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是通过学科教学,计算机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培训阵地。下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 、“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电脑绘画、PowerPoint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在各年级进行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以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计算机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到对计算机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运用图象处理软件photoshop教学,与美术组共同举办了我校学生电脑制作绘画,贺卡课外兴趣活动。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在 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以及和电子相册软件相结合,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时能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明星照,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根据兴趣去寻找所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些學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去电子邮件。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
  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激励性评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期待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教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适度表扬,提出目标,指出方向,给学生以正面心理反馈,使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心态下接受教育。这样,不但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信心,也使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关键词]心理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进入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数学教学要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使学生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呢?笔者结合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语文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多年的语文教学与实践充分证明: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