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对促进大学课程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1992年开始,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课也从无到有,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为我国高校发展速度最快的课程之一。
  一、 数学建模的特点
  ㈠ 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
  实际问题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具体问题,所以必须将问题结构化和数量化,并掌握必要的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对问题作出必要的简化和抽象,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㈡ 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
  研究实际问题,要学会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并加以处理,只有将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㈢ 应用的广泛性
  模型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来自于任何领域,具有广泛性。数学建模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中。
  二、 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㈠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的很多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也没有条件由老师详细讲解,只能了解主要的思想方法,然后通过自学来进一步掌握。若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而这种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
  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没有现成模式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从习惯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尝试一种与常规不同的思路,建立更为开放、综合、灵活的学习方法。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实质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观点、方法等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建模的整个过程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也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途径。
  ㈢ 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积极作用
  数学建模不仅是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熟练了技能技巧,而且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㈣ 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中的艰辛与探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及乐观自信的态度。
  三、 数学建模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数学建模突出了可教与学的双主体关系。数学建模竞赛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点,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并互相协同,建立了一种最优的互动关系。这种双主体的关系是对以往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突破,这种突破的条件首先是竞赛机制和教育观念的创新和变革,这对教育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其次,数学建模是一种有效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这种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合的学生群体,将极大地提高努力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总之,创新是数学建模的精髓,它包括理论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而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数学建模为培养知识创新能力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接上页)这时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学生经过这样的探索和发现得到的知识是不会轻易忘记的,而是经久耐用的。
  三、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归纳验证能力。
  数学的创造始于猜想,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作出的认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在着手解题之前能够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和用语探索的精神。新颖的教材提供了大量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待探究的 问题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在经历真正"做数学"与"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从"做"中"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将一张长方行的纸对折,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时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过程]: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张进行对折一边对折,一边记录比较,猜想,归纳:
  对折1次,折痕为1
  对折2次,折痕为3即3=22-1
  对折3次,折痕为7即7=22-1
  对折4次,折痕为15即15=24-1
  对折5次,折痕为31即31=25-1
  ......
  对折n次,折痕为2n-1
  然后进行验证,得出规律正确.
  把这一规律与第二章的细胞分裂进行比较如表:
  
  [结果]:连续对折6次可以得到(26-1)条折痕;连续对折10
  就可以得到(210-1)次折痕;连续对折n次就可以得到
  (2n-1)条折痕.
   完成一个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的认知的过程.在做数学过程中既学会了新知识,学会了探索的方法,为学生理解记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要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必须要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能反映数量关系的规律,这是我们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从2003年秋季开始,我镇部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课程目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从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提出了“自主阅读”的教改思路,从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方面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自主、自能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0、引言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新世纪基础教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绘画作为一门新兴的绘画艺术,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寻求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于电脑绘画教学的成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图从整合学科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教授电脑绘画课程。  【关键词】电脑绘画信息技术创新精神    电脑绘画又称“计算机美术”,在我国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诞生的一门
摘要:教学理念是每位教育者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最根本的理性认识和看法。我校成功升专后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将教学理念由原来的中专模式向高校教学的要求转变,现代高校教学理念的内在宗旨是培养学生内在综合素质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与时代和发展相违背的旧的、落后的教学观。  关键词:教学理念高校教学转变  教学理念是每位教育者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最根本的理性认识和看法。高校
一、研究“考纲”,吃透“说明”  《考试大纲》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进行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它源于《课程标准》,并对其中某些具体内容作了细化处理,它是原则性的、刚性的。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主要依据,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指出了高考考什么(考试范围划定了),怎么考(出什么题型、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怎样),怎么答(评分标准都说的很清楚),认真研究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这个规
如何抓好期末考试复习,提高中考成绩,是每个地理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话题。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和前几年的复习经验,在此谈一点个人做法,仅供各位参考。  一、 做好试题研究、灵活应对试题变化  (一)注意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试题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考查。地球、地图、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是构成地理的要素,这些占的分值都较大。  (二)试题图文并茂,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各种题型
从教多年,教学感悟不少,尤以"益心启智总关情"为最。它让我了悟,语文的教学,就是情感的教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神圣职责就是:使学生少一分冷漠,多一分温情;少一分粗糙,多一分细腻;少一分庸俗,多一分浪漫;少一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多一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棵千般美丽,万般风情的心灵之树。这棵心灵之树,在情感教学中枝繁叶茂。  情教之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爱心唤起学生的真情,尊重学生,学会赞赏学生,学会安慰鼓励学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爱心尊重赞赏鼓励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而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从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刚开始觉得非常新鲜、有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突然发现班主任工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繁琐、琐碎、恼人,关键是它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教育专家说过的:要当好老师,就首先当班主任;要上好课,就应当班主任。几年的工作历练,我感触颇深,几分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