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习惯。
  一、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1. 乐意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感受来理解和领悟,所获得的体验才越深刻、丰富,也就越有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应极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要学的知识由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
  2. 乐意制作活动学具
  小学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改革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自制学具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学校缺少教具、学具的矛盾和急需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学生自制学具可以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学习《时、分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模型,拨钟面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时、分之间的关系,发挥学具的作用,通过采用事实说话,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3. 乐意交流实践体会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课堂上,学生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化的数学教学更要求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课堂环境。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自主分组,充分建立多向的课堂交往形式,提出交流活动与要求,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同桌之间、组际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的研讨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审美情操,合作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
  1. 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性课堂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只有在允许学生说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手、脑、眼、口结合的能力才得提高,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2. 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數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观察也是使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直觉思维占优势,通过观察、操作,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实物、模型的细致观察、考察它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不可少的手段。
  3. 认真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也是课内外教学指导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必须从小就抓紧、训练,细水长流,循序渐进,以至习惯成自然。养成认真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要做到课前准备好操作用具,做到人人都有学具,人人都可以动手、动脑,人人都可以进行仔细的观察。
  三、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和形的一些概念、运算方法
  1.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理解数学中数的有关概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有关概念,让每个学生都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从而深刻地理解有关概念。
  2.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理解数学中形的有关概念
  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概念教学中,有些概念如果单纯让学生说或是教师讲比较机械,学习效果不是很好。不妨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感悟、体验概念。
  动手操作是认识图形的必要手段。“空间与图形”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切身感知图形的特征,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图形的特点,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触摸课本的角,发现角进“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等等。这样的体验对理解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直的线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印象相当深刻。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红领巾和钟面上的角,这样对理解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渡船”“蜡烛”“春蚕”“粉笔”,不仅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更是因为社会各阶层对教师职业道德风范的赞美和期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期望。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涵。  孩子的家长都希望任教自己孩子的教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情绪感染  1.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教与学中的导演,为避免一出戏演终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指导每个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如何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情境,就要教师不只追求数学语言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还要追求生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新课标下,我们应从多个维度审视品德课教学。  一、品德课教师要德才兼备  品德课的学科地位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水平,要德才兼备。
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投篮技术教学是重中之重,又是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因为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一个节点,是得分的唯一手段。而在众多投篮技术中,单手肩上投篮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具有出手点高的特点,是比赛最常用的得分手段。  一、投篮的基本站姿  1. 身体的基本站立姿势  原地定位投篮时,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距离约与肩同宽,投篮臂的两侧脚在前,导侧脚在后,脚尖对向篮圈,两膝弯曲(投篮距离近,弯
目前,许多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如各种仪器、录像、专门设计的器械,使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大大加强,向科学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但目前我县学校在短跑训练中采用专门练习的手段较少,训练量也较少,其特点是:以速度为核心,在大量的途中跑中提高技术,但专门性训练较少。  1. 对跑的动作结构、影响跑速的力认识不深刻。长期以来,一直将跑的动作结构机械地划分为
为了避免出现小学与初中的古诗文教学各管一段的现象,小学五、六年级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主要要以语言表达和古诗文赏析的训练入手,初涉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意趣,为初中的古诗文学习铺垫;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则延续小学阶段“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借助情境的创设,避免单纯的、乏味的考点分析和理性思考,让学生顺利实现中小学段的过渡,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探寻意趣,创设诗意课堂  1. 扣词句,品诗文  南
苏联理论家卢那察乐斯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微妙,都是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高度中弄明白的。”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那些“隐蔽的美”,让课堂充满审美愉悦。  一、构建怎样的语文课堂美  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的课堂,是高度尊重生命成长的课堂,是不懈追求教学创新的课堂,是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课堂。也就是说,构建语文课堂的美,应该是语文课堂
一、 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生物教学情景  鉴于形象思维对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有以下方法:  1. 播放录像片段创设优化的生物教学情景:例如一幅反映心脏功能的光盘资料,将正常搏动的心脏打开,显示其间四腔顺序交替收缩舒张,血液运行,瓣膜开闭的真实情形,起到了其它教学媒体无法
一、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生就会从被动中解脱出来,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就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乐府《木兰诗》的赏析,我首先播出花木兰替父从军中具有惊心动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