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生活,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将课外的日常生活知识引进课堂,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首先喜爱上课,然后才能喜爱学数学。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地欣赏学生的所有感知,让他们切实感受数学的力量。
  一、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作为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以人为本,让数学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空间内以新颖灵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
  比如:“统计”这一教学内容贯穿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因此,要教学好这一内容,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做好准备,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合作进行调查。如,近10天的晴雨天记录,本班同学所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班男女人数,等等。做好这些数据的调查,是学生学好统计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先让学生了解到你所调查的是一件什么事;其次,让学生互相合作试着学习绘制表格;最后,通过分类、整理,进行数据分析。
  这一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顾问”、“同伴”。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也使师生间真正形成对话的关系、包容的关系和共享的关系。
  二、欣赏学生,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表扬学生的优点,正确理解学生的“已知”,并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来理解数学知识。
  如,认识“面积”这一知识点时,不需让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概念。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周围找一找,看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可用“面积”这一词语来描述?如何描述?充分运用学生多种感知理解什么叫物体的“面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定义它。这样,从整体把握知识,对教材实现再创造。教师不要把概念教学像背语文一样让学生定义化、符号化,而应该淡化“数学术语”,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表达对数学的理解。
  又如,在认识各长度单位的概念时,出示一道估算题: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A.1000米 B.1000分米 C.1000厘米 D.1000千米)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经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进一步鼓励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这样,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表述自己的见解,不仅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还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投入真挚的爱生情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巩固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首先让学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在学生回答后,老师紧接着追问:怎样使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又怎样使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问题一提出,课堂教学又掀起一个高潮。这时,可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动手实践一下,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待学生通过实践、讨论、争论……最后统一认识后,本节课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动手实践、乐于交流与合作,充分开拓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四、尊重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数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让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后,教师设计出这样一道思考题:“一条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长7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分别得出如下解法:
  (1)(6×4-7×2)÷2=5(厘米)?摇?摇(2)6×4÷2-7=5(厘米)
  (3)6×2-7=5(厘米)?摇?摇 (4)6-(7-6)=5(厘米)
  老师首先要对各种解法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然后引导大家讨论哪一种解法最好,使全体学生都得以提高。像这样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日趋灵活。
  又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感知年、月、日时间的长短不太现实。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来分别感知这些时间的长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从而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课堂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数学融于生活,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课堂提问是进行数学学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策略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据国内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小学教师,每节课平均提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达到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目的。它使我们在关注分数、关注学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那么,如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灵活使用教材,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
该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曲普立啶的制备及质量方法.作者首先对曲普立啶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吡咯烷和2-乙酰吡啶显原料, 经Mannich反应、氯化和缩合反应得到1-(2-吡啶基)-3-
随着RNA干扰现象的发现和化学合成的双链小干扰RNA特异性沉默内源性或外源性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对可适用于基因治疗的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
Vibralactone(韧革菌素)是由高等真菌褐盖韧革菌(Boreostereum vibrans)发酵产生的一个结构新颖且具有强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由于其新颖的结构和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目前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出舞台剧的话,那么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是剧本的创作,没有好剧本,演员难以演得精彩。教学过程就好比是导演和演员的创作,课堂上的生成就像导演和演员的灵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能力又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它影响其他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秋天到香山赏红叶成了很多人在这个季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香山、红叶、秋季这三种元素合起来,成就了北京这个秋天的另一种美。  登过雄伟的泰山、去过美丽的三峡、游过厚重的西安、到过惬意的成都,还有魔幻的上海……但身处北京,却没有好好地看一看这美丽的首都。  在今年刚刚入秋的时候,妈妈就和我约定说:“我休年假时去找你,你带我转一转北京。”接到这个消息我就决定要带妈妈去香山了。早就听说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 研究在中风病急性期运用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44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开展研究.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选出22例于急性期后进行护理(护理1