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纳兰性德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他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文中从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这三类的词进行剖析,体会纳兰性德愁苦之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直抒性灵;真切自然;悲凄哀惋;悼亡;怀友;理想;白描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的府邸,姓纳兰,名成德,后避皇太子讳,遂改性德。字容若,世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
纳兰性德的词集最初名为《侧帽词》,名曰“侧帽”,隐约折射出的一个满族贵公子“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纳兰性德《金缕曲》)、“功名垂钟鼎,丹青图麒麟”(纳兰性德《从军诗》)的心志与抱负。后又更名为《饮水词》,。由“侧帽”而“饮水”,少年郎的踌躇满志、锦绣春风化为甘苦自知、难言之痛,足见纳兰心境之转变。
纳兰性德在鞍马息从之余,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不仅长于词道,而且诗、文、赋俱佳,留下了诸多的著述。在纳兰性德短短的一生中,能有如此成就,确实表现出了他极高的文学才气和勤勉的品质,以一个进入中原不久的满族青年,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在世间似“惊鸿一瞥”,令后人追慕不已。
纳兰性德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重在抒写内心之本真,不雕琢,不粉饰,以平白晓畅之语言直抒胸中之真情至性。纳兰词的悲凄哀婉的情调体现了纳兰性德词德色彩。纳兰性德的悲婉之词主要分为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三类。
悲剧纳兰词抒情真率,浑然天成,源于纳兰性德率真的赤子之心,最能体现“情真”这一特色的无疑是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性德对其妻一往情深,始终不渝,一首《蝶恋花》令人动容: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是极重情义之人,妻子卢氏知书达礼,伉俪情深,感情甚笃,未料相伴三年即撒手而去,纳兰陷入了痛苦的相思之中。词中分别描写了天上、人间、阴间三界,上阙因月起兴,说假若亡妻真如天上那轮满月那样始终用皎洁的光辉陪伴自己,那么自己便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她夜夜送去温暖,真是深情人的深情语,足见心念亡妻,片刻难忘。下阙借帘间燕子、花丛双蝶来寄托哀思,看到那似曾相识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时,词人意识到了与妻子尘缘已绝,妻子己化为秋坟之鬼,再无相聚的可能,满腔愁情无法消解,只愿死后能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凄惋缠绵,令人不忍卒读。一字一泪,语语凄咽。既叹息亡妻早逝,又哀叹自己的薄命;即使梦中偶遇,执手硬咽,黯然神伤,醒来后却是倍觉凄凉;想打破人世冥间的界限,通问近来消息,又想跨越今生来世,结他生知己。痴痴真情,哀哀血泪,令人伤心动魄。
纳兰性德的真纯不仅显露于对亡妻的哀悼,还体现于对友人的情谊之中。在众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中,纳兰与顾贞观情投意合,肝胆相照的知己之情尤著称于世。《金缕曲·赠梁汾》便是最好的写照: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瑙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禅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谬,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22岁那年初识顾贞观,一个是血气方刚的新科进士,以贵介公子之身份御前陪侍;一个是年己四十的去职小官,沉居下僚,延聘西宾。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遂为莫逆之交。词中所写,正是纳兰乍逢知已,感慨万端,不可为外人道的肺腑之言。既对梁汾的不遇深表同情,同时也向友人尽敞心扉。他起首即自称“狂生”,坦露心灵深处的曲折,说自己生本多情,虽然长在豪门望族之家,但生当此世,却仰慕赵国平原君的人品,向往交结贤人才俊,但如此之性格又有谁能理解?通篇全以情语入词,赤诚相见,感人至深。
纳兰真纯的情感于悼亡词、友情词之外,还弥漫于塞上诸篇。终其一生的侍卫生涯,御驾巡游的天涯行役,给他带来的非但不是荣耀乐趣,只是才华不得施展的厌倦与苦痛。如为人所熟悉的《如梦令》:
万帐育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开头所写壮阔景象,引发词人心中雄浑之感,但远行在外孤寂无聊,不免把盏浇愁,想要一醉方休做个“归梦”。未料梦里的家却被白狼河所隔,最后就连这聊胜于无的归梦也被河声搅碎。欲再睡去,但怅然若失,况梦中无凭,再睡不也是徒然吗?但不睡又如何,“解道醒来无味,’!这种塞上雄阔浑大之情境和人生无趣的真切感受,真挚动人,引发共鸣。如《踏莎行·寄见阳》: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瑙尘老。
“赏心应比驱驰好”,本是一个风流儒雅的词人,却要四处奔走,少年人的黑发变成了白发,虚掷青春年华。还要别妻抛友,个中甘苦与谁诉说,只能长叹“人生何事绪尘老”。对侍从生涯的厌倦,对青春荒废的慨叹,种种深隐的衷肠都在词中倾诉。
纳兰性德词以白描为主,不雕琢,不粉饰,无论写景抒情,都将自己天然真情用质朴平白的语言传达出来,少用或不用典故,直陈景物即能抒发内心真情,用一己之语写一己之人生感受。纳兰词集中较少含蓄曲折迂回反复的作品,不注重幽隐情思盘旋郁结的层层剥露,而多为情景真切、意境天成之作。
对于纳兰性德而言,创作中内在的精神发展脉络便是他浓云凝雾式的人生悲剧意识,情调悲凄哀惋,在意象的选取上,偏向于凄清伤感,在意境的构筑上,执迷于哀惋凄怆,形成鲜明的特性。这种深沉的哀惋情调与性德煊赫的家世生平十分不协调,纳兰性德身世地位与其词作内容情调的矛盾,便是源自于他的人生悲剧意识。他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合体,既有当时社会的历史图景,也包含个体独特的成长体验。
