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称第一学段的写作为“说话写话”,其目的是强调低年级不必过于在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强调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轻松的心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想去说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低年级短小通畅的语句,哪有高年级的妙语连珠,因此进行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作文片段训练尤为重要。对此,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习作兴趣
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作文的心理效应,科学地进行早期作文教学,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演一些有趣简短的情景剧,,表演自己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事情。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语文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创设“演”的环境,让表演再现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打破常规,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放飞想象,让学生描绘生活;变序教学,使课本内容符合生活实际。然后再组织他们练习说话、写话。学生们有了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写起话来也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如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喜欢熟悉的小动物》,这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都太熟悉了,家家都有小动物,孩子们整天和小动物打交道。组织教学时,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一个问题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那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喜欢的这只小动物?这会孩子们的手举得更高了。然后分组活动,把介绍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聚在一起,各自说出自己的了解,互相取长补短,搜集资料,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向大家汇报。汇报中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出乎我的预料。兴趣越浓,注意力便越集中,学习便越积极主动,只要我们教者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还有哪个学生不爱学习呢?
二、善于捕捉情景,巧妙指导
方法犹如智慧的钥匙,好的方法指导会让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即使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会功败垂成。
(一)巧用插图。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配有美丽的插图。我们在教学时如果能巧用插图,不但能充实课文内容,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本期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时,我是这样利用插图的:课前让学生观察图上景物,揭示课题《秋天》,课后我再次让学生观察,并且要用上课文中学过的词。于是许多学生流利的用上了描写秋天的美丽词语(如:叠翠流金、层林尽染、天高云淡、景色宜人……),这样也巩固运用了教学内容。又如在教第一课《秋天的图画》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秋的美,并与课文的写作顺序紧密的衔接配合在一起。我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结合自己的经验描绘画面的意境,这就为学生以后再观察写景物时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适当的点评。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学了第一单元后,我就陪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来到黄河岸边。一路上孩子们心胸开阔,畅所欲言。刹那间满眼的花鸟虫鱼,金色的田野想尽收眼底。借着这股热浪回到课堂立即召开汇报会。并让学生结合识字(一)和第一课,认真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进行细致描写,然后让写得好的同学在台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当有一位同学念到“秋雨滴滴嗒嗒从树上落下来”时,我马上抓住机会,让学生思考这个同学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于是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写景物不但用眼睛看,鼻子闻,还要用耳朵听。在点评另一个孩子写到“一个小虫子慢悠悠地爬着,像在散步”;“菊花长的花瓣像章鱼的爪子,短的花瓣紧紧的聚在一起,像在开会。”此时我又启发学生如何学会想象,如何让景物活起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两次作文迥然不同。经过这样系统地训练,写作文自然成了一件轻松事。
三、鼓励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之处就是能凭借这个学科工具,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语言且灵活运用。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的对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作文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我们的“作文先导式”教学特别重视生活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且运用语言的能力。
首先我们在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品析自己喜欢的词,鉴赏词的精妙之处,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运用。如在教学课文《北京》时,文中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川流不息等这些词都很美,我让
学生挑出喜欢的这些词,说说这些词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并且试着用这些词说一小段话,介绍咱的家乡。这样不仅丰富了词语的积累,也进一步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其次每周积累比赛,看谁积累的词多词美,谁最会用,评选出“鉴美大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四、赏识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适当鼓励、称赞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次孩子在写小作文时,让他们互相评议,找出精彩词句相互欣赏,让孩子们不在一味仰视别人,而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兴趣。如孩子在写到秋天美丽的景物时,我表扬他们:“你们真能干,你们不但会观察,还用手中的笔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是啊,大自然是美的,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美就在你身边。”于是孩子们蠢蠢欲动,恨不得马上去寻找美,这样更激发了孩子去观察的欲望。老师也可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大自然又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千姿万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只要老师用心去体验,你的课堂定会其乐融融、精彩无比。
总之,让学生学会观察,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适时的进行片段作文训练非常必要,它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只要我们教法得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他们一定会从生活中找到作文的素材,他们的童真童趣也会不经意地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淋漓尽致地展示。敢说、敢写、想写、乐写,让习作成为一件美差事。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习作兴趣
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作文的心理效应,科学地进行早期作文教学,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演一些有趣简短的情景剧,,表演自己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事情。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语文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创设“演”的环境,让表演再现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打破常规,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放飞想象,让学生描绘生活;变序教学,使课本内容符合生活实际。然后再组织他们练习说话、写话。学生们有了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写起话来也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如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喜欢熟悉的小动物》,这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都太熟悉了,家家都有小动物,孩子们整天和小动物打交道。组织教学时,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一个问题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那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喜欢的这只小动物?这会孩子们的手举得更高了。然后分组活动,把介绍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聚在一起,各自说出自己的了解,互相取长补短,搜集资料,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向大家汇报。汇报中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出乎我的预料。兴趣越浓,注意力便越集中,学习便越积极主动,只要我们教者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还有哪个学生不爱学习呢?
