二年级一班有多少人?它比一年级一班多出多少人?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等问题积极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以问题为先导,通过解决悬念展开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对解题步骤的认识;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首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之后,对照能被2与5整除的數引导他们分析其特征。有学生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可被整除,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多组数字,让学生们进行计算,从23、46、89等这些数入手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错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之后,利用他们的求知欲进行适当延伸,从而深入教学,解开能被3整除的数有何特征这一问题。
二、 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中让他们积极发挥个人能力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于加深学生理解与印象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在感性思维主导下,从理解上升到认知的过程需要更多可供探索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积极参与的愉悦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并巩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发挥个人能力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培训个人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概念时,教师课堂学生们自己动手剪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根据自己制作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平移、割补等方式来解决求解面积问题。在学习难点梯形面积这一章节时,联系以往他们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动手动脑思考,可将形态各异的梯形进行分解,根据梯形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最终完成梯形面积计算,让学生们在积极思考、动手的过程中探寻多种求得梯形面积的解法,依靠个人创新思维挖掘更多解题的可能性,增添学习中的乐趣。
三、 注重求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简单而言,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与方向,通过更改立场与思维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面。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积极调动个人联想力与想象力,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实践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勇于求异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很有帮助。
比如在进行加法运算的学习时,教师可给出“98 293=(100-2) 293=98 (300-7)”这种示范,让学生们思考有无其他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学生们积极展开求异尝试让他们探索数学解题思维中更多创新的可能性,锻炼个人的创新思维。求异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助于短时间之内迅速调动以往学过知识解决当前问题,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方式。在解决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们积极应用算术法、方程法解题,或者尝试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等,以知名的鸡兔同笼应用题为例,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探索更多解题的可能性,利用创新思维服务学习,全面提升个人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训练可通过巧妙设疑、实践操作、积极求异等途径实现,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全新的创新型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童奇敏.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式”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13):79.
[2]梁远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156-157.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设疑;训练
创新思维与能力作为现代教育培养重点备受关注,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对于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个人潜力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教育的重要努力方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个人创新思维的目的。下面简要探讨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与策略。
一、 巧妙设疑,诱发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感性思维主导下他们展开学习活动更多的还是依靠兴趣、好奇心与探究欲,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疑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情境,利用问题悬念引导学生跟上教学节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诱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如采用趣味课堂导入,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时,像这一示范例题 “一年级一班共有35个学生,二年级一班学生的人数是其2倍,那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教师适当给出可供学生们发挥的已知条件,让他们从问题入手发散个人思维,积极踊跃参与提出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在激发起学生们兴趣、调动其思维的同时,围绕“二年级一班有多少人?它比一年级一班多出多少人?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等问题积极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以问题为先导,通过解决悬念展开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对解题步骤的认识;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首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之后,对照能被2与5整除的數引导他们分析其特征。有学生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可被整除,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多组数字,让学生们进行计算,从23、46、89等这些数入手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错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之后,利用他们的求知欲进行适当延伸,从而深入教学,解开能被3整除的数有何特征这一问题。
二、 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中让他们积极发挥个人能力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于加深学生理解与印象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在感性思维主导下,从理解上升到认知的过程需要更多可供探索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积极参与的愉悦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并巩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发挥个人能力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培训个人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概念时,教师课堂学生们自己动手剪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根据自己制作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平移、割补等方式来解决求解面积问题。在学习难点梯形面积这一章节时,联系以往他们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动手动脑思考,可将形态各异的梯形进行分解,根据梯形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最终完成梯形面积计算,让学生们在积极思考、动手的过程中探寻多种求得梯形面积的解法,依靠个人创新思维挖掘更多解题的可能性,增添学习中的乐趣。
三、 注重求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简单而言,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与方向,通过更改立场与思维了解同一事物的不同面。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积极调动个人联想力与想象力,要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实践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勇于求异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很有帮助。
比如在进行加法运算的学习时,教师可给出“98 293=(100-2) 293=98 (300-7)”这种示范,让学生们思考有无其他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学生们积极展开求异尝试让他们探索数学解题思维中更多创新的可能性,锻炼个人的创新思维。求异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助于短时间之内迅速调动以往学过知识解决当前问题,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方式。在解决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们积极应用算术法、方程法解题,或者尝试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等,以知名的鸡兔同笼应用题为例,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探索更多解题的可能性,利用创新思维服务学习,全面提升个人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训练可通过巧妙设疑、实践操作、积极求异等途径实现,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全新的创新型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童奇敏.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式”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13):79.
[2]梁远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