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ca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的创作手法,即在日本(东方)传统文化和《源氏物语》的影响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属于川端康成独特的创作方法。
  关健词: 川端康成 小说《雪国》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具体运用
  
  1953年川端康成发表了代表他步入新时期的小说《雪国》。川端康成是一位高度张扬日本传统文化的文学大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佛经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学。我并非把经典当作宗教的教条,而是当作文学的幻想加以推崇的。从十五年前起,我就在心里构思一部题为《东方之歌》的作品,我想把它写成天鹅之歌,用我的方式去歌唱东方古典的幻想……我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学的洗礼,自己也试图进行过模仿;可我在根底上是东方人,从十五年前起便不曾迷失过自己的方向。”[1]
  可见,川端康成在注意向外国现代文学流派学习的同时更重视继承东方传统为主的方针,既勇于汲取他人创作的经验,又尊重自己的创作风格,并明确提出了创立自己独立创作风格的方针。
  川端康成在写作《雪国》时,同时吸收和扬弃了新感觉派方法和意识流小说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大量地吸收了日本文学传统。在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有两种创作方法,一是现实主义,一是浪漫主义。《源氏物语》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一部力作,由于川端康成特别推崇《源氏物语》,因此在创作方法上接受其影响也是很自然的。显然,《雪国》也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之作。
  以下分析这两种创作方法在《雪国》中的具体运用。
  一、于现实之内
  《雪国》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小说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乃至情节描写等都是在大量实地取材的基础上写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构成其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吸收了民族文学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归纳起来,这种吸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自然景物描写上注重真实准确。正如川端康成自己所说,他对《雪国》故事发生的舞台——越后汤泽温泉的自然环境,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仔细地观察过当地的自然景色。川端康成曾三次前往汤泽温泉,第一次是1934年5月,第二次是1934年11月末、12月初,而第三次是1945年9月底,这次逗留约1个月。因此,这篇小说的自然景物变化的描绘几乎可以传神,充分地表现了地方特色。如下面一段描写:“……沿着河流行驶不多久,来到了辽阔的原野,山巅好像精工的雕刻,从那里浮现出一首柔和的斜线,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淡淡的晚霞把整个山谷映成深宝蓝色,轮廓分明地浮现出来。月色虽已渐渐淡去,但余韵无穷,并不使人产生冬夜寒峭的感觉。天空没有一只飞鸟。山麓的原野,一望无垠,远远地向左右伸展……”[2]使人读起来感觉似乎身入其境,一切都在眼前,足见作者对景物的观察力和描摹的功力。
  川端康成重视描写自然,与他重视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密切相关。日本列岛地域狭窄,自然资源稀缺。农业社会生产方式单一,节奏缓慢,春种秋收,四季节令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极大影响。古代日本的作家、诗人,都非常注重描绘四季的美和自然的美,善于以细腻的笔法如实表现不同色调的美,并且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川端康成在《日本美之展现》中说:“……不仅是花草树木,山川海滨的景色,四季的气象也是如此,在这种风土,这种大自然中,也孕育着日本人的精神和生活,艺术和宗教。”可见,川端康成非常重视季节变幻的自然景物的作用,并且将其融汇到《雪国》的创作中了。
  (二)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以生活原型为参照并力求细致入微。小说女主人公驹子的形象是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原型的,这个原型就是松荣[3]。松荣是川端康成三次前往越后汤泽时所结识的艺妓,川端康成在刻画驹子的形象时,显然是以松荣为参照,并且受到松荣启示的。这就使驹子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现实依据。不过,驹子又不完全是按照松荣的原样写的,川端康成在刻画驹子时加入了若干虚构的成分,以便使之达到艺术真实。不仅如此,作者还细致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驹子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表现和态度,特别着重写她记日记、读小说和练三弦等几个环节,力求达到细节的真实。这都源于川端康成仔细的观察和探究:“川端经常坐在旅馆帐房的地炉旁边,和旅馆主人高桥正夫及其母亲畅谈关于艺妓们的生活和制度,以及当地的温泉、大雪、风景、习惯、植物之类”。[4]川端康成对驹子外貌、形态、动作多次细致地描写使其增强了真实性。如对驹子弹三弦的精细刻画:“玲珑而悬直的鼻梁,虽显得有点单薄,但双颊绯红,很有朝气,仿佛在窃窃私语:我在这里呢。那两片美丽又红润的嘴唇微微闭撒上时,上面好像闪烁着红光,显得格外润泽。那樱桃小口纵然随着歌唱而张大,可是很快又合上了,可爱极了,就如同她的身体所具有的魅力一样。在微弯的眉毛下,那双外眼梢既不翘起,也不垂下,简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眼睛,如今滴溜溜的,带着几分稚气。”[5]这种对细节真实的关注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二、于理想之外
  《雪国》吸收了浪漫主义的民族文学传统明显地具有理想和想象的成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不仅表现在《雪国》“美而悲”的基调与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很接近,而且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具体表现。
  (一)在环境描写上。作者有意把故事发生的舞台描绘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实际上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夕,法西斯势力异常猖獗,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而作者笔下的“雪国”却是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在川端康成看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的“雪国”(汤泽)仿佛是与现实隔离开来的另一个世界,汤泽的环境是纯洁无垢的,汤泽的人——松荣也是纯洁无垢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雪国”与日本现实社会彻底分开了。此外,川端康成刻意地将岛村对驹子、叶子的恋情与相思主要放在了冬天,一方面冬天使人生活节奏放慢,使人关注内心,富于遐想,另一方面这也是日本传统文化所注重的“冬”和“雪”。这是川端康成对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也是其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
