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典型错例分析及教学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au_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年级的全图式、半图半文式解决问题,看起来极其简单,学生作业中却错误百出。对此,文章从对错题进行整理汇总入手,分析产生错误的症结所在,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错例分析;教学策略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解决问题是变动最大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存在一些顽固错误。笔者试着对一年级解决问题中学生比较容易错的题来个“病例大会诊”,希望以此提高解决问题启蒙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一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例汇总
  二、一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剖析
  【错例1】主要有两种“病因”:(1)不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不知道求什么,信息和问题混淆;(2)受“一图四式”的负迁移。“一图四式”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既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减法算式,而此题有特定的问题,需要学生看清问号的位置,算式与图要对应起来。
  【错例2、3】图片是静止的,学生从图上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因此部分同学对错例2,尤其是错例3理解起来很困难。如错例2中,学生只是直观地看到左边有3个气球,右边有1个气球,就列式3-1=2,无法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整体感知图意,找准总数。
  【错例4】此题文字较多,且含有无关信息,学生很难理解题意。
  【错例5】学生在阅读信息时,往往先注意图片。这里学生没有看文字信息“乐队有5个人”,乐队人数是从图中数得的。
  【錯例6】一般情况下,问题会与所描述的情境相对应,但错例6的情境描述与问题不太相符。出错的学生看到下车了3人,就想到用减法求出车上剩下的人数,在列式时更多地关注了情境而忽视了问题。
  【错例7】问句“小红再折几架就和小亮折的一样多?”这样的表述学生难以理解。在一年級下册中,学生掌握了比多少的问题表述,但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对这种新的表述方法难以接受。
  【错例8】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直觉常常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常以个别字词作为猜测的依据形成判断。一年级问题类型少,学生看见“一共”就直觉认为把说话同学前、后两部分人数加起来,忽略了说话的同学。
  【错例9】在写得数时,学生并不是用计算的方法,而是直观地去数树上椰子的个数,受到图画的直观影响,就不假思索地把10减4算成了5。
  三、应对一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错误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指导,学会审题
  一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弱、缺乏分析题目的能力是造成错误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首要之举。
  1. 在完整读的基础上读出关键信息
  抓住关键句,进行重点标注。如错例4文字较多,就需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来读。先用铅笔点着文字读,明了题目大意后,边读边在题目中画上适当的记号。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括号括起来),比、多是关键词(点一下),小华、小雪套中的个数(标出来),捕捉关键信息,划去无关信息。
  在图文结合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既看图又看文,但要精细阅读文字以获取正确信息。如错例5中,4是怎么来的?经过了解才知道,乐队人数是从图中数得的,学生并没有看文字信息“乐队有5个人”。这与学生对信息获取的优选性有关,因为人在读信息时,先注意的往往是图。因此,教师对此要有充分预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完整读的基础上以文字为准。
  2. 化静为动,整体感知
  对于一些难理解其意的情境图,可以通过演一演、动手操作等将静态画面还原为动态场景。如错例2、3,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将图片意思分层呈现。如错例3可以先呈现湖里有4只天鹅,然后飞走2只,再停几秒后飞来3只。动态演示后,让学生编题、列式。接着定格静态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箭头表示的含义,从中明白箭头表示左右两幅图之间有着动态的演变过程,并再次描述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化静为动的演绎,为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拐杖”,使他们能准确、整体地感知图意。再安排类似的练习时,就可以直接呈现静态情境图,放手让学生在头脑中“放动画”,发挥想象说说事情的发展过程。
  3. 信息重述,理解题意
  学用三句话有序重述信息和问题。如错例6,让学生学着说:“下车3人,车上还剩5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使学生在完整的表述中感悟信息和问题的关联。
  4. 帮助学生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读了好几遍题,还是找不到解题的方法。这是由于他们不能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决。在错例7中,“小红再折几架就和小亮折的一样多?”部分学生不理解,不知从何入手。而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小红折得少,小亮折得多。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这一问题转化为“小红比小亮少折几架?”或“小亮比小红多折几架?”这两个熟悉的比多少的问题。如此一转化使原本难以理解的新问题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旧问题,解答时就能如鱼得水。
  (二)精彩的例举使数量关系更形象、具体
  理清数量关系,才能“知其所以然”地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很抽象,只有和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才能形象具体。因此,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结合例子说清数量关系。
  例如,在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出示了一幅气球图。
  师: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几个?可以怎样列式?
  生1:4-1=3。
  师:为什么用减法解决?
  生1:因为4个气球中飞走了1个,就少了1个,所以减去1,剩下3个。
  师:是呀,4个是总数,1个是飞走的部分,因为总数-飞走的=剩下的,所以用4-1=3计算。   笔者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图中3个数量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正是用减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依据。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数量变少用减法解决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
  生2:有4张白纸,用了2张,还剩几张?4-2=2。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2:因为总数-用了的=剩下的。
  生3:停车场有5辆汽车,开走了2辆,还剩几辆?5-2=3。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3:因为总数-开走的=剩下的。
  ……
  师:我们刚才说的“飞走的”、“用了的”、“开走的”……都是总数中的一部分,是“去掉”的部分,总数-“去掉”的部分=剩下的部分。
  这样,学生亲历了“减法”意义的建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下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1. 从无到有,内驱产生问题
  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入为主,受第一印象影响深刻。如果直接出示错例1,引发不了问题意识,学生不免纳闷:“明明已告知答案(左边有4个菠萝),为什么还要算?”有无病呻吟之感,缺乏提出问题的内驱力。于是,笔者先遮住左边部分,呈现问号,让学生有明确的问题感;接着练习有问号,也有不完整的图示信息;再到“一图四式”,提供全部信息,请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想象假设在图中不同处打问号,从不同角度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这样从问题呈现图示内容的“无”逐渐到“有”,学生的问题意识愈加深刻,才能对“?”郑重其视。
  2. 细致类比,使数量关系的转化更有理、易懂
  数量关系中三个量可以相互转化,由其中任意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而学生在思考时,往往单一地往一个方向思考,逆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图文问题中渗透数量关系间的转化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笔者利用圖1、2、3进行类比。
  师:这3幅图有什么相同点?
