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内容因学科特点而无法具体量化,加之教师的主观因素,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见仁见智。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一些偏颇,介绍了实施语文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三点教学策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内容,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有效选择
语文教学内容因学科特点而无法具体量化,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见仁见智。因此,不仅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会不同,而且同一教师因自身的阅历、经验、体会等在不同时间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由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千差万别,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混乱和偏颇。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的一些偏颇,介绍了实施语文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三点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一些偏颇
1.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对同一篇课文,因为自身认知水平、人生经验、理解侧重等不同,甚至是同一名教师在不同时期也会对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教学目标设置的随意性极大地损害了教学内容传授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茫然无措,对教学评价的科学实施无从谈起。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教学目标设计为: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查阅鲁迅有关资料可以知道这并不是作者的意愿,所以这个目标看来很值得商榷。
2.过分强调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体验。一些教育理论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认识和体验,忽略对文本本身内容的有效解读。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解读和传递。往往课堂热闹无比,但与课文内容相去甚远。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没有获得知识或者是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例如学习《父母的心》一文,教师问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一位学生认为文中的父母把孩子送人的举动是对的,争论的结果是教师不能说服学生,学生不能信服教师,那么这样的独特体验完全偏离了作者、编者、文本本身的原意,甚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3.不能用语文方法选择语文教学内容。黄厚江先生提出语文的本色教学理论,核心就是用语文的方法上语文课,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读,语文的方法是什么?核心就是听、说、读、写,即依赖语言和文字进行认识、感悟、思考、获得。往往有的语文课堂被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科学课、艺术课。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关注都已经和语文无关,忽略依靠文本本身进行听、说、读、写的学习,对一个问题进行超出文本的发散。例如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有教师对船长最后与船共存亡进行重点解读,课堂的确无比热闹,支持与反对都慷慨激昂,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文本展示的是人类的一种崇高与伟大,这无关对错。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怎么也谈不上是用语文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依据和策略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效与否决定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等能否有效和健康形成。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受语文学科特点、课程标准、教材范文等因素的影响。全面把握这些,确定教学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和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首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对语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责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首先要以此为依据。《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依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要教些什么,不同水平、年龄、经历的语文教师,见解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语文教师,每教一遍,理解也往往是不一样的。这种对教材理解上的差异性,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不仅教学内容有差异,就连教学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目标不明随意性就强,这样费时多而效率低。因此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首要依据。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消除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解决课堂教学的无效和高耗问题。
2.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以教材为媒介确定教学内容,用好教材。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这些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学习。要清楚地认识到所选的文章,很大部分不是为了语文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而是凝结了民族精神的源泉,渗透到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是要学生汲取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的。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尊重教材,体现出编者、教材本身的意图。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本身出发,能在思考编者的意图上,正确合理地设计出教材所要传达出的信息。
3.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有很强的形象性,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有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因为阅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既要实现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编者的意图,又要兼顾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语文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需要大量地进行语法、字词、篇章的训练,而是侧重培养学生对于书面语的掌握能力,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把学生对语文的能力掌握从口语转到书面语上。
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必须进一步科学、规范。因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合作交流,选出最优化的教学内容,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有效选择
语文教学内容因学科特点而无法具体量化,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见仁见智。因此,不仅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会不同,而且同一教师因自身的阅历、经验、体会等在不同时间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由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千差万别,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混乱和偏颇。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存在的一些偏颇,介绍了实施语文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三点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一些偏颇
1.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对同一篇课文,因为自身认知水平、人生经验、理解侧重等不同,甚至是同一名教师在不同时期也会对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教学目标设置的随意性极大地损害了教学内容传授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茫然无措,对教学评价的科学实施无从谈起。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教学目标设计为: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查阅鲁迅有关资料可以知道这并不是作者的意愿,所以这个目标看来很值得商榷。
2.过分强调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体验。一些教育理论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认识和体验,忽略对文本本身内容的有效解读。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解读和传递。往往课堂热闹无比,但与课文内容相去甚远。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没有获得知识或者是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例如学习《父母的心》一文,教师问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一位学生认为文中的父母把孩子送人的举动是对的,争论的结果是教师不能说服学生,学生不能信服教师,那么这样的独特体验完全偏离了作者、编者、文本本身的原意,甚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3.不能用语文方法选择语文教学内容。黄厚江先生提出语文的本色教学理论,核心就是用语文的方法上语文课,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读,语文的方法是什么?核心就是听、说、读、写,即依赖语言和文字进行认识、感悟、思考、获得。往往有的语文课堂被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科学课、艺术课。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关注都已经和语文无关,忽略依靠文本本身进行听、说、读、写的学习,对一个问题进行超出文本的发散。例如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有教师对船长最后与船共存亡进行重点解读,课堂的确无比热闹,支持与反对都慷慨激昂,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文本展示的是人类的一种崇高与伟大,这无关对错。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怎么也谈不上是用语文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依据和策略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效与否决定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等能否有效和健康形成。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受语文学科特点、课程标准、教材范文等因素的影响。全面把握这些,确定教学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和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首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对语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责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首先要以此为依据。《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依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要教些什么,不同水平、年龄、经历的语文教师,见解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语文教师,每教一遍,理解也往往是不一样的。这种对教材理解上的差异性,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不仅教学内容有差异,就连教学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目标不明随意性就强,这样费时多而效率低。因此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首要依据。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消除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解决课堂教学的无效和高耗问题。
2.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以教材为媒介确定教学内容,用好教材。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这些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学习。要清楚地认识到所选的文章,很大部分不是为了语文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而是凝结了民族精神的源泉,渗透到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是要学生汲取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的。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尊重教材,体现出编者、教材本身的意图。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本身出发,能在思考编者的意图上,正确合理地设计出教材所要传达出的信息。
3.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有很强的形象性,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有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因为阅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既要实现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编者的意图,又要兼顾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语文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需要大量地进行语法、字词、篇章的训练,而是侧重培养学生对于书面语的掌握能力,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把学生对语文的能力掌握从口语转到书面语上。
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必须进一步科学、规范。因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合作交流,选出最优化的教学内容,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