二、善于捕捉情景,巧妙指导
方法犹如智慧的钥匙,好的方法指导会让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即使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会功败垂成。
(一)巧用插图。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配有美丽的插图。我们在教学时如果能巧用插图,不但能充实课文内容,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本期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时,我是这样利用插图的:课前让学生观察图上景物,揭示课题《秋天》,课后我再次让学生观察,并且要用上课文中学过的词。于是许多学生流利的用上了描写秋天的美丽词语(如:叠翠流金、层林尽染、天高云淡、景色宜人……),这样也巩固运用了教学内容。又如在教第一课《秋天的图画》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秋的美,并与课文的写作顺序紧密的衔接配合在一起。我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结合自己的经验描绘画面的意境,这就为学生以后再观察写景物时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适当的点评。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学了第一单元后,我就陪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来到黄河岸边。一路上孩子们心胸开阔,畅所欲言。刹那间满眼的花鸟虫鱼,金色的田野想尽收眼底。借着这股热浪回到课堂立即召开汇报会。并让学生结合识字(一)和第一课,认真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进行细致描写,然后让写得好的同学在台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当有一位同学念到“秋雨滴滴嗒嗒从树上落下来”时,我马上抓住机会,让学生思考这个同学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于是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写景物不但用眼睛看,鼻子闻,还要用耳朵听。在点评另一个孩子写到“一个小虫子慢悠悠地爬着,像在散步”;“菊花长的花瓣像章鱼的爪子,短的花瓣紧紧的聚在一起,像在开会。”此时我又启发学生如何学会想象,如何让景物活起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两次作文迥然不同。经过这样系统地训练,写作文自然成了一件轻松事。
三、鼓励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之处就是能凭借这个学科工具,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语言且灵活运用。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的对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作文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我们的“作文先导式”教学特别重视生活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且运用语言的能力。
首先我们在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品析自己喜欢的词,鉴赏词的精妙之处,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运用。如在教学课文《北京》时,文中的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川流不息等这些词都很美,我让
学生挑出喜欢的这些词,说说这些词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并且试着用这些词说一小段话,介绍咱的家乡。这样不仅丰富了词语的积累,也进一步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其次每周积累比赛,看谁积累的词多词美,谁最会用,评选出“鉴美大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四、赏识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适当鼓励、称赞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次孩子在写小作文时,让他们互相评议,找出精彩词句相互欣赏,让孩子们不在一味仰视别人,而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兴趣。如孩子在写到秋天美丽的景物时,我表扬他们:“你们真能干,你们不但会观察,还用手中的笔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是啊,大自然是美的,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美就在你身边。”于是孩子们蠢蠢欲动,恨不得马上去寻找美,这样更激发了孩子去观察的欲望。老师也可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大自然又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千姿万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只要老师用心去体验,你的课堂定会其乐融融、精彩无比。
总之,让学生学会观察,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适时的进行片段作文训练非常必要,它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只要我们教法得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他们一定会从生活中找到作文的素材,他们的童真童趣也会不经意地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淋漓尽致地展示。敢说、敢写、想写、乐写,让习作成为一件美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