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可谓是难点。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步骤大致是这样的:
1.低年级看图师生共同分析,中年级按范围收集事例;
2.教师指定作文题目,由教师进行作文前指导;
3.学生当堂或课后写作;
4.教师课后评改。
从表面上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上,在作文里写什么、怎么写早在老师指导时就已定格;写得怎么样又是由教师评判而非学生评判的,是由作文教学的目标决定的。这样做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学生的思维,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创造,作文真正的主人变成了老师而不是学生。
作文应是学生们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反映。我认为教师不应在学生们无所忆、无所想时便指定格式及内容,而应把怎样指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在纸上写出来作为教学的关键。
从现状看,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怎样让他们对作文消除畏惧心理,还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我试着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与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发现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学效果。
一、由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传送出真实的情景:声音、图象、色彩;动态和静态相映成趣,在学生脑中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样一来,便于挑起学生兴趣,激起写作的欲望。在学习改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了一群少先队员在湖中荡舟、欢乐游戏的画面。随着优美轻柔的音乐,学生们不仅欣赏到绿树、红墙、白塔、湖光山色,观察了画中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游乐,还体会到少先队员们欢乐的心情。同时,这样的情景创设,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他们对假日出游的向往之情,大大激发了写作兴趣。
二、较好地运用多媒体,优化对细节的观察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没有细致而准确的观察就不可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我们常对学生说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事实上他们的作文高于生活却未必源于生活。“借鉴”于他人的事例屡屡在作文中出现 。
学生对生活往事的记忆或生活片段的细节的记忆不一定清晰,对自己设想的内容也不一定记得清楚,倘若教师或他人帮助描述,写出的作文仍是“他人”的。这时多媒体便可大显身手了:它具有可控性,重现性,它在教师的控制下,选择特别的画面静止或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有利于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针对重点,细节描写;展开想象,设计对话。
仍以改写《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我运用多媒体将画面多次定格:在学生观察景物布局时,学生们清楚地描写出景物的上下、远近层次——远处一片蓊郁的绿树隐约可见几处房屋,一座美丽的白塔高高地耸立着;湖面上轻风吹拂,小船悠悠荡漾;近处一只小船上三个少先队员轻摆船桨,水边盛开着娇美的莲花;在观察画中人的动作、表情时,学生又细腻地写出少先队员们或侧头微笑、或开怀大笑、或手舞足蹈、或伸手脚拨水。我还按照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重放或定格,以便于他们设计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由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各取所需。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特写、放大、网络链接等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作文世界,这样的情境之中,他们怎么会提不起笔来呢?
三、多媒体现场反馈,学生们参与评改
作文批改一般是在课后进行的,每次经教师精批细改再反馈到学生手里时,时间已太长。学生对前次作文已淡忘,也没有了当时的浓厚兴趣。再加上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调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发挥出来,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中这样写到:“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就予鼓励。”另外还强调要重视写作材料准备过程、对作文修改等方面的评价。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反馈学生作文,能适时评改作文,使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评改作文中,我把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当堂投影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通过评价修改,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通过同桌讨论互改,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掌握修改方法。最后学生从中大受启发,自我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我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时间尚不长,但我认为此法是可取的,这样的作文教学所用的时间短、反馈快——仅仅用两节课就能完成作文指导和学生写作以及作文评析;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好——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赏析、修改的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出老师或范文的圈圈,使学生成为自己作文真正的主人。
1.低年级看图师生共同分析,中年级按范围收集事例;
2.教师指定作文题目,由教师进行作文前指导;
3.学生当堂或课后写作;
4.教师课后评改。
从表面上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上,在作文里写什么、怎么写早在老师指导时就已定格;写得怎么样又是由教师评判而非学生评判的,是由作文教学的目标决定的。这样做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学生的思维,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创造,作文真正的主人变成了老师而不是学生。
作文应是学生们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反映。我认为教师不应在学生们无所忆、无所想时便指定格式及内容,而应把怎样指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在纸上写出来作为教学的关键。
从现状看,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怎样让他们对作文消除畏惧心理,还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我试着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与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发现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学效果。
一、由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传送出真实的情景:声音、图象、色彩;动态和静态相映成趣,在学生脑中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样一来,便于挑起学生兴趣,激起写作的欲望。在学习改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了一群少先队员在湖中荡舟、欢乐游戏的画面。随着优美轻柔的音乐,学生们不仅欣赏到绿树、红墙、白塔、湖光山色,观察了画中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游乐,还体会到少先队员们欢乐的心情。同时,这样的情景创设,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他们对假日出游的向往之情,大大激发了写作兴趣。
二、较好地运用多媒体,优化对细节的观察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没有细致而准确的观察就不可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我们常对学生说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事实上他们的作文高于生活却未必源于生活。“借鉴”于他人的事例屡屡在作文中出现 。
学生对生活往事的记忆或生活片段的细节的记忆不一定清晰,对自己设想的内容也不一定记得清楚,倘若教师或他人帮助描述,写出的作文仍是“他人”的。这时多媒体便可大显身手了:它具有可控性,重现性,它在教师的控制下,选择特别的画面静止或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有利于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针对重点,细节描写;展开想象,设计对话。
仍以改写《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我运用多媒体将画面多次定格:在学生观察景物布局时,学生们清楚地描写出景物的上下、远近层次——远处一片蓊郁的绿树隐约可见几处房屋,一座美丽的白塔高高地耸立着;湖面上轻风吹拂,小船悠悠荡漾;近处一只小船上三个少先队员轻摆船桨,水边盛开着娇美的莲花;在观察画中人的动作、表情时,学生又细腻地写出少先队员们或侧头微笑、或开怀大笑、或手舞足蹈、或伸手脚拨水。我还按照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重放或定格,以便于他们设计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由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各取所需。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特写、放大、网络链接等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作文世界,这样的情境之中,他们怎么会提不起笔来呢?
三、多媒体现场反馈,学生们参与评改
作文批改一般是在课后进行的,每次经教师精批细改再反馈到学生手里时,时间已太长。学生对前次作文已淡忘,也没有了当时的浓厚兴趣。再加上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调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发挥出来,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中这样写到:“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就予鼓励。”另外还强调要重视写作材料准备过程、对作文修改等方面的评价。
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反馈学生作文,能适时评改作文,使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评改作文中,我把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作文,当堂投影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通过评价修改,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通过同桌讨论互改,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掌握修改方法。最后学生从中大受启发,自我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我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时间尚不长,但我认为此法是可取的,这样的作文教学所用的时间短、反馈快——仅仅用两节课就能完成作文指导和学生写作以及作文评析;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好——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赏析、修改的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出老师或范文的圈圈,使学生成为自己作文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