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采用趣味引入,加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趣味引入 实验操作 多媒体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设计,变转形式,激发兴趣。
一、趣味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比如在讲“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章鱼、鲸鱼、鲨鱼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说出道理。同学们发言非常涌跃,说法不一,但都不十分完满。教师不做裁决,而且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判断出哪个是鱼。
如在讲“物质代谢”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物质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导入课题。
再讲“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力能”一课时,老师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老师不做评判,待同学们充分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有科学依据。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当我们了解了呼吸道各部分结构特点之后,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入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使学生主动茯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做到的尽量让他们做到
如讲“种子萌发条件”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增加感性知,方法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按课本图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在讲课时将对比实验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亲自上讲台上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哪些种子没有萌发?通过实验使学生看到感性材料的表象,最终得到正确的理论结论。这样既符合初中生心思维特点又利于理解和掌握。
2、以实物观察或增加实验多给学生动手机会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湿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实物观察或多加实验;能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讲“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定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面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动明显减慢且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深厚兴趣。
讲“种子的成份”一节时,学生很难相信晒干的种子里含有水份,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晒干的种子放在干焊的试管中加热直到试管内壁上出现了水珠时,水份是种子的一种成份的问题不讲自明,消除了当时不必要的疑问,也使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另外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多的增加课外的实践活动及实验,如观察气孔的关闭,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 ,让学生对环境污染、人口、食品安全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并接触自然和社会,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三、新型教学手段--媒体教学应用
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容易高度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现代化的多媒体的综合应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时尚,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有一定困难,即不容易观察又不便讲解的情况,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如讲“血液”一节时,血液的凝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可以事先把实验做的投影放出来,不但直观还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也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
多年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就亲视多样化教学手段,使他们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河南教育》、《生物新课标》.
【关键词】学习兴趣 趣味引入 实验操作 多媒体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设计,变转形式,激发兴趣。
一、趣味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比如在讲“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章鱼、鲸鱼、鲨鱼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说出道理。同学们发言非常涌跃,说法不一,但都不十分完满。教师不做裁决,而且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判断出哪个是鱼。
如在讲“物质代谢”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物质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导入课题。
再讲“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力能”一课时,老师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老师不做评判,待同学们充分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有科学依据。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当我们了解了呼吸道各部分结构特点之后,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入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究性实验不仅使学生主动茯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做到的尽量让他们做到
如讲“种子萌发条件”实验时,为了让学生增加感性知,方法是: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按课本图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在讲课时将对比实验带到讲台上,让学生亲自上讲台上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哪些种子没有萌发?通过实验使学生看到感性材料的表象,最终得到正确的理论结论。这样既符合初中生心思维特点又利于理解和掌握。
2、以实物观察或增加实验多给学生动手机会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湿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实物观察或多加实验;能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讲“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定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面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动明显减慢且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深厚兴趣。
讲“种子的成份”一节时,学生很难相信晒干的种子里含有水份,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晒干的种子放在干焊的试管中加热直到试管内壁上出现了水珠时,水份是种子的一种成份的问题不讲自明,消除了当时不必要的疑问,也使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另外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多的增加课外的实践活动及实验,如观察气孔的关闭,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 ,让学生对环境污染、人口、食品安全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并接触自然和社会,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三、新型教学手段--媒体教学应用
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容易高度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现代化的多媒体的综合应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时尚,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有一定困难,即不容易观察又不便讲解的情况,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如讲“血液”一节时,血液的凝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可以事先把实验做的投影放出来,不但直观还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也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
多年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就亲视多样化教学手段,使他们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河南教育》、《生物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