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试用的各种新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化学史知识,但给人的感觉是:化学史知识好像是“味精”.在实际教学中,化学史知识常常被轻描淡写,甚至被打入“冷宫”,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鉴于此,本文试对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开展化学史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介绍部分化学家的生平业绩,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可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在诺贝尔、邓稼先、居里夫人、候德榜、门捷列夫等科学家身上,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完美结合.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化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格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极好典范.
例如,在讲氧气时,我介绍燃素学说是怎样提出的,这个错误的理论为什么能得到当时许多科学家承认,普利斯特利却没有发现真理?而拉瓦锡怎样利用氧气的发现推翻燃素学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的?这一曲折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教训,从胜利中得到启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三、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
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例如,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当时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他成功地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这无疑会使学生受到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等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四、运用化学史实,积极创设探究情景
在情景设置的氛围下,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对新奇事物的兴奋感.
例如,在讲“活泼金属能够跟酸起置换反应而放出氢气”时,可以结合当初许多化学家的误解,即活泼金属是“氢的化合物”,及他们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后来又是怎样得到纠正的,用什么样的实验才能检验出活泼金属究竟是化合物还是元素等来分析.
通过这些问题就会使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摆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之中,缩短同知识间的距离,并同先辈的化学家“一起”去主动探索.
五、考察知识发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不能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得过死或过于绝对,而应当在充分论证它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同时,适当说明它的发展性和相对意义,使学生能够从发展的高度上去把握知识,培养科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讲授原子结构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联系一下人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卢瑟福的“行星式”,到玻尔的“旧量子化”的原子模型,直到玻恩运用概率分布解释的电子云图像,从变动和发展的角度去阐述,这样把知识作为历史的产物来考察,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流动中进行阐述,就会活跃学生的思想,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注重化学知识运用,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人类的科
学人道主义精神
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结合化学史,联系当今世界,注重化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化学科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例如,目前有些国家仍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恐怖活动时有发生,给国际社会造成诸多不安全因素.
随着化学科学的进展,来自社会意识领域和人文领域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溶入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把化学科学的运用与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在少年时代就对化学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真正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
培养这种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个体,才是现代中学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其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鉴于此,本文试对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开展化学史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介绍部分化学家的生平业绩,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可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在诺贝尔、邓稼先、居里夫人、候德榜、门捷列夫等科学家身上,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完美结合.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化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格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极好典范.
例如,在讲氧气时,我介绍燃素学说是怎样提出的,这个错误的理论为什么能得到当时许多科学家承认,普利斯特利却没有发现真理?而拉瓦锡怎样利用氧气的发现推翻燃素学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的?这一曲折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教训,从胜利中得到启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三、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
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榜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例如,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当时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他成功地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这无疑会使学生受到百折不挠、大胆创新等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四、运用化学史实,积极创设探究情景
在情景设置的氛围下,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对新奇事物的兴奋感.
例如,在讲“活泼金属能够跟酸起置换反应而放出氢气”时,可以结合当初许多化学家的误解,即活泼金属是“氢的化合物”,及他们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后来又是怎样得到纠正的,用什么样的实验才能检验出活泼金属究竟是化合物还是元素等来分析.
通过这些问题就会使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摆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之中,缩短同知识间的距离,并同先辈的化学家“一起”去主动探索.
五、考察知识发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不能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得过死或过于绝对,而应当在充分论证它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同时,适当说明它的发展性和相对意义,使学生能够从发展的高度上去把握知识,培养科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讲授原子结构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联系一下人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卢瑟福的“行星式”,到玻尔的“旧量子化”的原子模型,直到玻恩运用概率分布解释的电子云图像,从变动和发展的角度去阐述,这样把知识作为历史的产物来考察,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流动中进行阐述,就会活跃学生的思想,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注重化学知识运用,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人类的科
学人道主义精神
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结合化学史,联系当今世界,注重化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化学科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例如,目前有些国家仍拥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恐怖活动时有发生,给国际社会造成诸多不安全因素.
随着化学科学的进展,来自社会意识领域和人文领域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溶入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把化学科学的运用与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引发学生在少年时代就对化学科学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真正培养学生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
培养这种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个体,才是现代中学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其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