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核心 聚焦本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找规律 核心 创设情境 探究 错误资源 数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30
  英国学者P·欧内斯特说过:“数学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教学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数学是什么……如果不正视数学的本质问题,便解决不了关于教学上的争议。”那么,“找规律”这节课的教学该如何抓住核心,引导学生聚焦数学的本质呢?
  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至少重复出现三次)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关键词“一组”和“重复”,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规律的本质。
  教学实践:
  一、新知引入,追本溯源
  师(课件呈现生活中蕴含规律美的图片,略):你们觉得这些图片美吗?(生答略)这些图片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直指本质
  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正在排练节目呢!瞧,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多漂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2.找彩旗的规律
  (1)独立观察后找规律。
  (2)理解规律。
  ①体会“重复”,明确“一组”的意思。
  师:彩旗是怎样排列的?
  生1:彩旗是按红、黄、红、黄、红、黄……的顺序排列的。
  师:我们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说一说彩旗是按红、黄、红、黄、红、黄……的顺序排列的。(生初次尝试说)
  师:感觉说得好累啊!怎样才能说得更清楚,让大家一听就知道彩旗是怎样排列的呢?(生再次尝试说)
  生2:彩旗是按红、黄(停顿),红、黄(停顿),红、黄(停顿)……的顺序排列的。
  师:是哪两个颜色在不停地重复?
  生:红色和黄色。
  师:是的,红色和黄色在重复(板书圈出“红黄”,如下图)。现在你能用“重复”这个词,再说一说彩旗是怎样排列的吗?(生第三次尝试说)
  生3:彩旗是按红黄颜色为一组,不断重复排列的。
  ②小结彩旗的规律。
  师:像这样,我们可以说彩旗是按红黄颜色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3.找彩花、灯笼的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找到了彩旗的排列规律,现在你们能像刚才那样,用圈一圈的方法圈出彩花、灯笼重复的一组,并用一句话说一说彩花、灯笼的排列规律吗?(生先动手操作,再交流展示)
  4.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师(出示下图):仔细观察,彩旗、彩花都是几个为一组的?(2个)灯笼有什么不同?(3个为一组)也就是说,重复的一组有可能是2个,也有可能是3个,还有可能是4个……不管是几个为一组,找到重复的那一组是关键。
  师:彩旗按红黄颜色为一组,重复了几次?彩花呢?灯笼呢?(生答略)
  师:像这样,按照同一组依次不断重复3次或3次以上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师:接着摆,下一个是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答略)
  5.找小朋友排队的规律
  师:这两列队伍的排列规律相同吗?接着往下排,下一个同学是谁?你是怎样想的?(生答略)
  师:看来,我们在找规律时,除了要看清每组有什么,还得看清楚每组排列的顺序。
  (2)出示男女间隔围成圈跳舞的小朋友图(略)。
  师:小朋友的队伍变了,围成一个圈,你还能找到队伍的排列规律吗?(生答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
  三、新知应用,强本固源
  1.找生活中的规律(略)
  2.运用规律(略)
  3.创造规律(略)
  四、总结收获,提升本质(略)
  ……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向数学本质回归,最根本的是对学科本质的揭示。通过对“找规律”的教学实践,我对触及数学本质的教学有以下一些体会。
  1.情境和素材贴近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情境和素材是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主要载体。本节课,课前通过展示生活中蕴含规律美的图片,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感受规律的美,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感悟找规律的关键——“一组”和“重复”。这样就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借助操作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建构起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素材的选择要尽可能地贴近数学本质,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把握数学的本质。
  2.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和反例突出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正例有利于丰富概念,反例有利于明晰概念。只会背定义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较低,而运用概念去判断、分析问题,才能对概念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有透彻的认识。如上述教学中,在学生明确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后,我让他们判断出示的排列是否有规律并说明理由。学生借助本节课所建构的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找是否有按相同的“一组”进行“重复”的排列,深化了对规律概念的理解。
  3.架设生活桥梁分析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在学生理解规律后,让学生找找身边有规律的排列,这样学生就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然后让学生创造有规律的排列,可以拍拍手、做做动作、摆摆Pose、画一画等,培养学生应用规律的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有活力,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才能产生数学学习的内部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孩子是祖國的未来,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成人,进而影响家庭、社会乃至世界。但在孩子的个人小世界与社会的大世界“接轨”的关键时期,却总有一些“接歪了轨”“走错了路”的情况发生。古今“熊孩子”的表现  《虫鸣漫录》记述:清代一私塾先生因事外出,教导的数名顽童便脱离了约束。其中一人提及前天刚刚看了戏剧《斩包冕》,想要照着戏文演一遍。于是,几名顽童便将隔壁药铺的铡刀偷到了学塾,两人扮演刽子手,扶着铡刀。一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入手,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质疑,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质疑 课堂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47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摘 要]“让学引思”的课堂立足教师的“让”和“引”,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和享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让数学课堂走得更远。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阐述课前引、课中引、课后引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  [关键词]提前介入 智慧引思 主动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04
[摘 要]对“平均分”中的两种分法,学生常常不能领悟其实质,尤其是对“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往往理解不到位。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师可以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明理。  [关键词]平均分;思维;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09-01  “平均分”是除法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经历“
[摘 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可依托“一对一在线导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使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关键词]网络环境;一对一学习;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
评价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所感、所思、所得与所惑,我尝试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经过持续的探索与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可以为数学学习演绎别样的精彩,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完善。  下面请与我一起走进
[摘 要]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儿童。在准备“认识周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究竟是要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彩还是要对儿童的学习真正有帮助?教学究竟应该如何顺应儿童已有经验,怎样理解儿童的学习困难,促进每一个儿童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呢?  [关键词]儿童数学现实 任务驱动 助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04  如果说一个教
目前,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喜欢写作业,而学生不愿意写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单调无趣,没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的作业;有的即便是层次性不同的作业,但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利,导致很多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而作业有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更多采用的等级制,也让很多学生在作业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怎样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还能让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呢?我多年来对作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有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与“情感”这两个维度。  一、延迟评价——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1.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探究性学习中让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说”是语言的口头表达方式。通过“说”的多向对话。不但可以实现思维过程的外化,更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特别是在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说话练习,让学生在多向交流表述中理解和运用概念,能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我用“说话”的方式复习“数的整除”时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摘录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