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是人在精神上、意识上的特征和品质,包括智力、非智力因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高中化学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促进化学学习。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因素的原因
1.化学学科学习和高考的难度,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我们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时,要正确把握学生_的学习心理,指出只要认真学习,即使现在基础较差,同样是能够学好的,使他们产生一定能够学好化学的必胜信心,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教材内容过度的深化延伸,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对知识深度、广度的把握要有分寸,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学,更要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不宜过度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把化学知识融会贯通,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化学知识易掌握,而化学知识的应用却很复杂的畏难心理,不仅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是一个打击,对中等水平的学生也是不利的,大多数学生只能“望洋兴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逐渐提高,因此,我们在设计思考题和练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正确解答,对个别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成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方法重点培养,把这些难度大的试题提供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内容
1.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如,做银镜反应和氯气实验室制法等实验,先布置阅读实验内容,学生兴备不已,一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时,又担心自己实验的失败,这就要紧扣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及时讲解和启发有关化学反应原理,操作要求,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听讲后,自己动手,克服了心理障碍,激起兴趣。
2.运用直观教学,克服对抽象概念的模糊理解,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这一特点,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矿物标本和各种模型及动画课件等,如: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工业生产设备模型,核外电子排布动画的课件等,这些教具和模型直观地展现或呈现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其关键特点,给学生在探索微观世界(或不能展现在眼前的宏观世界)的奥秘时提供了生动的形象,也为知识的再现提供了思维的表象,因此,我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增强感性认识,逐渐强化无意识记。
3.利用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发展学生的心理兴趣,只有被实践认识和验证了的知识,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并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化学学科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是其它自然学科无法比拟的,这就为教师利用学生对生活生产的需求心理进行化学兴趣的心理培养提供了又一重要条件,如,当学生们使用自己自制的肥皂时,高兴得洗个不停,他们从洗涤中体味和享受到了化学知识通过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在制乙酸乙酯、雕刻玻璃、配漂白剂、发酵乙醇等活动中,对同学们了解化学学科,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的途径
1.利用师生情感培养热爱化学的心理,学生对教师的冷热与疏密总是和对所教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感情投资乃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们对自己的学生要关心、爱护,启发鼓励,不能斥责、厌弃、体罚和伤害,学生对我们投入的感情非常敏感,如,在实验操作中给予细心指导、提问时微笑启发和肯定,单元考试中的成绩评定,课堂练习时轻声细语的个别辅导,都会在课堂、作业、生活接触中有所反馈,为创造一个形成良好心理兴趣的感情基础。
2.培养学生兴趣心理,人们的认识兴趣,是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教育的作用,先天的遗传因素,只能提供兴趣的发展可能性,而并不决定兴趣发展的结果,这就是从理论上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兴趣提供了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看到,化学教师队伍基础较好的中学,高考总是有较好的化学成绩,人才中总是有较多学习与化学专业有关的学生,这就证明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对教育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比如:我们这所职业中专,每年的毕业生报考大学的专业中,都与物理有关(计算机网络、电子电器等),很少有人报化学专业,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家庭环境决定学习兴趣爱好的典型例证。
3.要因材施教,学生个体来自社会不同的具体家庭和周围环境,他们对化学学科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差异,在学习中,只有我们的教育方向、内容和方法符合他们各自心理发展的需求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科兴趣尽管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但毕竟是人各有志,国家和社会又不只需要化学人才,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消除因学科兴趣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及心理情感上的障碍,无论对本学科教学还是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奋和喜悦,同时优秀的班级和学生也同样能给教师带来鼓舞和促进,这种相互促进和依赖的教与学的心理,既体现了教学心理中的师生相辅作用,又体现了心理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心理兴趣开辟了又一条新的理论途径。
参考文献:
[1]
盛开琼.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1(1-2).
[2]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开明出版社,2006.8.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因素的原因
1.化学学科学习和高考的难度,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我们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时,要正确把握学生_的学习心理,指出只要认真学习,即使现在基础较差,同样是能够学好的,使他们产生一定能够学好化学的必胜信心,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教材内容过度的深化延伸,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对知识深度、广度的把握要有分寸,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学,更要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不宜过度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把化学知识融会贯通,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化学知识易掌握,而化学知识的应用却很复杂的畏难心理,不仅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是一个打击,对中等水平的学生也是不利的,大多数学生只能“望洋兴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逐渐提高,因此,我们在设计思考题和练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正确解答,对个别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成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方法重点培养,把这些难度大的试题提供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内容
1.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如,做银镜反应和氯气实验室制法等实验,先布置阅读实验内容,学生兴备不已,一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时,又担心自己实验的失败,这就要紧扣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及时讲解和启发有关化学反应原理,操作要求,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听讲后,自己动手,克服了心理障碍,激起兴趣。
2.运用直观教学,克服对抽象概念的模糊理解,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这一特点,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矿物标本和各种模型及动画课件等,如: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工业生产设备模型,核外电子排布动画的课件等,这些教具和模型直观地展现或呈现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其关键特点,给学生在探索微观世界(或不能展现在眼前的宏观世界)的奥秘时提供了生动的形象,也为知识的再现提供了思维的表象,因此,我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增强感性认识,逐渐强化无意识记。
3.利用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发展学生的心理兴趣,只有被实践认识和验证了的知识,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并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化学学科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是其它自然学科无法比拟的,这就为教师利用学生对生活生产的需求心理进行化学兴趣的心理培养提供了又一重要条件,如,当学生们使用自己自制的肥皂时,高兴得洗个不停,他们从洗涤中体味和享受到了化学知识通过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在制乙酸乙酯、雕刻玻璃、配漂白剂、发酵乙醇等活动中,对同学们了解化学学科,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的途径
1.利用师生情感培养热爱化学的心理,学生对教师的冷热与疏密总是和对所教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感情投资乃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们对自己的学生要关心、爱护,启发鼓励,不能斥责、厌弃、体罚和伤害,学生对我们投入的感情非常敏感,如,在实验操作中给予细心指导、提问时微笑启发和肯定,单元考试中的成绩评定,课堂练习时轻声细语的个别辅导,都会在课堂、作业、生活接触中有所反馈,为创造一个形成良好心理兴趣的感情基础。
2.培养学生兴趣心理,人们的认识兴趣,是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其中包括教育的作用,先天的遗传因素,只能提供兴趣的发展可能性,而并不决定兴趣发展的结果,这就是从理论上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兴趣提供了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看到,化学教师队伍基础较好的中学,高考总是有较好的化学成绩,人才中总是有较多学习与化学专业有关的学生,这就证明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对教育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比如:我们这所职业中专,每年的毕业生报考大学的专业中,都与物理有关(计算机网络、电子电器等),很少有人报化学专业,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家庭环境决定学习兴趣爱好的典型例证。
3.要因材施教,学生个体来自社会不同的具体家庭和周围环境,他们对化学学科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差异,在学习中,只有我们的教育方向、内容和方法符合他们各自心理发展的需求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科兴趣尽管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但毕竟是人各有志,国家和社会又不只需要化学人才,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消除因学科兴趣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及心理情感上的障碍,无论对本学科教学还是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奋和喜悦,同时优秀的班级和学生也同样能给教师带来鼓舞和促进,这种相互促进和依赖的教与学的心理,既体现了教学心理中的师生相辅作用,又体现了心理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心理兴趣开辟了又一条新的理论途径。
参考文献:
[1]
盛开琼.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1(1-2).
[2]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开明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