参考文献:
[1]《纳兰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511400)
关键词:直抒性灵;真切自然;悲凄哀惋;悼亡;怀友;理想;白描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的府邸,姓纳兰,名成德,后避皇太子讳,遂改性德。字容若,世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
纳兰性德的词集最初名为《侧帽词》,名曰“侧帽”,隐约折射出的一个满族贵公子“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纳兰性德《金缕曲》)、“功名垂钟鼎,丹青图麒麟”(纳兰性德《从军诗》)的心志与抱负。后又更名为《饮水词》,。由“侧帽”而“饮水”,少年郎的踌躇满志、锦绣春风化为甘苦自知、难言之痛,足见纳兰心境之转变。
纳兰性德在鞍马息从之余,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不仅长于词道,而且诗、文、赋俱佳,留下了诸多的著述。在纳兰性德短短的一生中,能有如此成就,确实表现出了他极高的文学才气和勤勉的品质,以一个进入中原不久的满族青年,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在世间似“惊鸿一瞥”,令后人追慕不已。
纳兰性德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重在抒写内心之本真,不雕琢,不粉饰,以平白晓畅之语言直抒胸中之真情至性。纳兰词的悲凄哀婉的情调体现了纳兰性德词德色彩。纳兰性德的悲婉之词主要分为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三类。
悲剧纳兰词抒情真率,浑然天成,源于纳兰性德率真的赤子之心,最能体现“情真”这一特色的无疑是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性德对其妻一往情深,始终不渝,一首《蝶恋花》令人动容: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是极重情义之人,妻子卢氏知书达礼,伉俪情深,感情甚笃,未料相伴三年即撒手而去,纳兰陷入了痛苦的相思之中。词中分别描写了天上、人间、阴间三界,上阙因月起兴,说假若亡妻真如天上那轮满月那样始终用皎洁的光辉陪伴自己,那么自己便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她夜夜送去温暖,真是深情人的深情语,足见心念亡妻,片刻难忘。下阙借帘间燕子、花丛双蝶来寄托哀思,看到那似曾相识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时,词人意识到了与妻子尘缘已绝,妻子己化为秋坟之鬼,再无相聚的可能,满腔愁情无法消解,只愿死后能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凄惋缠绵,令人不忍卒读。一字一泪,语语凄咽。既叹息亡妻早逝,又哀叹自己的薄命;即使梦中偶遇,执手硬咽,黯然神伤,醒来后却是倍觉凄凉;想打破人世冥间的界限,通问近来消息,又想跨越今生来世,结他生知己。痴痴真情,哀哀血泪,令人伤心动魄。
纳兰性德的真纯不仅显露于对亡妻的哀悼,还体现于对友人的情谊之中。在众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中,纳兰与顾贞观情投意合,肝胆相照的知己之情尤著称于世。《金缕曲·赠梁汾》便是最好的写照: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瑙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禅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谬,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22岁那年初识顾贞观,一个是血气方刚的新科进士,以贵介公子之身份御前陪侍;一个是年己四十的去职小官,沉居下僚,延聘西宾。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遂为莫逆之交。词中所写,正是纳兰乍逢知已,感慨万端,不可为外人道的肺腑之言。既对梁汾的不遇深表同情,同时也向友人尽敞心扉。他起首即自称“狂生”,坦露心灵深处的曲折,说自己生本多情,虽然长在豪门望族之家,但生当此世,却仰慕赵国平原君的人品,向往交结贤人才俊,但如此之性格又有谁能理解?通篇全以情语入词,赤诚相见,感人至深。
纳兰真纯的情感于悼亡词、友情词之外,还弥漫于塞上诸篇。终其一生的侍卫生涯,御驾巡游的天涯行役,给他带来的非但不是荣耀乐趣,只是才华不得施展的厌倦与苦痛。如为人所熟悉的《如梦令》:
万帐育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开头所写壮阔景象,引发词人心中雄浑之感,但远行在外孤寂无聊,不免把盏浇愁,想要一醉方休做个“归梦”。未料梦里的家却被白狼河所隔,最后就连这聊胜于无的归梦也被河声搅碎。欲再睡去,但怅然若失,况梦中无凭,再睡不也是徒然吗?但不睡又如何,“解道醒来无味,’!这种塞上雄阔浑大之情境和人生无趣的真切感受,真挚动人,引发共鸣。如《踏莎行·寄见阳》: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瑙尘老。
“赏心应比驱驰好”,本是一个风流儒雅的词人,却要四处奔走,少年人的黑发变成了白发,虚掷青春年华。还要别妻抛友,个中甘苦与谁诉说,只能长叹“人生何事绪尘老”。对侍从生涯的厌倦,对青春荒废的慨叹,种种深隐的衷肠都在词中倾诉。
纳兰性德词以白描为主,不雕琢,不粉饰,无论写景抒情,都将自己天然真情用质朴平白的语言传达出来,少用或不用典故,直陈景物即能抒发内心真情,用一己之语写一己之人生感受。纳兰词集中较少含蓄曲折迂回反复的作品,不注重幽隐情思盘旋郁结的层层剥露,而多为情景真切、意境天成之作。
对于纳兰性德而言,创作中内在的精神发展脉络便是他浓云凝雾式的人生悲剧意识,情调悲凄哀惋,在意象的选取上,偏向于凄清伤感,在意境的构筑上,执迷于哀惋凄怆,形成鲜明的特性。这种深沉的哀惋情调与性德煊赫的家世生平十分不协调,纳兰性德身世地位与其词作内容情调的矛盾,便是源自于他的人生悲剧意识。他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合体,既有当时社会的历史图景,也包含个体独特的成长体验。
参考文献:
[1]《纳兰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纳兰词笺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