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合作学习应运而生,成为教学中新的学习模式。
首先是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在这这种互动的新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常有灵感闪现。合作学习不仅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氛围,还能把这种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中去,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 间能长久合作学习,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就能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适时适当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创设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与人合作交流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就要切实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首先,在课内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给各小组确定学习任务,让大家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然后,在组内进行学习分工,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互相尊敬、互相信任,在协作探索、协作表述中执行计划,进行交流,完成任务。使他们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还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讨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还指出,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增加灵活性,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体验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作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化,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实践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二、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选择
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的契机,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1、探究数学规律时。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
2、辨析易混概念时。如“ 质数”和“合数”,绝大多数同学会混淆出错,为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可以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分享好方法,通过每个人的交流分享,理解概念,掌握技巧。
3、选择学习策略时。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认证,学习效果较好。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真的会还给你一个精彩。
三、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学会倾听。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断;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其次是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的关键,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形成共同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員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再次是要学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因此,教师首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要说,而且要能大胆地说,完整地说。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随着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提升,还要学会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更是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为全面发展提供基点;要学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公平、具体,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结果,以此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首先是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在这这种互动的新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常有灵感闪现。合作学习不仅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氛围,还能把这种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中去,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 间能长久合作学习,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就能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适时适当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创设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与人合作交流的,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就要切实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首先,在课内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给各小组确定学习任务,让大家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然后,在组内进行学习分工,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互相尊敬、互相信任,在协作探索、协作表述中执行计划,进行交流,完成任务。使他们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还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讨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还指出,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增加灵活性,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体验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作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化,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实践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二、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选择
合作学习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合作的契机,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1、探究数学规律时。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
2、辨析易混概念时。如“ 质数”和“合数”,绝大多数同学会混淆出错,为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可以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分享好方法,通过每个人的交流分享,理解概念,掌握技巧。
3、选择学习策略时。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和认证,学习效果较好。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真的会还给你一个精彩。
三、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学会倾听。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断;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其次是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的关键,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形成共同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員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再次是要学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因此,教师首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要说,而且要能大胆地说,完整地说。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随着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提升,还要学会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更是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为全面发展提供基点;要学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公平、具体,以求得出一个较为公正的结果,以此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