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对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作了以下几点归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巧设开放题;注意新颖、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先学后教;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实施有效评价。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过程 优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维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我对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作了以下几点归纳。
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练习中穿插新颖有趣的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小实验等,借助计算机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教师灵活地选择不同素材,大胆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兴趣,便于学生探索、理解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尊心、自信心等得到满足。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资源《口算、简算、笔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争夺“计算小能手”,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巧设开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堂练习《小学数学同步评价》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与同伴讨论。有时还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挑战难题,感受数学思维乐趣,从而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册《数学广角》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例1时创设了“从5瓶口香糖中找出1瓶次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利用准备的天平、口香糖等演示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新颖、直观的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达到教学目标,我没有单纯地去讲解,而是利用教学实物和计算机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接着呈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从而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比较系统的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基础上认识并归纳正方体的特征。
四、先学后教
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再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避免了数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教师教得省时、省力、高效,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言堂”教得苦、学得累的状况。
我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中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上课开始,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要明确学习要求,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如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第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例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例3——连加、连减,共三个例题,并布置自学完三个例题后,独立完成教材第105页、第106页的做一做和尝试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要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内容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呈现,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的信心。同时,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好已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接着,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这一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汇总,并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做好“第二次备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经过了学生的自学,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合作后,教师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最后,通过大约15分钟有针对性的课堂计算练习,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及时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实施有效评价
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清晰地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正如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学交往作为一个系统,由教师、学生、文本等诸多要素构成,而连接各要素之间的手段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它使教学交往处于不停顿的运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交往是反馈与调控的过程,交往的艺术首先体现在老师是否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实施恰当的回应,实现教学的有效与优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平时注意与学生平等交流,经过多年努力,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习数学氛围浓厚,学生成绩优异。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过程 优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维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我对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作了以下几点归纳。
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练习中穿插新颖有趣的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小实验等,借助计算机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教师灵活地选择不同素材,大胆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兴趣,便于学生探索、理解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尊心、自信心等得到满足。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资源《口算、简算、笔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争夺“计算小能手”,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巧设开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堂练习《小学数学同步评价》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与同伴讨论。有时还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挑战难题,感受数学思维乐趣,从而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册《数学广角》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例1时创设了“从5瓶口香糖中找出1瓶次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利用准备的天平、口香糖等演示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新颖、直观的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达到教学目标,我没有单纯地去讲解,而是利用教学实物和计算机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接着呈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从而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比较系统的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基础上认识并归纳正方体的特征。
四、先学后教
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再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避免了数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教师教得省时、省力、高效,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言堂”教得苦、学得累的状况。
我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中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上课开始,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要明确学习要求,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如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第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例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例3——连加、连减,共三个例题,并布置自学完三个例题后,独立完成教材第105页、第106页的做一做和尝试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要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内容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呈现,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的信心。同时,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好已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接着,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这一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汇总,并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做好“第二次备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经过了学生的自学,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合作后,教师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最后,通过大约15分钟有针对性的课堂计算练习,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及时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实施有效评价
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清晰地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正如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学交往作为一个系统,由教师、学生、文本等诸多要素构成,而连接各要素之间的手段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它使教学交往处于不停顿的运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交往是反馈与调控的过程,交往的艺术首先体现在老师是否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实施恰当的回应,实现教学的有效与优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平时注意与学生平等交流,经过多年努力,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习数学氛围浓厚,学生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