  (二)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在驹子这个女主人公之外,还特意安排了叶子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女性形象。叶子在现实世界没有原型,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且,作者在描写叶子的形象时,处处表现出理想化和虚构化的倾向,无论是对她的声音的描写还是对她容貌的勾画都是如此,都充满浪漫色彩。如初见叶子时“……岛村看见这种悲愁,没有觉得辛酸,就像是在梦中看见了幻影一样。大概这些都是在虚幻的镜中幻化出来的缘故”。“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说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小说对叶子的描写,有两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处处有意识地将叶子和驹子联系起来;二是处处有意识地将叶子和驹子相互对照。在作者看来,她们都是美的化身:“……不知怎的,上面竟清晰地映出一只女人的眼睛……他定神看时,什么也没有。映在玻璃窗上的,是对座那个女人的形象……玻璃上只映出姑娘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但各自所包含的美的内容却有所不同。如果说驹子是肉体的存在,那么叶子则是灵魂的存在;如果说驹子是具有性的诱惑力的,那么叶子则几乎是与性无缘的;如果说驹子是热的,那么叶子则是冷的;如果说驹子的美是接近现实的,那么叶子的美则是远离现实的。岛村多次来到雪国,每次都与驹子有非一般的接近,而且作者在描写驹子时刻画得都非常细致、真切,其人如在眼前、身边。如初见驹子时,他想:“女人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这样的描写使人感觉到一个活生生的干净,整洁的驹子似乎就在现实中存在。而对叶子的刻画却是这样的:“她的话声优美而又近乎悲戚,那嘹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这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岛村走到外面,可是叶子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这就使叶子显得空灵幽美,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驹子和叶子好像是一个灵肉结合的完美的女人,她们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展现了川端康成对人的美的发掘和追求,也可以说叶子是对驹子在理想境界中的升华。川端康成将驹子这个普普通通的艺妓与理想世界中的“精神性”的叶子结合与对比,使其原来的形象更加完美和高尚。这显然是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的。
  (三)在故事情节上,作者有意使之浪漫化。无论是小说开头描写岛村在火车上透过车窗观察叶子的美貌的场景,还是小说结尾描写村里发生火灾的场景,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结尾为例,在一般人看来火灾当然是一个可怕的场景,但在作者笔下,火灾在痛苦之外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上洁白的雪景,天空灿烂的银河,衬托着火花的飞舞,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叶子的身体从上面落下来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这都是作者浪漫化了的情景,其实是作者的心灵体验。
  (四)川端康成的禅学文化心里之体现。“神医禅是建立在东方哲学基础上的一种独具个性的关照、理解、表达方式,它以对生命本质的把握,对世俗生活的超越而深受东方诗人,作家喜爱”。由于川端康成独特的生活经历,因此禅的思想很契合他对生命的观察、体验、思考,使他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叙述方式。在川端康成的创作中,禅心、禅意、禅境表现得极为充分,他的几部小说几乎都有禅的影子。那么,《雪国》则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特色,而其中表现得最为深刻的就是岛村这个人物。岛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作者本人,他是作者的情感符号和精神之体现。
  (五)岛村的内心浸透了日本禅学的意趣情绪。正因为如此,他的所思所想才那样不合常情常理,他的所作所为才那样让人百思不解。他对驹子说:“我想清清白白地跟你交个朋友,才不向你求欢呢。”他有情有欲,但他又并非世俗滥淫之徒,世俗情欲的满足并不能使他安慰自己的心灵;只有虚灵空明之相才能使之进入心灵悟境,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情怀。所以他一开始便将驹子化实为虚,成为他的心灵意象或精神伴侣,因为他似乎看出她身上有空明灵秀之气。然而,驹子还是非常世俗的,最终引动了岛村身上的世俗情欲,于是他渡过了自己预设的友谊的浅滩,与之结成性伙伴。同时,岛村有一种“徒劳”情结。“徒劳”二字在作品中,在岛村的心中一再地闪现。“徒劳”也是一切佛徒心中的情结:既然万物皆空,那么人生一切追求,一切作为当然无不属于徒劳。
  如果说驹子是现实感很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那么叶子便是虚灵空明、奇特神异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种人物的。因此,与其说叶子是客观的形象,不如说是岛村禅悟中的主观心象。当岛村终于看清在熊熊火光映照下叶子那苍白美丽的遗容时,他抬头忘向天空,“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下来”。其实,叶子就是银河,银河就是叶子,二者都是至真的佛性象征。当岛村与银河融合为一的时候,他的灵魂便从堕落中得到了拯救。
  总之,《雪国》是川端康成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创作方法后创立出自己独物风格后的一部代表作品。它向全世界的读者展示出了日本民族乃至东方世界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美德,表现了日本悠久的以自然景物为出发点,以情感基调和人物心理构建的写作方式,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不仅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民族文学中独特的地位,而且对当时日本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作者也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融入到作品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川端康成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底蕴,并使《雪国》成为一部融合现实与理想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外国文学研究,第125页.《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2003,(5),(总103).
