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还归”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王维《观猎》一诗被选入多家教材,对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的“还归”,有的教材注释说:“还归,回到。”而且对“还”字的读音未作任何说明。(徐中玉、金启华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显然,注者是把这里的“还归”当成了同义并列式复合词,认为“还”音“huán”,与“归”同义,都是“返回”的意思。笔者认为,这则注释当属误注,应予辨正。
  的确,“还”与“归”在“返回”义上是相同的,《尔雅·释言》:“还,复,返也。”《广雅·释言》:“归,返也。”二者也可构成同义并列式复合词“还归”,共表“返回”义。例如:
  (1)齐公出于泽,见衣紫衣,大如毂,长如辕,拱手而立。还归,寝疾,数月不出。(《风俗通·怪神》)
  (2)孝明加恩,则论徙边,今上宽惠,还归州里。(《论衡》)
  但是,“还归细柳营”的“还归”却不当此解。因为《观猎》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为颈联,出句“忽过新丰市”必须与对句“还归细柳营”对偶,“忽过”是一偏正结构,“忽”是副词,“过”是动词,意即“很快经过”。将“还归”当成同义复词,简单释为“回到”,就不能与“忽过”成对了。
  那么,诗中的“还”与“归”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还”字又当什么讲呢?
  其实,“还”在古汉语里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中,有为今人所熟知,作动词,表“返回”义,音“huán”的;也有作副词,表动作或时间快、疾速,当“迅速”“立刻”“随即”等义讲,音“xuán”的。对此,杨树达《词诠》解:“还,时间副词,表疾速。读与‘旋’相同,今言‘随即’。”
  “还”的后一读音、意义和用法已不为今人所熟知,《现代汉语词典》不收,然而在古代典籍中却习见。如:
  (3)而失君则不然,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反之。(《管子·任法》)
  (4)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荀子·王霸》)
  (5)还至,即至也,还起,即起也。(王念孙《读书杂志》)
  (6)《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颜师古注:“还,读曰旋。旋,速也。”
  “还”的这一意义古籍也常作“旋”,如:
  (7)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杜荀鹤《山中寡妇》)
  “还归细柳营”的“还”正当此解。“还归”与“忽过”都是偏正结构,“还”与“忽”都是副词,都表动作、时间之快、之疾。整联意思为:(出猎将军)很快经过新丰市,随即回到细柳营。这既符合律诗对仗要求,也与整首诗描写将军身手敏捷的基调相符。因此,《观猎》诗这则注释应改为:“还,读作xuán;还归,随即回到。”
其他文献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但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又不在一个层面,那么综合性学习试题应当怎么出呢,或者说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真正的综合性学习试题呢?  其实,近几年综合性学习试题一直是课标试题研究的重点,只是目前研究和命制出的试题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对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准确。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综合性
笔者最近在浏览报纸、网络等媒体时,发现“紧箍咒”一词频频出现,颇引人注目。在中国期刊网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检索标题“紧箍咒”,共发现1149条;检索标题中的“戴紧箍咒”,发现相关报道273条;检索“念紧箍咒”,发现263条。可见,“紧箍咒”使用频率相当高。既然使用频率这样高,那么究竟什么是“紧箍咒”?“紧箍咒”是怎样使用的呢?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条“紧箍咒”,释为:“《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服孙
《国外“博士后”与国内有啥不一样?》(《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4日第11版)一文对“读博士后”这一说法提出了异议,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博士后是“做”还是“读”?应该说,“博士后”不是一种学位,而是一种工作经历。乍一听,“读博士后”似乎会误导人们对“博士后”身份的认知,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看,“做博士后”就一定优于“读博士后”这一表达吗?我看未必。  首先,“读”具有语义匹配的多样性。“读
“粉稀饭”现在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用来表示“很喜欢”,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79100篇。例如:  (1)我也粉稀饭cyndi王心凌的。(我们的天空网2005年2月20日)  (2)绿茶的口味偶向来都粉稀饭,吃不腻。(成都吃喝玩乐论坛2006年5月5日)  (3)主卫格调很不错,我粉稀饭。(焦点装修家居网2006年7月12日)  网上还有很多“粉”和“稀饭”单用的例子。如:
[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初一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2003年)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一则注释为:“〔偻(lǚ)〕脊背弯曲,即伛偻病。”为了更好地理解注释及课文,笔者做了一番查检。  1.关于“偻lǚ”:  《辞源》释为:一、曲背,曲身表示恭敬;二、弯曲;三、疾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为:①屈;②驼背;③很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有两个“偻lǚ”,一个释为“〈书〉弯曲(指身体):伛(yǔ
[摘要]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和方法去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法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    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