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堂这块阵地,以说理、引导、感染和熏陶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真诚的情感去关爱学生,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激发呢?
一、教师要优化性格和情感涵养,以情感人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情感具有传染性,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上课时,教师绝不能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鲜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人曾说过,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放松,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联系起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二、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多途径发掘学生丰富的情感因子
新课标强调,学习课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也为新课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文学的有机结合,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功能,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中,被深深感染。
三、教师要灵动有致,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平台,绝不能让学生一成不变、机械地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地接纳知识。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1.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激发感情。首先,教师要通过真切的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用形态语言激发学生情感。俗话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师生的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言,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帮助学生运用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实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手段激发情感。语文教师如果能将艺术课中某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运用于语文教学,使得课文中的形象变成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的形象,就能使学生的感受更真切。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在情感的体验上得到很好的满足。尤其是某些特色课文,比如话剧,可以运用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感脉络而迸发,有的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3.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情感。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幻灯片、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加深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尤其是涉及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文本,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更加能唤起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情感激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催化剂,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真诚的情感去关爱学生,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如果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激发呢?
一、教师要优化性格和情感涵养,以情感人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情感具有传染性,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上课时,教师绝不能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鲜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人曾说过,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放松,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联系起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二、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多途径发掘学生丰富的情感因子
新课标强调,学习课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也为新课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文学的有机结合,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功能,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中,被深深感染。
三、教师要灵动有致,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平台,绝不能让学生一成不变、机械地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地接纳知识。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1.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激发感情。首先,教师要通过真切的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用形态语言激发学生情感。俗话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师生的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言,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帮助学生运用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实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手段激发情感。语文教师如果能将艺术课中某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运用于语文教学,使得课文中的形象变成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的形象,就能使学生的感受更真切。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在情感的体验上得到很好的满足。尤其是某些特色课文,比如话剧,可以运用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感脉络而迸发,有的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3.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情感。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幻灯片、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加深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尤其是涉及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文本,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更加能唤起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情感激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催化剂,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