  生:画的都是菠萝,左边有4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6个。
  师:有什么不同?
  生:问号位置不同。
  师:也就是什么不同了?
  生:问题、信息不同了。
  之后,笔者让学生用3句话分别描述这3幅图的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图1:左边有4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几个?4个是左边的数量,2个是右边的数量,这两个数量怎样计算才能求出总数量呢?左边的数量 右边的数量=总数量,4 2=6。
  图2:一共有6个,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6个是总数量,2个是右边的数量,这两个数量怎样计算才能求出左边的数量呢?总数量-右边的数量=左边的数量,6-2=4。
  图3:一共有6个,左边有4个,右边有几个?6个是总数量,4个是左边的数量,这两个数量怎样计算才能求出右边的数量呢?总数量一左边的数量=右边的数量,6-4=2。
  师:图中3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这3个数量可以变来变去,调换位置。
  师:也就是说,3个数量只要知道其中2个就能求出第3个。
  学生虽然无法用“相互转换”这个词确切表达相关联的3个数量间的关系,但从他们稚嫩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意会了。理解数量关系间的转化,能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就更加轻松、灵活、有依据。
  3. 借助画图,感悟理解
  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单纯地从抽象的文字中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很难。怎么办?可以训练学生使用画图策略。如出现错例8时,笔者设计如下:
  师:这样解决对吗?用你喜欢的符号把题意表示出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1:我先画了一个大圆表示说话的同学,然后在大圆的前面画了9个小圆,后面画了5个小圆,我数了一下一共是15个圆,这题应该一共有15人,14人这个答案是错的。
  师:这个同学是用圆来表示的,你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生2:我用正方形表示说话的同学,然后用三角形表示他前面和后面的人,我也发现合起来是15人。
  师:尽管他们用的图形不一样,但每个图形都代表一个人。仔细观察,14人这个答案错在哪儿?要想求出一共有几人到底该怎么列式?
  生2(迫不及待地):说话的同学漏算了!应该是9 5 1=15(人)。
  师:真善于观察,一共的人不仅包括排在这个同学前面和后面的人,还包括他自己!(将学生图中的大圆和正方形描红)看来,画图能清楚地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让我们一看就能明白。
  4. 反思训练,积累经验
  反思和检验,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压轴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解答完题后,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收集了哪些信息,有无遗漏?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请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或合理,以得到强化或矫正。如错例9,可以引导学生把结果5个椰子放到“?”处检验,树上5个与地上4个合起来是9个,发现与已知信息一共有10个不符。为什么树上只画了5个椰子?经过反思,学生就会意识到另一个椰子被树叶遮住了,此处用直觀数的方法不准确,应该采用计算的方法。像这样,通过有意识地长期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同时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没有错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出错是难免的,作为教师要乐于错中寻源,积极探索每一错题背后的有效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学定教,进而达到减少学生解决问题中顽固错误的目的,使数学教学更为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作为一种能贯穿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各种能力处于培养的起始阶段,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探究为基本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交流评价活动中,应根据学生个体能力表现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既可以获得感性的知识、技能与体验,又可以获得宽松而理性的发展空间,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
【摘 要】区域自选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以物化的操作实现教师的解放,使教师可以集中进行个别指导。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和运用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禅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作为语言领域领衔示范幼儿园,通过区域自选活动努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让每一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迅速发
摘 要:英语课外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根据旧城区大校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状况,探讨如何以计算机为媒体,以网络为资源,以“读”为主线,让教师感受“信息技术”魅力的同时,优化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课外
【摘 要】在全面实施“研学后教”的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探索适合孩子的英语学习路子。笔者以小学四年级英语学科为例,列举课例,以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使用微课教学作对比,探索微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努力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应用模式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
【摘 要】爱国是一个亘古的词语,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少先队员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熏陶是非常迫切和必需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碰上“苹果世代”,遭遇尴尬。从以媒介作为手段,吸引少先队员们前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媒介素养;国旗班  爱国是一个亘古的词语,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决定了国家力量的凝聚和爆发。
【摘 要】为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以及幼儿的体质,幼儿园会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和主题的亲子运动会。在活动开展中,家长会出现不理解、不支持活动开展的现象。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幼儿及家长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中体验亲子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次幸福、难忘的亲子活动;并使家长在参加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园的幼儿教育观念。  【关键词】幼儿教育;
【摘 要】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式。品德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多样的,在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寻求恰当的途径,注重资源选择的成本,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选择成本;开发利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促进学生发展的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本文从仙村镇现状出发,就家校携手共同培育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家校共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指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
【摘 要】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研学后教”的模式下进行词语教学,既高效,又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在“研学后教”模式的理念指引下,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研习三个阶段的词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低年段;词语教学  番禺区教育局启动“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以来,课改的号角吹响了,在这几年的
【摘 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每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赋予积极的期望,让其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英语课堂中勇敢地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使之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进而在色彩纷呈的社会大舞台中尽情地绽放精彩。  【关键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