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具有多元的获得知识的方法,要在生活体验中构建知识。教学中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将日常生活作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最地,做到教学做合一,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陶行知 社会实践
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要求记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那么什么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其活动目的是什么?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子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新课程旨在改变学生目前单一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体验中构建知识,从中将知识和活动统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创造出新的知识。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使我对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一、日常生活场所,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教育就是自然界和人类整体的生活实践;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引导人对于社会的改造。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是它的活动的指定形式。除了指定的领域外。还有些如意志、情感培养等非指定的领域。从广义上讲,学生天天在接受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同样,学生也天天在进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像做家务、购物讨价还价、参观博物馆等都可理解成儿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持续过程的“教学做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的场所,包括校内、校外一切地方都可以作为活动的天地,而不仅仅是进社区服务或者到大街上去扫马路搞宣传。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日常生活场所,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
二、教学做合一,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行知课程方法观的生动写照。陶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是亲知的过程。这就是说,没有“做”,没有行动,就不会获得真知。陶先生认为:“依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说知皆为不可能。”唯有以“做”为中心的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理论与实际、思想与行为结合产生的真知识。陶先生认为单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结论好比得到国家发的纸币,亲身的经验好比国库的“储备金”。没有相当的“储备金”,纸币发得越多越贬值。陶先生的说法怎能不发人深省!陶先生还认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回顾我班开展并记载在班主任工作手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激情广场,万人大合唱”“姓名来历之研究”“中西传统节日面面观”“梅子涵爷爷售书活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后面两项只能算勉强凑数。在“激情广场,万人大合唱”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庆祖国六十华诞”主题班会、手抄报、知识竞答、学唱爱国歌曲、牛牛体力奖、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的配套活动,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该怎样做,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活动的要求,完成活动的目的。而“姓名来历之研究”“中西传统节日面面观”两项活动开展时,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只布置任务,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没有总结活动的意义;学生活动过程不完整,在活动中,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名字,并询问取名缘由,搜寻中西传统节日名称及人们在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到生活的各个场所观看节日布置、了解节日气氛,并制作了精美的PPT供其他学生观看,但对于名字变迁和社会发展关系却少思考,对国外文化的进入与商业、新一代思想意识层面的变化却少探究。由此可见,这两次儿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意义深度不够,教育方法有待改进。在这两项活动中,没有做到“教学做合一”。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要求“做”的活动,是以“做”为中心,是生活法和教学法合一的活动,是需要劳动更需要劳心的活动。
生活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我们现在处于生活节奏快速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目前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它有别于其他某些课程,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没有固定的活动题目,没有局限的活动场所,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同样,有怎样的教育,也就有怎样的生活。书是教育的工具,是教人怎么做的,是教人怎么生活的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工具。因为生活是活的,是变化。通过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使我明白:认真开展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奏。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陶行知 社会实践
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要求记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那么什么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其活动目的是什么?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子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新课程旨在改变学生目前单一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体验中构建知识,从中将知识和活动统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创造出新的知识。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使我对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一、日常生活场所,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教育就是自然界和人类整体的生活实践;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引导人对于社会的改造。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是它的活动的指定形式。除了指定的领域外。还有些如意志、情感培养等非指定的领域。从广义上讲,学生天天在接受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同样,学生也天天在进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像做家务、购物讨价还价、参观博物馆等都可理解成儿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持续过程的“教学做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的场所,包括校内、校外一切地方都可以作为活动的天地,而不仅仅是进社区服务或者到大街上去扫马路搞宣传。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日常生活场所,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
二、教学做合一,是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行知课程方法观的生动写照。陶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是亲知的过程。这就是说,没有“做”,没有行动,就不会获得真知。陶先生认为:“依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说知皆为不可能。”唯有以“做”为中心的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理论与实际、思想与行为结合产生的真知识。陶先生认为单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结论好比得到国家发的纸币,亲身的经验好比国库的“储备金”。没有相当的“储备金”,纸币发得越多越贬值。陶先生的说法怎能不发人深省!陶先生还认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回顾我班开展并记载在班主任工作手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激情广场,万人大合唱”“姓名来历之研究”“中西传统节日面面观”“梅子涵爷爷售书活动”“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后面两项只能算勉强凑数。在“激情广场,万人大合唱”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庆祖国六十华诞”主题班会、手抄报、知识竞答、学唱爱国歌曲、牛牛体力奖、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的配套活动,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该怎样做,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活动的要求,完成活动的目的。而“姓名来历之研究”“中西传统节日面面观”两项活动开展时,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只布置任务,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活动的目的,没有总结活动的意义;学生活动过程不完整,在活动中,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名字,并询问取名缘由,搜寻中西传统节日名称及人们在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到生活的各个场所观看节日布置、了解节日气氛,并制作了精美的PPT供其他学生观看,但对于名字变迁和社会发展关系却少思考,对国外文化的进入与商业、新一代思想意识层面的变化却少探究。由此可见,这两次儿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意义深度不够,教育方法有待改进。在这两项活动中,没有做到“教学做合一”。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要求“做”的活动,是以“做”为中心,是生活法和教学法合一的活动,是需要劳动更需要劳心的活动。
生活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我们现在处于生活节奏快速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目前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它有别于其他某些课程,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没有固定的活动题目,没有局限的活动场所,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同样,有怎样的教育,也就有怎样的生活。书是教育的工具,是教人怎么做的,是教人怎么生活的工具。但绝不是唯一的工具。因为生活是活的,是变化。通过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使我明白:认真开展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