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可控系统,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反馈信息,没有反馈,就难以对系统进行控制。因此,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是协调整个课堂教学系统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注重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教师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困难。及时的反馈不仅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最好的教学时机调整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的认识及时得到强化或纠正,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对于有些不可能与教学同步的反馈,也应尽量缩短反馈周期。如果反馈周期过长,则效果就比较差,即便以后发现了存在问题,也可能无济于事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例如作业,教师可适当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量而增加课堂作业的机会并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有问题当堂解决。
二、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
只有准确的反馈,才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学信息的传递,往往会受到干扰而“失真”,为了提高反馈信息的“保真度”,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举牌表态法。例如,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牌,当需要判断一道题的结果对不对时,教师就要求学生举牌表态。这样,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一目了然,而学生间的“从众现象”也有效地得到消除。二是投影展示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解答的题目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此时,多种解法,不同结果的解题过程都汇集到大屏幕上,学生、教师都能看清楚,从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信息反馈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后输出的信息,主要是以结果的形式来呈现的,如果教师仅仅获取了学生思考结果的信息,而不了解学生思考过程的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是不深刻的,往往会由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认知偏差。如答案虽然正确但思路错误等,进而产生评价错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考过程的了解。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这样追问:“为什么这样回答”、“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反省”中自我纠正错误,而且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解题错误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注意反馈对象的全面性
教育的功能不是挑选,而是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每个学习者的基础不一样,学习目的、动机、态度也千差万别,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调节与控制。例如正确的信息反馈来自于好学生,就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掌握所学知识的可能性。这时不能盲目地进入下一层次的教学。还必须向中、差生发出信息,探测他们的反馈情况。只有在大多数学生均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才能开始下一层次的教学。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倾向,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可靠的教学反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应尽可能涉及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中,除了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信息反馈之外,还包括各种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注意反馈途径的多样性
1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组织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提问、鼓励质疑、讨论等手段,使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错误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
2 体态语言的交互。课堂上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无一不传送着肯定、否定、听懂、没听懂、有疑问等丰富的教学信息,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捕捉这些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3 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学与学习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想法,这不但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为准确做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4 作业、测试、活动等非实时互动。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最终从作业、试卷中反馈出来。特别是作业,通过作业,教师不仅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对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同时,也可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使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五、重视信息反馈的前瞻性
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从而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但如果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之前就已了解到学生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知什么,希望了解什么,有哪些难点,教师都心中有数,教学中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乱用成语。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使每节课都达到预定的目的。每节课都扎实了,有效了,那这一小步一定会积成学生学有成效的大步。
一、注重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教师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困难。及时的反馈不仅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最好的教学时机调整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的认识及时得到强化或纠正,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对于有些不可能与教学同步的反馈,也应尽量缩短反馈周期。如果反馈周期过长,则效果就比较差,即便以后发现了存在问题,也可能无济于事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例如作业,教师可适当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量而增加课堂作业的机会并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有问题当堂解决。
二、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
只有准确的反馈,才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学信息的传递,往往会受到干扰而“失真”,为了提高反馈信息的“保真度”,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举牌表态法。例如,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牌,当需要判断一道题的结果对不对时,教师就要求学生举牌表态。这样,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一目了然,而学生间的“从众现象”也有效地得到消除。二是投影展示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解答的题目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此时,多种解法,不同结果的解题过程都汇集到大屏幕上,学生、教师都能看清楚,从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信息反馈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后输出的信息,主要是以结果的形式来呈现的,如果教师仅仅获取了学生思考结果的信息,而不了解学生思考过程的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是不深刻的,往往会由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认知偏差。如答案虽然正确但思路错误等,进而产生评价错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考过程的了解。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这样追问:“为什么这样回答”、“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反省”中自我纠正错误,而且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解题错误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注意反馈对象的全面性
教育的功能不是挑选,而是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每个学习者的基础不一样,学习目的、动机、态度也千差万别,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调节与控制。例如正确的信息反馈来自于好学生,就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掌握所学知识的可能性。这时不能盲目地进入下一层次的教学。还必须向中、差生发出信息,探测他们的反馈情况。只有在大多数学生均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才能开始下一层次的教学。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倾向,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可靠的教学反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应尽可能涉及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中,除了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信息反馈之外,还包括各种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注意反馈途径的多样性
1 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组织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提问、鼓励质疑、讨论等手段,使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错误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
2 体态语言的交互。课堂上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无一不传送着肯定、否定、听懂、没听懂、有疑问等丰富的教学信息,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捕捉这些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3 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学与学习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想法,这不但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为准确做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4 作业、测试、活动等非实时互动。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最终从作业、试卷中反馈出来。特别是作业,通过作业,教师不仅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对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同时,也可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使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五、重视信息反馈的前瞻性
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从而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但如果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之前就已了解到学生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知什么,希望了解什么,有哪些难点,教师都心中有数,教学中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乱用成语。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使每节课都达到预定的目的。每节课都扎实了,有效了,那这一小步一定会积成学生学有成效的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