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组织策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一般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指在幼儿园中,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通过倾听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一系列美的音乐作品,从而获得音乐的审美感知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的审美教育活动。
  一、明确欣赏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时,带有指向性的期望、要求和标准。明确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目的,直接关乎幼儿要被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关乎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最看重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关乎教师想要教给幼儿哪些内容,关乎教师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关乎教师自己怎么去评价音乐欣赏活动,关乎教师怎么评价幼儿的音乐表现等等。可见,明确幼儿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指南》的解读中对艺术领域教育目标的描述及许多学者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目的的表述总结发现: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不应该是仅仅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不应该是仅仅强调对幼儿德育、智育开发的,不应该是忽视幼儿的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培养的;而应该是让幼儿逐渐形成对音乐欣赏积极的自觉的认识和反映的态度,并能对音乐进行初步的审美感受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例如,组织一节中班器乐曲欣赏《命运交响曲》(节选)活动,在组织这节音乐欣赏活动时,教师要明确本次活动不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贝多芬是一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以及知道贝多芬音乐作品背后有多么震撼人心的生活故事;也不是透过这首曲子向幼儿“灌输”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而应该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做到“喜欢听当、当、当这样有力的声音”,“能大胆地说出,听到‘当、当、当’这样的声音后联想到的画面”等。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感知到生活中的美。
  二、选择适宜的欣赏内容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不应该强调按照音乐欣赏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向幼儿组织活动,不应该过分地强调让幼儿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枯燥地模仿,不应该以进行“专业”的音乐技能技巧训练为主要学习内容,而忽视根本——依据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喜好和情趣而选择欣赏内容。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基于《指南》的指导,我认为适宜的教育内容来源有:
  (一)贴近幼儿生活
  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与理解,更容易激发幼儿感受与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聆听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等;去剧院听各种类型的戏剧,在大自然、大社会中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审美熏陶,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中鸟鸣、小鸟们的嬉戏、小鸟们飞翔的美景,在组织中班器乐曲欣赏——《小鸟的歌》时,幼儿们一下子就听出了这是一首关于小鸟的音乐作品,有的幼儿用几句简单的话描述小鸟们在一起说话、做游戏的场景,有的幼儿用动作和其他的幼儿互动,表现他“看”到的场景。幼儿收获了情感愉悦和审美愉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适合幼儿欣赏的世界名曲
  由于世界名曲的作品音乐品质较高,作品带给幼儿的可想象空间大,适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是培养幼儿的感知与创造的良好选择;但是,由于世界名曲的篇幅较长,所以,教师要做适当的节选,例如,可以节选一个片段,也可以节选一段故事,还可以将某一小部分的内容进行剪辑处理,形成A—B—A带有重复性的三段式的曲式结构,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其中,能够适合幼儿欣赏的世界名曲还包括中外优秀的少儿歌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器乐曲,例如:肖邦的《小狗圆舞曲》、《小猫圆舞曲》,克萨克夫的《野蜂飞舞》,耶赛尔的《玩具进行曲》等;音乐童话,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等;戏剧,如《我爱童话》、《大海笑了》等。
  除此之外,在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时,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表现性的、不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不同风格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对音乐概念的掌握,丰富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认识。还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高低的、不同长短的、不同强弱的、不同快慢的、不同音色的、不同结构的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对音乐概念掌握更精确化,更加系统的认识音乐作品。
  三、注重审美体验的教育过程
  《指南》中关于艺术领域的指导,尤为强调对幼儿艺术兴趣的养成。并在《指南》解读中指出“积极的艺术学习态度、兴趣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是有效组织教育活动的提前,让幼儿沉浸其中,获得审美体验是关键。
  (一)通过审美情境的体验导入活动
  《指南》指导下的音乐欣赏活动注重通过审美情境的体验,激发幼儿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因此,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导入时,建议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动作感知,进而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审美情境体验;通过对以往回顾感知体验,激发对音乐情境体验再现的情感与表现力。
  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为音乐配上故事、动画或特定情境,让幼儿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感知,逐渐进入音乐欣赏作品的意境中。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种导入方式尤为适合小、中班的幼儿,在故事或特定情境的感染下,更好地感受、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组织中班《彼得与狼(节选)》音乐欣赏活动时,首先给幼儿讲一个“勇敢少年与大灰狼”的故事,激发幼儿对彼得与大灰狼斗智斗勇情境的想象,再进行欣赏音乐作品。
  2.动作导入。
  动作导入是指在播放即将要欣赏的音乐作品时,鼓励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甚至是进行即兴创编表演。《指南》解读中指出:“让幼儿伴随音乐做动作或自己进行创编表演,既可以养成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敏感性,同时,也起到了安定幼儿情绪的作用。”可见,动作导入是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良策。例如:在组织中班音乐欣赏活动《虫儿飞》时,鼓励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将自己假想成萤火虫在天上飞的场景。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飞的动作,都不自觉的轻柔了,幼儿的面部表情是那样的愉快,幼儿更加深入地感知了这首乐曲的内容。   3.经验导入。
