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写作指导的侧重点。
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选材立意的能力
学生在写作时,最头痛的是没有什么可写,不善于从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去挖掘重大意义,针对学生“无米下锅”的情况,我在教《散步》时,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散步时的表现,写出一家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和谐生活情景体,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
作文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有机地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少阅读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就有结合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题。如《在山的那一边》后面的练习第三题是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喂—出来》一文的练习里有一道续写小说结尾的训练题,《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练习中有一道仿写题。像这种结合阅读与写作的训练题,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比比皆是。教师如能把这些训练题灵活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无话可写的尴尬,懂得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主题和提高立意的能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与兴趣。如果说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如一把钢刀,磨得越勤,就越发锋利的话,那么,课文就是“磨刀石”。
二、进行小练笔,提高景物描写能力
教学《故乡》一课,本课其中一个教学目的要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仿照《故乡》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进行小练笔,给家乡的景色写一段话。在分析课文环境描写作用时,告诉学生鲁迅笔下的故乡是老的,我们家乡是新的,先让学生集体讨论新老家乡的不同,然后分组讨论自己对家乡景色描写的小练笔,再请小组代表发言,看看哪个同学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的练笔,通过大家的讨论推举,选出优秀习作。其优点不外乎用词准确,句子优美,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家乡的美丽罢了。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故乡》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比较一下笔下的家乡和鲁迅笔下的故乡有何不同,很多学生都能描挥出自己笔下的家乡美丽,鲁迅笔下的故乡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活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之景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可让学生找一找《故乡》中交代的时间(冬天),天气情况(阴晦)等词语,比较一下自己或同学所写片段中的这类词语,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借助这些词语来表达,是通过这些词语来营造一种氛围的。这也让学生知道这些词语会直接影响人物的心情,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悦抑或压抑苦闷时,其所见的一切也会带着个人情感色彩。然后再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来。此外,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白在写作上,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通过人的眼睛去发现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和景是浑然一体的,缺少情感的景就算写得再美也不会打动人。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根蓄之愈深,树的枝叶才会繁茂。蒲松龄自称《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鲁迅先生有感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写了《药》,有感于封建社会 “吃人”的制度而作了《狂人日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个“感”是情感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感受愈深,反映在文章中的情感就愈浓。
三、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一篇好的作品,其词语的运用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对此,阅读教学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选出“雪地捕鸟”一段让学生填空练习: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练习后总结,这段要填的九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过程中的连续动作,表现出作者童年时在草园冬天捕鸟的乐趣。然后,又要求学生准确使用动词,描述“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过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好,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游戏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和活跃情景。又如,教学鲁迅的《故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精妙,让学生用写得好、用词准确、句子优美的小练笔片段与鲁迅笔下的故乡再作一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鲁迅在用词上的精确。如分析文段中的“横”字能否换成“躺”字,再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第四自然段写村庄写雪用的那个“卧”字。这一比较,让学生明白大师们用词的凝炼,感受文学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并给学生的模仿写作提供可借鉴的典范。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因材施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怕写作文,不知写什么,课文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素材,解决他们不知写什么的难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教学效果看,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让学生进行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重视阅读对作文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佳词妙句,就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成了读写的主体,学生作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责任编辑 邱丽
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选材立意的能力
学生在写作时,最头痛的是没有什么可写,不善于从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去挖掘重大意义,针对学生“无米下锅”的情况,我在教《散步》时,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散步时的表现,写出一家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和谐生活情景体,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
作文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有机地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少阅读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就有结合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题。如《在山的那一边》后面的练习第三题是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喂—出来》一文的练习里有一道续写小说结尾的训练题,《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练习中有一道仿写题。像这种结合阅读与写作的训练题,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比比皆是。教师如能把这些训练题灵活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无话可写的尴尬,懂得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表现主题和提高立意的能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欲望与兴趣。如果说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如一把钢刀,磨得越勤,就越发锋利的话,那么,课文就是“磨刀石”。
二、进行小练笔,提高景物描写能力
教学《故乡》一课,本课其中一个教学目的要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仿照《故乡》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进行小练笔,给家乡的景色写一段话。在分析课文环境描写作用时,告诉学生鲁迅笔下的故乡是老的,我们家乡是新的,先让学生集体讨论新老家乡的不同,然后分组讨论自己对家乡景色描写的小练笔,再请小组代表发言,看看哪个同学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的练笔,通过大家的讨论推举,选出优秀习作。其优点不外乎用词准确,句子优美,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家乡的美丽罢了。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故乡》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比较一下笔下的家乡和鲁迅笔下的故乡有何不同,很多学生都能描挥出自己笔下的家乡美丽,鲁迅笔下的故乡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活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之景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可让学生找一找《故乡》中交代的时间(冬天),天气情况(阴晦)等词语,比较一下自己或同学所写片段中的这类词语,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借助这些词语来表达,是通过这些词语来营造一种氛围的。这也让学生知道这些词语会直接影响人物的心情,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悦抑或压抑苦闷时,其所见的一切也会带着个人情感色彩。然后再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来。此外,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白在写作上,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通过人的眼睛去发现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和景是浑然一体的,缺少情感的景就算写得再美也不会打动人。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根蓄之愈深,树的枝叶才会繁茂。蒲松龄自称《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鲁迅先生有感于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写了《药》,有感于封建社会 “吃人”的制度而作了《狂人日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个“感”是情感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感受愈深,反映在文章中的情感就愈浓。
三、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一篇好的作品,其词语的运用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对此,阅读教学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选出“雪地捕鸟”一段让学生填空练习: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练习后总结,这段要填的九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过程中的连续动作,表现出作者童年时在草园冬天捕鸟的乐趣。然后,又要求学生准确使用动词,描述“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过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好,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游戏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和活跃情景。又如,教学鲁迅的《故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精妙,让学生用写得好、用词准确、句子优美的小练笔片段与鲁迅笔下的故乡再作一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鲁迅在用词上的精确。如分析文段中的“横”字能否换成“躺”字,再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第四自然段写村庄写雪用的那个“卧”字。这一比较,让学生明白大师们用词的凝炼,感受文学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并给学生的模仿写作提供可借鉴的典范。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因材施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怕写作文,不知写什么,课文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素材,解决他们不知写什么的难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教学效果看,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让学生进行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重视阅读对作文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佳词妙句,就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成了读写的主体,学生作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