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需求以学定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山区小学品德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化静为动、化无为有,关注到学生的兴趣之需;能够拉远为近、化难为易、由点到面,关注到学生的辅助之需;可以促进合作、激发情感、拓展思维,关注到学生的“填白”之需;通过现拍上传、连线访谈、双向交流、展示成果,关注到学生的生成之需。现代教育技术在山区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关注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需求,以学生的需求来决定教学,这将使山区小学的品德教学走向更高效。
  [关键词]山区小学;品德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需求;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0103
  小学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留守儿童众多的山区小学,品德教学更是不容忽视。如今,山区小学教学条件越来越好,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山区小学的品德教学中,能够关注到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以学生的需求来决定教学,从而使品德教学更高效。
  一、关注兴趣之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品德课根本不感兴趣,那么品德教学的效果将无法保证。要想提高山区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兴趣方面的需求,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品德课。
  1.化静为动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静态的事物往往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小学品德教材却主要以静态的图画为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教师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图画转化为动态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麻烦事,我不怕》一课,教材中的“小剧场”只有静态的画面,其中一幅图画的是上课铃声响了,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匆匆忙忙地跑着。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一幅画面转化为视频:一个小男孩因为早上起床晚了,匆匆忙忙地赶往学校。他早餐来不及吃,红领巾也忘记佩戴了,一路上遇到好多个红灯,急得直跺脚。最终,上课铃声响了,小男孩还是迟到了。这段视频一播放,一年级的学生个个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屏幕上的小男孩,握紧拳头,嘴里不停地喊着:“加油!快跑!要迟到了!”“怎么又是红灯?”屏幕中,小男孩度过了一个紧张的早晨。学生们感同身受,替小男孩烦恼着、担忧着,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人物的心情,这为他们尝试着自己解决麻烦做好了铺垫。
  化静为动,让动态的视频走进山区小学品德课堂中,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融入学习之中。
  2.化无为有
  小学品德教材以静态的图画和文字为主,无声音效果。这样的教材对于识字量少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学生喜欢有声音的事物,这样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品德教师如果能够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会提高。
  如学习《欢天喜地过新年》一课,教材中有个“故事屋”——“年”的故事。对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语音故事《“年”兽的传说》。学生们一边看图,一边津津有味地听故事。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他们了解了“年”,了解了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的除夕风俗。
  化无为有,变无声的学习材料为有声的学习材料,降低了品德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满足了他们学习兴趣方面的需求。
  二、关注辅助之需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年龄小、生活阅历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时往往会有很大的难度。为此,学生在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时,就希望教师能够提供帮助,辅助他们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正好能为学生提供解决学习难点的材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拉远为近
  品德教材中涉及的许多内容离学生的生活都比较远,特别是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时难度很大。如果不予以辅助,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拉远为近,把离学生生活很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如学习《圆明园在哭泣》时,对于一百多年前圆明园是如何毁灭的这段历史,学生比较陌生,无从感知。教师截取电影片段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来播放,让学生目睹外国列强是如何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摧毁的。教室中,学生们神情凝重,个个看完影片之后都露出了万分可惜与愤怒的神情。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可乘之机,致使国土流失、民不聊生;他们更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不忘国耻。
  诸如此类的品德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影片等资料拉远为近,无疑就能给学生的品德学习提供“雪中送炭”似的辅助。
  2.化难为易
  由于品德教材编写的局限性,教材上有些内容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也成了品德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如果教师不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学生将很难弄明白所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化难为易,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如《高峡出平湖》一课中关于三峡船闸通航过程的文字介绍,学生看过之后似懂非懂。此时,教师播放课件,情景模拟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学生观看之后,对于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已经心中有数。
  现代教育技术能突破学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3.由点到面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品德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素材,但是品德学习的内容很广,教材所提供的学习素材仅仅是一小部分内容,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更广泛的内容。为此,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学习素材。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从教材拓展到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由点到面,让学习的内容更丰富。
  如学习《世界真奇妙》时,教材上只提供了几幅简单的图,学生對“奇妙”一词的感受也不深。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之后,引导他们上网收集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认识了孔雀鱼、娃娃鱼、霍加皮等奇妙的动物,还认识了面包树、笑树、炸弹树等奇妙的植物;了解了“合十礼”“碰鼻礼”等奇妙的礼仪,还了解了更多的世界之最。从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   3.双向交流
  山区学生渴望与城区学生交朋友,城区小学生也渴望与山区小学生交朋友。如今,山区学校也有了双向视频,山区与城区学生的愿望终于能在课堂上实现了。通过双向视频,山区与城区的学生能在品德课堂上进行便捷地交流,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这种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品德教学更加符合山区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习过程也成了学生所期待的成长过程。
  如学习《我来做个小导游》时,在双向视频的环境下,山区学生与城区学生共同学习。山区学生热情地向城区学生介绍自己所生活的山区的美景以及山区所特有的活动,城区学生热心地向山区学生推荐好玩的地方和值得参观的地方,并邀请山区学生到自己家做客。通过双向交流,山区学生不仅做起了自己家乡的导游,还对城区景点有了了解,而且,他们与城区学生成了学习的好伙伴、好朋友。
  双向视频交流,让山区的学生与山外的学生有了更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分享的机会。这种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有助于开阔山区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感受到品德教学的动态生成之美,从而能够始终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品德课程的学习中。
  4.展示成果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如今的品德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前学习,有的要求学生进行采访,有的要求学生进行调查,有的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等。品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尽办法了解、展示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以此来决定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如何实施。
  如学习《日新月异的交通》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古代的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交通工具,调查身边年长者儿时最远去过哪里,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拍摄视频资料。在上课时,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展示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调整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在展示课前学习成果的同时,学生们感受到了古代交通工具的不便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在对比中明白了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
  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是品德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课前的学习成果呈现在品德课堂上,展示在其他学生面前,这有助于学习成果的共享,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生真正产生品德课堂的参与感。
  山区小学品德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利用。教师应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关注山区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学定教,真正让品德教学为学生“量体裁衣”。
  (责编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践操作、交流讨论、回顾反思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吸引力,充盈着活力。  [关键词]实践探究;数学教学;吸引力;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3901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课外阅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明确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如果仅靠语文课
[摘 要]学生学习出现错误在所难免,特别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错误;原因;种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25-02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计算错误
[摘 要]“先学后教”,指让学生先学,然后教师教授知识。“多学少教”,指教师在学生能自学弄懂的地方精讲少讲,对学生一看就能领悟的知识坚决不重复教学。同时,教师要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百分数;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09-01 
[摘 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以搭设“小支架”的形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学生一臂之力,让他们在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支架”;搭设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8401  在实际教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3401  数学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教学目
笔者与三年级学生讨论“什么是果实”时,他们的回答有:很多水果是果实;果实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我们平时要多吃……更多的回答是列举实例“某某是果实”。他们的这些回答都是基于日常生活形成的认识。科学教育教学非常强调帮助学生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概念。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们建构比较科学的“果实”概念呢?笔者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的单元中,单独以“植物的果实”为题展开了一个课时的学习活动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學科。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加强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低年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引领学生的“童言无忌”走向超越。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融地“说”的环境,激发他们开怀地“说”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大胆地“说”的平台。  [关键词]口语交际;低年段;童言无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科学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  [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概念;认知冲突;前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79-02  学生的科学学习可以
[摘 要]教师应注重几何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几何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到形象、从非本质属性到本质属性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点;线;面;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3101  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所以教师应注重几何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