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审美下文学样本的教学策略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文学性的文本,但很多教师在阅读中并没有意识到普通性文本与文学性文本的差异,而是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这显然是对文学性文本文学美感元素的一种废弃。《桂花雨》一文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抒情性散文,儿童学习散文的重要策略就是依循文体特征感受文本的基本规律和言语特色,简言之就是要运用散文的方式去阅读散文。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散文化的方式让学生享受一场具有散文气息的审美化情感体验。
  一、充分联想,基于词语的意蕴拓展
  语言是一种形象化的呈现,是对客观事物的生动再现,它强烈地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促进了学生深入化地理解、想象与感知。而文本中的词语总能给予学生众多的联想空间。
  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可以从课文的核心对象展开。当我们看到“桂花”这个词语时,你会想到哪些呢?这个词语既是概念的呈现,同时也是经验的复活,学生便能激活内在的认知体验,从桂花的色彩到香味、继而到桂花制作成的各种制品……各种与桂花相关的方面和事物也相继而出。至此,“桂花”这个词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事物的代表,更多的是师生之间进行文本对话、情感交流的载体。
  文本的语言一旦被感觉化、意识化,其作为表达意蕴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展现。这种基于学生自身感觉下的语境积累,对于学生充分地解读文本、形成认知体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引领学生对文本的词语进行深入感知与联想,才能真正生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唤醒学生内在的美妙体验。
  二、浸濡感知,基于语音的情境还原
  文学性的语言一般存在着两种质态,其中之一就是对客观世界中的景物、人物以及事件的综合性描述。在这篇课文中一共有两处运用到了“浸”字。汉字表达意蕴与情感不仅仅局限在汉字的字义上,有时汉字的读音也承载表达意蕴的职能。因此在教学中,这个“浸”字是入声字,在朗读这段文字时就会让学生衍生出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浸润其中的感觉,在学生深入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有的学生认为“浸”是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意思,有的则认为“浸”字是作者也将自己看成是桂花中的一员,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了,有的将“浸”字解释为深入的陶醉其中。而明晰了这样的认知体验之后再读文本语言后,就不会如先前一般高亢激昂,也不会像石头入水一般又重又快,而是一种身心全醉、乐然忘我的状态。
  纵观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并没有仅仅止步于让学生说出“浸”字写出了什么,这种局限于标签式的应答,只会将学生的认知成果停留在表层。这一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语感和直觉进行体会,不仅全面深入地阐释了文本的表达内涵,更让学生在深情诵读过程中释放了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体验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文学性阅读。
  三、情境再现,基于画面的移情体验
  文学性原因除了对客观世界的景物、事物的描绘之外,还有一种便是对文本中人物对话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对话是人物内在心灵的直接长相,是学生借以品味人物形象、走进人物内心的基本策略。尤其是散文中,人物的对话虽然着墨不多,但可谓句句珠玑,不仅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文本情境,更具有鲜活的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紧扣文本人物语言,依托文本创设的情境,走进文本的内在核心。
  《桂花雨》一文中的语言就体现作者与母亲的一席对话中,在文本中占据不长的篇幅,却是一幅温暖至极的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还原生活场景的方法,让学生与老师饰演角色,想象并展现人物在对话时的神态与动作。这样的设置,学生感受的已经不仅仅是人物的对话语言,更有基于文本情境下人物诸多情态,例如女儿的撒娇、母亲的郑重、彼此的交融亲情等也都会在学生的真实表演中和盘托出。这也正是文学话语中的多义性。
  这种将僵硬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为真实画面的教学策略,将一幅快乐和温馨的画面完全镌刻、定格在孩子的内在意识中,从而为走进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画面奠定了基础。
  这篇课文中还拥有多处展现鲜活画面感的文字,如“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等,就如同课文中的桂花一样,细小但却芳香迷人。读者完全可以从文本的语言出发,体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弦外之音,这正是作者将内心情感凸显出来的一种高超技法。
  总而言之,文学性文本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学美感。阅读教学就不能像传统教学中将整体性的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要将文本中凸显文学美感的元素聚合起来,为学生呈现出符合审美气质的文学样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小学 )
其他文献
【正】 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明高启撰明景泰刻本明叶盛、清叶棐跋高启(公元1336—1374年),字季迪,长洲人。元至正丁酉,张士诚据平江,谘议参军饶介览高启诗,惊异以为上客。启谢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整个课堂的中心。他们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一直在复习并传授新知识。换句话说,学生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记下老师所说的。而且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除此之外,整个课堂的氛围都是压抑的。这些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利的。中国传统教育系统的缺陷导致教师一直让学生记住一些语法规则和单词,而学生们为了取得高分,他们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语言知
<正>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深度思维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递新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如何将教材知识孤立,简单的一句一句教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程与社会生活之
【正】 《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虑辑录,程俱编次;《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辑录。两书各自为卷,至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始将两书联属为一,成《两汉诏令》二十三卷。林虙
<正>《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极富感染力,作者用生动简练又充满激情的文字把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的坚忍不拔、聚合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繁琐的工作,尤其是农村班主任。随着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但也迎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农村小学生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惯、脆弱,受不了点滴委屈。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隔辈人更娇惯孩子,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以自我为中心。这就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所以,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班主任真要费一番苦心。  一、
我们的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典籍。认真地整理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正确地吸收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
阐述用BP神经网络对某工程升船机及临时船闸高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的建模方法和实现过程;对经典BP神经网络和单参数BP神经网络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变形动态预报模型,进行拟合和
<正>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教育散发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加之新课改的实施,施教者更为注重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存在价值。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施教环节怎样有效地将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