  经验导入是指对幼儿以往的审美情境体验进行回顾,帮助幼儿进入音乐欣赏活动中。对以往的审美情境体验回顾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以组织中班《小鸟的歌》音乐欣赏活动为例,第一,和幼儿一起谈论他们了解的小鸟,如:模仿小鸟的叫声、飞的动作,介绍不同种类的小鸟,讲述关于小鸟的故事等等;第二,播放鸟鸣的录音,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同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审美熏陶,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感知真实的事物,激发敏锐的感知力,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
  (二)多种方法欣赏
  《指南》指导下的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方法重视幼儿内在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注重幼儿自主的感知、想象与感受。强调幼儿自己对作品的感想,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引导幼儿与音乐作品进行心灵对话,允许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鼓励并尊重幼儿用语言的、身体动作的、表情的方式表达,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1.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体验。
  音乐作品中不同元素会激发幼儿一定的感觉力,并将这种感受力转化成为他们的表现力。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运用美术、语言表述等方式,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表达对音乐的体验。例如:在小班《春雨》音乐欣赏活动时,引导幼儿将他们听到的音乐用简单的线条表现,或者用简单的形象表达自己的音乐体验;再如,在组织中班《彼得与狼(节选)》音乐欣赏活动时,鼓励幼儿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其他的幼儿听,畅谈自己的音乐体验。
  2.采用大肌肉活动(动作)表达体验。
  有学者用实验研究证明,幼儿用大肌肉活动(动作)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对音乐性质的感觉会更敏感,即幼儿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采用动作感知音乐的效果会更好。例如:在组织《采茶扑蝶》音乐欣赏活动时,鼓励幼儿用动作去表现当时的场景,在动作中感知采茶人在采茶中嬉戏的场景,感知喜悦的心情;在组织小班《新年好》音乐欣赏活动时,可以随着音乐做拍手、拍胳膊、跺脚的动作等。
  3.利用“多通道参与”的方法体验音乐。
  所谓多通道参与是指在学习接纳感知外界事物时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知觉,通过各种知觉的协调作用体会、理解外界的刺激,可以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也可以是听觉与面部表情相结合。例如,在组织中班《赛马》音乐欣赏活动时,采用听觉—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短片,引导幼儿体验牧民们在草原上赛马的欢快之情;在组织大班《野蜂飞舞》音乐欣赏活动时,借用听觉—面部表情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表达野蜂们向自己涌来时的感受,能更好地体验到野蜂飞舞的紧张、甚至是有些混乱的场面。
  四、采用积极鼓励的评价方式
  《指南》中指出“在评价幼儿艺术的问题上,不能用‘对不对’、‘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而是要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既要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又要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鼓励幼儿通过自主地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学习能力与态度。”
  《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评价,一方面,教师应该是积极鼓励幼儿的表达与创造的,以欣赏的态度去积极评价每一个幼儿,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给予形象具体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幼儿的现在与以前进行比较,承认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提高。例如:在组织中班《玩具进行曲》音乐欣赏活动时,在听完前奏就有个男孩迫不及待地问“这是不是要开动物大会了呀”,另一个男孩附和着说“孔雀来了”,并做出抬头、扭肩走路的样子;一个女孩说“是好朋友们在做过家家游戏呢”。虽然,幼儿的诠释和作曲家的本意有所区别,但是,教师给予幼儿分享自己观点,并做出解释的机会,肯定每一个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教师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幼儿,给予幼儿鼓励,帮助获得成功体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增强幼儿创造与表达的欲望。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03.
  [2]陆君.幼儿园音乐欣赏综合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6).
  [3][12][14]王丹.音乐欣赏活动中体态律动对幼儿注意集中状况的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0):76-81.
  [5][6][9][11][1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51-179.
  [4][8][1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教学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3):110-123.
  [7]傅晖文.试析《指南》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选材的启示[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36-39.
  [10]夏娟.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真正的主人——谈音乐欣赏情景化的弊端与出路[J].学周刊.2011(5):109-110.
其他文献
制作材料:  KT板、报纸、即时贴、挂历、胶带、苹果包装袋等。  制作方法:  1.先用KT板做成台球桌,需用胶带粘紧。  2.用刀刻出六个小洞,并把苹果包装袋粘在球洞下方。  3.报纸做成桌球,并用即时贴包装。  4.挂历纸裹成球杆。  5.在台球桌下用两个纸盒垫起来,要有一定的高度。  作品玩法:  1.两名幼儿对玩,把球打进对门的球洞。  2.球进洞的数量要按照已贴的数字,投多了要拿出来,重
设计思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一边来回拉动毛线一边自言自语。为什么不去开发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去创造呢?于是我就利用毛线设置一个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区域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故事,自己动手制作把故事里的角色表现出来。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根据幼儿所编故事不定期更换内容,增加幼儿的新鲜感和创造力。在思考、尝试、操作的过
900年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非人力所可致。”文中没有讲明白茶的产地,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形。2003年,经专家考证,宋徽宗所讲到的白茶就是生长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白茶。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1982年,人们偶然在安吉的一处山谷里发现了一株白茶古茶树,自此以后,安吉白茶日渐被人们所认识
《纲要》指出:“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教是为了不教”,要让每一个孩子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必须把他们的内心动机激发出来。绘本教学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影响,在引导大班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我选择了《我也要搭车》、《我选我自己》、《最佳守卫》等绘本教学活动,以此为教,疏通孩子们的情感,从心而发,为孩子寻找可以打动自己的力量。  (一)《我
“老师,你在想什么呢?”妮妮的声音把我飘渺的思绪拉了回来,望着面前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不禁哑然:看来,我又在想念那个特殊的孩子了,一个不与任何人交流,不对任何事物感兴趣,只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孩子。从医学的角度上说:这类孩子有自闭症倾向。  不说话的康康  第一次和康康接触是我点名的时候,其他幼儿都答到,他却不答应。当我第二次喊他的名字时,班里的小朋友纷纷对我说:老师,他从来都不说话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