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朗读训练中的评价同其他教学评价一样,在讲究实用性的同时,更应追求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促进整个训练向纵深发展。朗读训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应凸显科学性
  进行朗读评价,无论是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标准、操作方法等都必须合乎科学,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评价的结论成为指导和改进学生朗读的客观依据。
  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首先,评价者必须把握正确、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又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其次,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化。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最后,评价主体应体现互动化。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又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
  于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读第一段课文时,有位学生把“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读破了。于老师耐心地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第二遍又读错了。接着读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拍拍她的肩,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果然,她成功了,于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上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在这一教例中,于老师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扶植了她的自信之树,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倘若他在学生第一遍读错时就当头棒喝:“你坐下,别浪费时间了。”那将会给这位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
  朗读评价突出激励性,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胡夸,把激励廉价化、庸俗化。二是不能为激励而激励,以贬低一个来褒扬另一个。三是正面鼓励并不排斥指出错误。
  三、评价要体现指导性
  评价是对前一阶段训练的再认识、再学习的过程,它既是前期活动的终结,又是新的活动的开端,评价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评价要体现指导性。例如,某学生读得不行,我们就不能在评价后简单了事,结束该生的本次朗读训练,而让其他学生继续读。这种二元结构模式(“朗读—评价”)的评价,只能是形式主义,走过场,不能体现评价应有的功能和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评价对该生的朗读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然后让他加以运用,再次朗读,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样,就能形成“评价—指导—练习—提高”、“再评价—再指导—再练习——再提高”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评价要张扬学生个性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我们认为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朗读评价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同样的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的人从中领略到盎然的春色,读起来是欢快明朗的;有的人则从中感悟到人生沉浮,沧海桑田,“坎坷知多少”,读起来是苍凉悲壮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就不能搞标准化,不能把有感情地朗读变为“感情 朗读”,即统一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感情或用什么语气去读课文。更不能搞“家长制”,把自己的意志、理解强加于学生,否则只能是把学生变成“人形鹦鹉”,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毫无裨益的。
  其次,朗读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因人而异,不能“千人一词,简单划一”,避免因评价而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对一些语文基础较差、胆子小的学生,我们在评价时就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是比以前有进步,就应该加以鼓励。又如对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评价时则应更加讲究,如用“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谁愿意和他比一比”之类的话,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总之,我们要切实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更加强调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新课程的性质突出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目标是从双基训练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最基本的是要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文化积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特大粒小麦——86(79) 罕见的特大粒小麦新品系是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历经29年的潜心研究、培育,以“86—178”为母体,“11013”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86(79)属半冬性中
摘 要: 让生活走进职高语文的课堂,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那么如何让生活气息充盈职高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呢?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职高语文课堂 生活气息 生活化教学    走上职高语文的讲坛已有八个年头,目睹职高语文
大肠杆菌作为人畜肠道菌群重要的一员,对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动物腹泻,泌尿道感染等疾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多药耐药大肠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新课改的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确实深入人心,在汹涌的课改浪潮中,我不敢懈怠,认真学习精神,领会主旨,钻研业务,勇于实践。通过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的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的心理素养日益提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身为语文老师,我经历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三个阶段,我把它概括为一无所知的茫然阶段,全盘采用的迷信阶段和择优而用的理性阶段。  第一阶段,电脑操作知识尚未普及,本地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会使用电脑的人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老师对电脑一无所知,使用电脑上课感觉像是天方夜谭。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非溶血性的、依赖于NAD、具有多种形态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菌是猪Glasser’s病的病原,以多发性浆膜炎/关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展示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丰富的想象,加深师生的感情,形成快乐和谐的课堂。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它的课堂更应充满快乐,更应通过有趣的识字、丰富的造句、生动的阅读、自主的作文,让孩子的心智在一段段求知审美的旅程中一点点幸福地成长。  你看,“日”中间加一竖,不出头是个“田”,上出头便成“由”,下出头又成“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