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学生口语交际呈现的几个特点
口语,简言之,指相对于书面语而用在口头上交际的语言。它是指一种语言形态,是诉诸人们听觉的有声音的语言形态。口语交际有如下几个特点:
1.灵活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讲话,对象明确,所以用词方面,口语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词汇丰富,通俗生动,这与书面语言表达的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所不同。口语表达要求思维更为敏捷,灵活和条理化。
2.即逝性。即逝性是指一句话讲出来,能清晰地留在记忆里的时间很短。因为口语是靠声波传出去的。这种声波传送的时间很短,距离也不长,这就决定了口语留驻时间很短。科学试验,一般人听连续的讲话,能精确地记住时间不过七八秒钟。因此,说话都一定要语速适中,表述准确。
3.针对性。指口语交际双方都处于同一特定交际环境之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使用的词语都明显地受到环境和对象的制约,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使表达达到最佳效果,讲话应该根据讲话的场合,讲话的对象,对方的反应,相应调整自己的讲话。
4.无声语言的辅助性。无声语言指人们说话时的姿态、手势、动作、表情等,这些非言语的“语言”虽然是无声的,却与有声语言一样传达着某种信息,在口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无声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帮助口语传情达意,强化输出信息,渲染感情色彩增强表达效果。还可以吸引听者,加深听者印象,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教师示范,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语交际的内容,也要注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这方面突出自己的示范作用。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1)在任何场合,要说普通话;(2)要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件清楚、态度自然;(3)在交流中,要养成说话有礼貌的习惯。教师在平时讲话中的特点、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力求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做到准确、简练、畅达。
2.思维训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研究表明,口语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口语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思维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对思维宽度、思维深度、思维灵敏度和思维准确度的培养。思维活动的宽度检测,具体表现为表述者在就某一话题发展看法时,是只能就事论事,呈单向型因果发展趋势,还是可以触类旁通,广征博引,以话题为思想主脉,同时在思考面上交叉纵横,呈网状发展趋势。思维活动的深度检测,具体表现为表述者就某一话题发展看法时,是浅尝辄止,只能肤浅地发表一些人所共知的观点看法,还是能紧扣话题,向思想深处发掘,最终得以发表别人没有想到,或虽想到却认为不应该说出,或不知如何说的深刻见解。思维活动的灵敏度检测,具体表现在为表述者在双向交流过程中,对新出现的话题或观点能否在事先未作准备的情况下,迅速作出或是赞同,或是反对的即时反应,并且能以“快速编码”的方式组织适当的语言明晰表述自己的立场、观点的原因。思维活动的准确度检测,可理解为灵敏度的延伸。如果灵敏度是瞬间反应检测,那么,准确度则是反应后果检测。具体表现为,在双向交流过程中,表述者能否发掘话题的关键与实质,并准确无误地作出应有反应。所以说,教师在平时语言训练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这四个品质,使得学生思维有较大的提高。
3.创造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在一般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口语表述者,尤其是那些初次在公众面前说话的人,哪怕事先已背熟了讲话,也仍难免出现卡壳,忘词及支支吾吾、颠三倒四的情况。这种事实向我们显现了心理学原理对口语交际的不可忽视的依托作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般应做到三个递进层次:一是心理素质的自我识别,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小系统”,认识和把握这个“小系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二是在“自我识别”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三是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要以达到最佳口语表述水平。
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际中提高水平,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的口语交际练习,在上新课前用3~5分钟开展演讲、口头作文、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活动。鼓励他们要有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对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工业园学校)
□责任编辑:刘伟林
口语,简言之,指相对于书面语而用在口头上交际的语言。它是指一种语言形态,是诉诸人们听觉的有声音的语言形态。口语交际有如下几个特点:
1.灵活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讲话,对象明确,所以用词方面,口语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词汇丰富,通俗生动,这与书面语言表达的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所不同。口语表达要求思维更为敏捷,灵活和条理化。
2.即逝性。即逝性是指一句话讲出来,能清晰地留在记忆里的时间很短。因为口语是靠声波传出去的。这种声波传送的时间很短,距离也不长,这就决定了口语留驻时间很短。科学试验,一般人听连续的讲话,能精确地记住时间不过七八秒钟。因此,说话都一定要语速适中,表述准确。
3.针对性。指口语交际双方都处于同一特定交际环境之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使用的词语都明显地受到环境和对象的制约,有很强的针对性。为使表达达到最佳效果,讲话应该根据讲话的场合,讲话的对象,对方的反应,相应调整自己的讲话。
4.无声语言的辅助性。无声语言指人们说话时的姿态、手势、动作、表情等,这些非言语的“语言”虽然是无声的,却与有声语言一样传达着某种信息,在口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无声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帮助口语传情达意,强化输出信息,渲染感情色彩增强表达效果。还可以吸引听者,加深听者印象,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教师示范,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交际中既要注意口语交际的内容,也要注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这方面突出自己的示范作用。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1)在任何场合,要说普通话;(2)要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件清楚、态度自然;(3)在交流中,要养成说话有礼貌的习惯。教师在平时讲话中的特点、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力求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做到准确、简练、畅达。
2.思维训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研究表明,口语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口语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思维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对思维宽度、思维深度、思维灵敏度和思维准确度的培养。思维活动的宽度检测,具体表现为表述者在就某一话题发展看法时,是只能就事论事,呈单向型因果发展趋势,还是可以触类旁通,广征博引,以话题为思想主脉,同时在思考面上交叉纵横,呈网状发展趋势。思维活动的深度检测,具体表现为表述者就某一话题发展看法时,是浅尝辄止,只能肤浅地发表一些人所共知的观点看法,还是能紧扣话题,向思想深处发掘,最终得以发表别人没有想到,或虽想到却认为不应该说出,或不知如何说的深刻见解。思维活动的灵敏度检测,具体表现在为表述者在双向交流过程中,对新出现的话题或观点能否在事先未作准备的情况下,迅速作出或是赞同,或是反对的即时反应,并且能以“快速编码”的方式组织适当的语言明晰表述自己的立场、观点的原因。思维活动的准确度检测,可理解为灵敏度的延伸。如果灵敏度是瞬间反应检测,那么,准确度则是反应后果检测。具体表现为,在双向交流过程中,表述者能否发掘话题的关键与实质,并准确无误地作出应有反应。所以说,教师在平时语言训练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这四个品质,使得学生思维有较大的提高。
3.创造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在一般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口语表述者,尤其是那些初次在公众面前说话的人,哪怕事先已背熟了讲话,也仍难免出现卡壳,忘词及支支吾吾、颠三倒四的情况。这种事实向我们显现了心理学原理对口语交际的不可忽视的依托作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般应做到三个递进层次:一是心理素质的自我识别,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小系统”,认识和把握这个“小系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二是在“自我识别”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三是在口语交际中能够“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要以达到最佳口语表述水平。
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际中提高水平,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的口语交际练习,在上新课前用3~5分钟开展演讲、口头作文、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活动。鼓励他们要有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对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工业园学校)
□责任编辑: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