  [2]川端康成.雪国·古都.川端康成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4,第一版.
  [3]何乃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第一版.
  [4]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川端康成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4月,第一版.
  [5]何乃英.《雪国》创作论.外国文学评论,第60页.世界文学杂志社,2003,(3),(总67).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以美国九年级中学历史课堂《越南战争》为例,分析美国历史的课堂设计,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出发分析美国历史教学,从中得到启示:注重情景假设,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关键词: 美国中学历史课程 《越南战争》 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美国的义务教育统共13年,幼儿园1年,小学6年一般指1~6年级,初中两年一般指7~8年级,高中四年一般指9~
摘 要: 朗读是一种专门的智力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关键的不是朗读技法的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亲历体验入境读,联系生活入境读,语言渲染入境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亲历体验 联系生活 语言渲染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
摘 要: 诗歌文本解读的机械化、空泛化,严重影响了课堂诗歌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探寻诗歌中的诗情,并在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情比较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力求达成诗歌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诗情 文本分析 比较阅读  一、诗歌文本诗情解读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达到诗歌教学的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单纯、机
摘 要: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医学系制药工程专业2013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取得的实效及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探讨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常理策略  一、引言  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在离校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创
摘 要: 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将人物的人名、绰号同人物本身以及作品主题联系起来,形成了人名、绰号隐喻,这些隐喻的翻译对文化传播意义深远。本文从概念隐喻论出发,结合文学语境和文化语境探讨《红楼梦》人名、绰号隐喻的形成机制,并针对隐喻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红楼梦》 人名绰号 隐喻 翻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扛鼎之作,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知名
摘 要: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的教学,具体方法的选用向来令广大教师“疾首蹙额”。作者结合数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主问题”、“建构型”及“对话式”等三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 “主问题” 教学方法 “建构型” “对话式”    《选修课课程实施章程》指出:教师应“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
摘 要: 20世纪初期,现代思想的启蒙与救亡运动叠合在一起,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要求中国画变革的呼声越来越激烈,康有为、徐悲鸿,以及陈师曾、倪贻德,从不同的学术立场,寻求中国画发展、变革的路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美术思想。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中国美术思想 中西论争    明清以来,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中国蔓延。利马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以传播自然科学和技术为手段,求得在中国的传教
摘 要: 《无字》是女作家张洁久炼之作。在长达12年的创作时间里,作者呕心沥血构筑起这部凄凉悲怆的女性心灵史和命运史。本文将从女性命运和爱情悲剧和人性剖析与反思两个角度论述这部小说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 爱情悲剧 《无字》 悲剧命运  “这本就是一个起始于雪天雪地的故事,对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原不该抱有不能融化的奢望。”女作家张洁就是以这样看似绝望,实际仍憧憬希望与美好的口吻展开了整部反映中国几
摘 要: 报纸作为传统的媒体,也是大众传播中较早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历史悠久。并且直到现在,仍然对不同层次的受众产生影响。由于其存在和发展的时间很长,报纸对舆论导向的影响即使在当下新媒体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大众传播 舆论导向功能 影响  一、报媒和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和真实性对舆论导向的影响  (一)及时性  网络的发展,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纸媒—
摘 要: 北宋“旷世而不一遇”的文学大家苏轼对《庄子》推崇备至,在文学创作方面,除了诗文深得《庄子》旨趣之外,其词的创作亦受到了《庄子》极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庄子》对苏词的思想境界与创作观念的间接渗透之外,同时也更为明显的体现于苏词对《庄子》典故及意象的直接化用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所引用的《庄子》典故及意象入手,从这一相对较为直观的方面论述《庄子》对于苏词的内容及艺术境界的影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